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相信每個寶寶都會經歷這樣的一個階段,就是看到某個不熟悉的人之後,突然開始大哭,並且要很久才能哄好。
老一輩有這樣的說法,嬰兒能看見陌生人就哭是因為他能看見大人看不見的東西。
實際上這種說法只是無稽之談,寶寶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是因為認生。
悠悠的女兒已經滿七個月了,粉粉嫩嫩的人見人愛。
有一天晚飯後,悠悠推著嬰兒車帶寶寶在小區花園裡散步,遇見了隔壁家的李婆婆。李婆婆看見小寶寶那麼乖巧,就想逗他笑,誰知剛彎下腰他就開始哭,而且哭聲響亮把李婆婆嚇了一跳。
從前李婆婆到悠悠家去玩過,那會兒還抱了這個小寶寶呢,當時還好好的,今天怎麼突然這樣了。
這讓李婆婆心裡很慌亂,因為有傳言說,如果小寶寶看到年紀大的人就哭,那麼這個人很可能要不久於人世了。
悠悠看到李婆婆狀態不對,趕緊解釋說寶寶最近特別認生,一有陌生人靠近就要哭,還跟李婆婆道了歉。李婆婆這才安心下來,客套了幾句就離開了。
小寶寶見到生人哭泣是因為邪祟這樣的話都是迷信,真正原因是每個寶寶都會經歷一定時間的認生期。
在這個階段的寶寶,見到不熟悉的人會表現出恐懼害怕,又因為無法表達內心情感,只能通過哭泣發洩。而且這種現象通常會持續幾個星期甚至半年,具體時長因人而異,但要知道這是正常情況,不必過分擔心。
以下這些原因會促使認生情況的出現。
1、記憶力開始變強
小嬰兒長到三個月左右,就能夠逐漸分辨媽媽的存在了。長到五個月以後,寶寶的記憶力進一步變強,能夠分辨出家中的親人和不熟悉的人了。此時,因為能夠分辨,所以小寶寶看到不熟悉的人會有恐懼害怕的感覺,又因為還不能說話表達內心的情緒,就通過哭來讓親人知道自己的不安。
2、平時遇到的人過少
大部分寶寶在認生期到來之前,多數時間都是待在家裡的,身邊的人就那幾個固定的。所以遇到陌生的人就會十分不安,產生強烈的排斥情緒。
尤其對於全職媽媽照顧的寶寶,這種情況更加明顯。因為每天都是由同一個人照顧,所以寶寶會格外依賴這個人,如果出門遇到或者家裡來了陌生人,那他就會有巨大的牴觸反應。
那麼,寶寶在認生期的不安感要怎麼緩解呢?
1)遇到陌生人抗拒要及時安撫
寶寶的不安通常就表現為見到陌生人哭泣或者是退縮,這個時候家長不能強迫他和陌生人親近。
一旦寶寶有抗拒的表現,就應該立刻將他抱到自己懷裡進行安撫,如果哄好了寶寶,讓他願意去接觸陌生人那最好,如果還是不願意那就不要再一味強求了。
要知道,強行讓嬰兒接觸陌生人會加深他的害怕心理,以後的適應過程會更加漫長。同時,父母不能因為寶寶不願意接觸陌生人就責備他,那會讓小嬰兒失去安全感,還可能會留下心理創傷。
如果想讓寶寶逐漸接受和陌生人接觸,可以通過讓陌生人在寶寶能接受的距離內用寶寶喜歡的玩具逗一逗他的方式。
2)家庭成員輪流交換看護寶寶
如果家裡一直是由媽媽來負責孩子的生活起居的話,寶寶就會只對媽媽一個人感到熟悉,當有除媽媽之外的人出現,寶寶就會感覺陌生、害怕。
如果是家庭成員輪流照顧寶寶,會讓他習慣周圍有不同的人出現,當接觸家人以外的陌生人的時候也就沒有那麼嚴重的排斥了。
如果孩子還很小,甚至還沒滿三個月,那這個時候開始就由家庭成員參與寶寶的照顧工作最好。因為寶寶的認生期還沒到來,這個時候就開始讓寶寶適應除媽媽以外的其他人也會更順利。
如果寶寶已經有認生期的現象了,那家庭成員就要慢慢的、一點一點的參與孩子的照顧工作,讓他有熟悉的過程。
時間久了,寶寶不僅對家人的親暱度增加,見到陌生人也會沒那麼恐懼。
3)經常參加聚會、郊遊等集體活動
在這樣人多的環境中,寶寶會不可避免地見到更多的陌生人,次數多了,排斥感就會慢慢減弱。而且這類活動中會有很多吸引寶寶注意力的新鮮事物,他的關注點不完全放在陌生人身上了,和陌生人的接觸也就更加容易了。
而且集體活動會給寶寶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大家都湊在一起聊天說笑,對於寶寶的聽力和說話表達能力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鍛鍊。
4)讓寶寶多和小夥伴交往
如果寶寶一直處在全都是成年人的環境中,確實很可能感到壓力和害怕,畢竟成年人的體型就比寶寶要大很多,不安也是很正常的。
大家應該也都有感受到,如果寶寶是和年紀差不多的小夥伴待在一起的話,會很容易玩到一起去,甚至只見一面就會變成很好的朋友。
這是年齡決定的,年紀相仿的人們就是會互相吸引,並且共同的愛好和話題也會更多。寶寶和小夥伴一起,就算都還處在說話說不利索的階段,也完全沒有溝通障礙。
嬰兒對於陌生人的恐懼不包括對同齡陌生人,所以讓寶寶和小夥伴多交往也是克服對陌生人恐懼的一個好辦法。
以上就是讓寶寶快速並安全度過認生期的好辦法,各位家長可以參考學習一下。
也不要再去相信那些所謂寶寶能看見大人看不見的東西之類的話了,健康科學帶娃是最重要的,不能因為聽了迷信的話就做一些可能傷害寶寶心靈的事情。
還要記住,寶寶的認生期是有一定的時間段的,家長們千萬不要操之過急,就算是幫助孩子多接觸陌生人也要把握好分寸。
更要學會耐心,給寶寶多一點適應的時間,相信寶寶一定會順利邁過成長路上的這一道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