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鄰居抱怨,她家娃現在才剛剛滿月,已經抱在手上丟不下了,走哪都要她抱著,想到以後,都覺得日子有得受了。
相信不單單是她家一家娃是這樣,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寶寶總喜歡家長抱著來回走動,當你走累了,想坐下休息一會兒,娃就開始哭著反抗。
即使寶寶在睡覺的時候,也要你抱著來回走著晃動著才能睡著。可放到床上立刻就醒,然後又開始哭,沒有辦法,家長只能繼續抱著哄。等到家長熬過了那段時間,半邊手也差不多廢了。
【是什麼原因造成寶寶喜歡家長抱著走動,只要家長坐下來就會出現哭鬧的情況呢?】
1、月子時期被抱多了
在月子時期,家裡的親朋好友都會來看孩子,看到孩子之後總免不了要抱一抱、玩一玩。等他們玩完,拍拍屁股走人了,孩子也養成了喜歡被抱著的習慣,丟也丟不下。
我姨姐家的孩子,當初在月子時期一個月的時間,所有人要來抱孩子,硬是一個也沒給抱,誰來都不行。她認準了這時候鬆口,以後受罪的是她自己。
事實證明她的決定沒錯,她家娃一直很好帶,到周歲睡覺都不用怎麼抱著哄,直接放床上就能睡。
2、找尋安全感
嬰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能夠感受到媽媽走路的晃動以及媽媽的心跳聲。媽媽的心跳聲傳到子宮高達90分貝,這與跑車轟鳴的聲音一樣大。這也許就是很多新生兒為什麼喜歡在騎車行駛的時候睡覺的原因。
剛出生的嬰兒視力並不清楚,但與生俱來完全形成的內耳,讓他們可以聽的非常清楚。在被媽媽抱的時候,寶寶可以聽到媽媽的心跳聲,感受著媽媽的體溫,在被抱著走動,如同在媽媽子宮裡的感覺,以此來獲得安全感。
3、滿足寶寶的好奇心
人的好奇心是天生的,每個寶寶心中都有很強大的好奇心。他們會好奇大人的視線中,世界是什麼樣子。所以他們喜歡和爸爸、媽媽在平等的視線看世界,這樣可以滿足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
4、感覺不舒服
如果寶寶一直都是躺著的狀態,他還不會感受到舒服與不舒服的區別。但寶寶一旦被抱起來之後,在被放在床上,他會明顯的感覺到不舒服。他不舒服了就會以哭鬧的方式表達。
【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夠改善嬰兒要被抱著走的習慣】
嬰兒總喜歡被抱著走,長此以往,總會讓家長吃不消。之前還認識一個鄰居,她家的寶寶的這個習慣嚴重到即使在下雨天,也要她們撐著傘在外面抱著一直走動,才願意睡覺。她們兩口子也是被磨的一點辦法也沒有。
遇到寶寶睡不踏實的情況,家長可以這樣做
1、在寶寶睡覺的時候把寶寶裹緊些
寶寶喜歡被抱著睡覺源於他的不踏實,沒有足夠的安全感,他想要尋找還在媽媽子宮中的感覺。這時模仿出寶寶在子宮中的感覺就能讓他能睡得踏實些。
寶寶在子宮中聽著媽媽的心跳,被子宮緊緊的包裹。所以當寶寶難以安心入睡時,可以給寶寶裹個較緊的襁褓,增加寶寶的安全感。
但要注意一點,這是寶寶睡覺時的使用方法,寶寶醒了之後,就要鬆開襁褓。多讓寶寶活動手腳,可以給寶寶做一些安撫操,給寶寶多做做運動,有助於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
2、關注與陪伴孩子
嬰兒對於外界的感受非常敏感,當他發現家長的視線不在他的身上,他就會用哭鬧的方式來引起家長的注意力。
當他感受到家長的關注都在他的身上時,反而他會表現出乖巧於安靜。多給寶寶一些陪伴使其感情得到安撫與放鬆。
3、固定的人照顧孩子、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孩子幾個月之後會有一段時間的認人期,他能認識經常在他眼前出現過的面孔,但不認識不熟悉的面孔。
在寶寶熟悉了照顧他的人之後突然換人,會增加寶寶的不安全感。一定要有固定的人照顧孩子,在寶寶的前三歲,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要媽媽自己帶孩子,建立依賴,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習慣一旦養成很難改變,當寶寶養成了要一直被抱著的習慣,家長只能想辦法不讓加重寶寶這樣的習慣,但想要改變,基本已經不可能。只能等到寶寶滿周歲以後懂事了,再來改變。
想要寶寶周歲以前自己好過些的最好辦法就是月子時期不要抱著孩子哄,就讓孩子在床上睡覺,之後媽媽會好過很多。
【討論時刻】
你家的寶寶當初好不好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