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羅貓的品種來自泰國,名字也源於泰國城市——暹羅。暹羅貓四肢修長,體態優美,有一雙藍色的如同一汪泉水的眼睛,清澈見底。不過最有特色的就是它的毛,暹羅貓下腹部毛髮呈奶油色或淺色,漸變到背部的毛髮呈中間色,而四肢、尾巴、耳朵和面部呈現深色。每隻貓基因不同,四肢和面部還有尾巴的深色程度也不一樣,不過最近有鏟屎官感覺自己的暹羅貓怎麼越長越黑了?翻出照片對比了一下一年前的樣子,果然這個挖煤的比去年更黑了。

其是暹羅貓這種毛色特點被稱為——「重點色」,那重點色跟暹羅貓越來越黑有關係嗎?關係大著呢!
接下來讓喵嗚醬帶黑框眼鏡:注意,我要開始秀了。
在哺乳動物的細胞裡有一個叫做TYR的基因,這個基因專門負責酪氨酸酶的合成,而酪氨酸酶的作用是促進黑色素的合成與色素沉積。酪氨酸酶的活性影響黑色素的合成,活性越高,合成就越多越快。
暹羅貓體內也有這種基因,但是由於暹羅貓是部分白化的貓,它體內的TYR基因發生突變,導致酪氨酸酶的合成也出現缺陷——無法在正常體溫下起作用,但在皮膚溫度33℃以下的區域有活性。

一隻暹羅貓的耳朵、部分面部、四肢、尾巴這些末端組織溫度較低,酪氨酸酶能在這些皮膚組織中具有活性,所以這些部位會變黑。
暹羅貓的背部皮膚雖然也在主要軀幹上,但是因為它大部分時間都暴露在微涼的空氣中,所以這部分皮膚的酪氨酸酶雖然有活性但活性偏低,毛色呈現微黑色。
溫度和年齡都是影響酪氨酸酶活性的原因。比如年齡越大暹羅貓會變得越黑,冬天的暹羅貓看起來比夏天的更黑一些,北方的暹羅貓顏色比南方的暹羅貓更黑更深等等,有心的鏟屎官可以仔細觀察,還蠻有趣的。
暹羅貓這種「重點色」的毛色特徵也發生在別的哺乳動物身上,比如老鼠、兔子、羊、馬等等…



暹羅貓TYR基因突變讓暹羅貓擁有了貓咪中獨一無二的花紋,黑色的小臉蛋讓無數的鏟屎官戲稱自家主子是挖煤的,會隨溫度和年齡變化而變色的特點也讓不少人直呼有趣,但是這種基因突變也帶來了別的問題——對眼兒。
視網膜上的黑色素是正常視力的必要條件,而突變的TYR基因會導致酪氨酸酶的缺陷,有缺陷的酪氨酸酶可導致不可治癒的視力問題,包括對眼、眼球震顫。

雖然對眼兒不會對暹羅貓的生活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這種折損貓咪形象的變換還是不要的為號。雖然有的暹羅貓會出現視力疾病,但是鏟屎官也不用過於擔心,並不是所有暹羅貓都會出現這種基因疾病,而且繁育商人會注意剔除掉有視力缺陷的暹羅貓,大家還是可以快樂地養一隻暹羅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