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將停止,全球要開始降溫了?專家:氣溫將會下降迅猛

2021-01-09 梔沫說歷史

「只有服從大自然,才能戰勝大自然。」——達爾文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以至於大氣的溫室效應越來越強。同時,因為近兩百年來人類活動的不斷增加,所以科學家們就很輕易的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全球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正在逐漸升高。而南極冰川大量融化,便是其中的有力證據。

正因如此,全球各國在2015年籤署了《巴黎協定》,從全球的視角來應對氣候的異常,用以抑制和暫緩全球氣候變暖的情況。然而,前幾年和今年冬季出現的異常極端寒冷天氣,讓很多普通人困惑不已。不是說全球變暖嗎?怎麼近幾年卻出現了極端寒冷天氣?這難道不是自相矛盾嗎?莫非全球變暖將會停止,會出現全球範圍內的降溫?

一、全球變暖導致極寒天氣出現

目前,全球變暖這樣的說法或者說結論是確定的,科學家近年來的不斷研究表明,全球變暖是一個大的趨勢,並沒有什麼錯誤。至於全球變暖的原因,基本上可以說是多方面的。

比如說,全球人口劇增便是全球變暖的一個原因。因為人類本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再加上人口數量的劇增,則會加劇大氣的溫室效應。

另外,大氣環境汙染也是全球變暖的一大主要原因。此外,海洋生態環境的惡化同樣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

如果照這麼看的話,那按理說我國的氣溫應該是夏天更熱,冬天不再那麼寒冷才對,那為什麼今年冬天會出現急速降溫的寒潮呢?實際上,我國冬季出現的極寒天氣,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全球變暖。

以我們國家的情況來說,夏秋兩季當中,中國陸地和海洋受熱相差不多,儘管海洋溫度會稍微低一點,但得到的總能量是相近的。在陸地熱容小的情況下,到了冬季之後,陸地的熱量很快就會散掉,而海洋的熱容大,到了冬季熱量不容易散掉。

在這種情況下,全球變暖會導致另外一個趨勢,那就是即便冬季陸地得到更多熱量,但也會很快散掉不會太熱。而海洋得到了更多熱量,卻因本身能保存更多熱量的緣故,導致冬季水溫會比以往更高。

這樣一來就產生了一個結果,那就是全球變暖儘管會導致氣溫升高,但也會導致陸地和海洋兩地的溫差增大,而溫差過大則會導致冬季風更強。如此一來,在海洋陸地交接的季風區域,便出現了極端寒冷的天氣。

事實上,不止是今年,2016年也出現過極寒天氣的情況,數十年不遇的極寒天氣讓俄羅斯陷入癱瘓,中國東部和美國東部等全球多地在聖誕節前後出現了史上最低溫度的記錄等等。

另外,不得不說的一點是,極寒天氣的出現,跟極地海冰融化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想必大家應該都在網上看到過類似的報導,稱北極海冰大量融化等等。沒錯,據英國利茲大學研究小組推算,過去二十年的時間裡,因為全球變暖的原因,導致南極和格陵蘭島的冰蓋總共消失了4.26萬億噸。

很顯然,北極海冰的大量減少,會對極地高壓天氣系統產生一系列的影響。比如說,一直被限制在極低的冷空氣會被排擠南下,從而導致寒流出現,並且影響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的氣溫。

那麼,這樣的氣候變化情況是否意味著全球變暖會停止,將出現全球溫度下降的情況呢?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專家認為未來全球氣溫會迅猛下降。

二、小冰河期會導致全球氣溫下降

儘管有很多科學家認為,全球變暖的趨勢並不會發生變化,但仍舊有一部分專家認為,在小冰河期到來的時候,會導致極寒天氣進一步加劇,從而導致全球氣溫的迅猛下降。

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全球變暖正是冬季極度嚴寒天氣出現的一個原因,但這也僅僅是其背後的原因之一,並不是所有的原因。不過,瓦倫蒂娜·扎爾科夫教授及其團隊通過研究太陽周期活動之後發現,太陽活動預計在2030年左右會減少60%的活動。

太陽活動的迅速減少,讓整個太陽看上去似乎「休眠」了一樣。這樣一來,會讓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進入「小冰河期」。這個研究說明全球氣溫會在未來出現迅猛下降的情況。

這樣一來,或許很多人會好奇,那就是地球進入「小冰河期」會不會跟全球變暖抵消,剛好使得地球變得不冷不熱?事實上,這是一個很難計算和推測的問題。當然,整體上來說,全球變暖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這個大趨勢並不會發生變化。

但是,「小冰河期」因為太陽活動減少的緣故會出現在地球上,肯定會出現很明顯的全球氣溫驟降情況。這種氣溫的變化會導致夏天不再那麼酷熱,而冬天的寒冷天氣可能也會在溫差的影響下不再那麼極端。

這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會延緩全球變暖的過程,但不會阻礙全球變暖的發生。而且,等太陽活動活躍起來,地球上的「小冰河期」結束之後,全球氣溫可能會出現迅速上升的情況。

當然了,至於地球上即將來臨的「小冰河期」會持續多少年的時間,我們暫且還不知道。但可以預料的是,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全球氣候的異常情況,是人們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那麼,人類如何應對未來的全球氣候異常情況呢?

三、應對

事實上,全球的氣候異常情況是人類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需要全體人類共同努力才能解決的問題。因此,各國才會籤訂《巴黎協定》。可能有些人認為全球變暖或者地球進入「小冰河期」,對於科技已經非常發達的現在社會並不是什麼大的問題,但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印象。

首先說一說地球進入「小冰河期」後人類會面臨的困境。地球進入「小冰河期」之後,因為氣溫的大幅度下降,必然會導致全球出現糧食大幅度減產的情況。這一點在歷史上各個時期都得到了驗證。

如此一來,雖然不會像古代社會出現社會劇烈動蕩的情況,但社會秩序必然會遭到嚴重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各行各業的發展肯定也會受到影響,而全球經濟的發展必然也會遭到衝擊。

當然,筆者相信以人類現在的社會水平和科技手段,安穩的度過「小冰河期」其實並不是一個稱得上是「生死危機」的問題,相反,筆者認為全球變暖才是人類要面對的「生死危機」。

因為全球變暖是一個大的趨勢,而全球變暖會產生一系列的嚴重問題,所以未來人類應該全力應對這樣的問題。

結語:

小冰河期在地球歷史上曾經出現過,是一種因太陽活動減少而出現的自然環境異常變化情況。對於這樣的氣候異常,歷史上各個時期的人類已經證明了,它是可以安穩度過的。

但是全球變暖,則是一個「人為」導致的氣候異常情況。而且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這個趨勢似乎是無法阻止的。因此,長遠來看,全球變暖對人類的威脅程度肯定是遠遠大於「小冰河期」的降溫的。

不過,我們雖然無法阻止全球變暖,但是採取必要的措施還是可以的。比如說,限制化石燃料使用,新能源的研究和使用以及保護環境等等。這都是應對全球變暖的有效措施。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或將停止,地球要開始大幅度降溫了?專家:將會很冷
    全球變暖或將停止,地球要開始大幅度降溫了?專家:將會很冷大家都知道,在人類進入現代工業文明之後,人類開始大量的開採和使用地球的能源,而這也使得地球出現了大量的環境問題,這些環境問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開始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導致的溫室效應,嚴格來說,是溫室效應導致的一系列的問題,開始漸漸影響人類的生存了。
  • 全球變暖將停止是怎麼回事,降溫開始了嗎?
    1979年2月召開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全球變暖被首次提出。後來通過不斷的科學研究,加上聯合國對於全球變暖防控的倡導,儘量讓全球變暖放慢了步伐。 不過有科學家表示未來地球的全球氣候變暖將會停止,地球的溫度不再上升,而是會大幅度的降低,到時候地球就會面臨著大規模氣溫降低的情況。
  • 地球變暖要停止了?太陽活動或迎來最小期,「冰川時代」要來了?
    在1979年召開的世界氣候大會上,全球變暖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從那個時候開始,科學家就一直在關注地球氣候的變化形勢。這麼多年來通過各個國家的不懈努力,全球變暖也逐漸放緩了步伐,最近一段時間更有許多科學家提出全球變暖或許將會停止,地球溫度或許會持續下降,人類也許就要進入小冰河時代了。
  • 科學家提出新理論:全球變暖現狀將改變,瑪雅預言或將成真?
    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令地球的生態環境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其實有心人應該就能發現,近些年開始,地球各地開始發生了越來越多的自然災害和極端氣候,而這個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人類的活動導致的溫室效應造成的。因為人類的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已引起一系列蝴蝶反應。地球環境不斷惡化,然而就在很多人以為氣溫會不斷攀升的時候,科學家提出新理論:全球變暖現狀將改變,瑪雅預言或將成真?科學家表示,全球變暖可能會停止,地球可能會開始新一輪的降溫。究竟是為什麼?科學家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 全球變暖要停止了?太陽活動或進入極小期,科學家:不是好事!
    人們在破壞環境的同時,其實就意味著自然界的平衡被打破了,如果地球沒有辦法進行自我修復,那麼就會向人類開戰報復,最明顯的便是全球變暖。特別是在2020年,全球的溫度持續升高,南北兩極雖然長年被厚重的冰川覆蓋,但是也都相繼打破了高溫記錄,生活在西伯利亞的居民更是去到了水中遊泳,這幅畫面也算得上是活久見了。
  • 大範圍降溫又來,寒潮為啥這麼多?專家:怪全球變暖也怪拉尼娜
    1月14日,中央氣象臺掛起寒潮藍色預警,指出從1月14日夜間開始,我國將有一次寒潮天氣過程自西向東影響我國大部地區,目前這股寒潮已經開始影響我國新疆,多地已經出現降溫和降雪,而隨著寒潮東擴,到1月17日我國大部地區日平均或最低氣溫將下降6~10度,局地可達12度以上,在這次寒潮影響過後,我國中東部的最低氣溫0度線將南壓至江南南部至華南北部。
  • 福建最低氣溫跌破-8℃!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
    1月7日,新一輪的寒潮抵達福建,全省各地氣溫下降明顯,福建多地現小雪和雨夾雪天氣。自4日17時起,福建省氣象臺已連續9次發布「福建省寒潮警報」,提醒公眾注意防範。與此同時,關於「冷冬」還是「暖冬」「全球變暖」等話題也頗受關注。福安白雲山上現冰雪景觀,宛如仙境。
  • 2018年全球氣溫為四年來最低,但專家發出警告!
    一項新的分析顯示,去年的地球略有降溫,但這不是個好消息,因為2018年仍然是人類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年份之一。儘管因為美國政府停擺,美國相關專業機構對2018年全球氣溫的統計數據暫時被推遲放出。此外,日本氣象廳已經將2018年全球平均氣溫放在了歷史第四高位研究人員表示,2018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比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氣溫低,由於2017年是全球第三暖年,這意味著2018年的氣溫在2017年的基礎上有所下降,但實際上它比2015年以前的每一年都要溫暖,2016年仍是人類歷史上最溫暖的一年。
  • 專家:還是全球變暖了
    從入冬來,冷空氣就頻繁趕來,氣溫也多次下降,從統計數據來看,去年12月1日到今天,全國氣溫均值為-4.4℃,相比往常-3.8℃的氣溫要冷上0.6℃,也是2000年來的第6冷天。入冬後,除四川西、西藏、黑龍江西北、雲南氣溫比往年高一些外,其他地方氣溫都有所偏低,特別是西南東部、內蒙、西北北部、西南東部,氣溫普遍低上2℃。
  • 明明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什麼冬天還這麼冷?
    氣象專家表示,14號,氣溫降低的核心區主要為新疆北部、甘肅西部、內蒙古西部;15日,內蒙古中部、陝西北部、山西等地區出現降溫; 16日,安徽、貴州、浙江等地區最高溫度顯著下降;17日,降溫區域繼續轉移,四川南部、廣西、廣東等地區的氣溫將下跌。
  • 全球氣候變暖,為何寒潮頻頻來襲?權威解析來了
    最近,北半球多地冷空氣輪番上陣:日本多地連降大雪,韓國多處水管凍裂,中國大江南北一起喊「冷」,就連赤道邊上的新加坡也連續暴雨降溫。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為何寒潮頻頻來襲?具體來看,近日的寒潮受「一北一南」兩大因素雙向夾擊影響。首先是北極海冰因素。
  • 都說全球變暖,為何今冬這麼冷?專家釋疑
    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根據預測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將出現持續低溫與此同時「冷冬」還是「暖冬」「全球變暖」等話題冷空氣頻頻來襲與全球變暖矛盾嗎?目前來看,今冬北美洲氣溫並不低,冷空氣偏向歐亞地區,包括我國在內的歐亞地區降溫幅度很大。第二個原因是赤道中東太平洋目前處於發展盛期的拉尼娜事件,對我國冬季氣候有明顯影響。宋連春說,一般而言,受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全球暖冬概率較高;受拉尼娜事件影響,冬季全球溫度偏低的概率較大。
  • 全球變暖與進入冰川期,這兩個命題是否矛盾?我們要怎麼辦
    然而,另一方面,有專家卻表示冰川期可能很快到來。這種兩極分化的態度,直接把每天都忙碌於米油鹽醬醋茶的吃瓜群眾整蒙圈了。這倒底是怎麼回事兒?地球倒底是變熱還是變冷呢?別著急,讓我慢慢為大家展開。全球變暖,這個好理解。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大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的累積,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
  • 2020年溫室氣體持續減少,環境恢復如初,全球變暖要停止了?
    2020年人類迎來了一場疫情,疫情的到來限制了人類工業發展以及人類活動,眾人幾乎都在家中度過了上半年,下半年過後才慢慢開始工業活動和人類工作開展等等,或許在半年的時間內,人類的活動頻繁減,根據2020年12月份聯合國發布的公告來看,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和往年相比減少了24億噸,從某種程度上來看緩解了全球變暖
  • 又一波寒潮席捲我國,明明全球正在變暖,為什麼今冬這麼冷?
    寒潮的形成可能很多人認為,寒潮就是冷空氣,其實並非如此,只有在24小時以內氣溫下降8攝氏度,或48小時氣溫下降10攝氏度,或72小時氣溫下降12攝氏度,並且全天最低氣溫在4攝氏度以下的天氣,才能被稱之為寒潮。寒潮預警等級一共有3級別,其中藍色等級最弱,黃色次之,橙色最強。前幾天的跨年寒潮就是橙色級寒潮,而這一次則屬於藍色級寒潮。
  • 人類體溫在下降,而全球在變暖,這意味著什麼?是好是壞?
    除了體溫下降,我們還知道全球的氣溫在升高,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溫室效應的加劇,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是自然環境的一部分,那麼下降了體溫和變暖的氣候之間有什麼關係?這對人類來說意味著什麼?是好是壞呢?而且上文也說了,像美國這樣早期更為發達的地方,那裡的人體溫下降的更早,而在我國也是近些年人的體溫才開始出現下降的。這確實跟生活水平和醫療衛生有脫不開的關係。還有就是人類的體溫的高低來自於新陳代謝的快慢,體溫降低了就說明我們身體發熱在減少,也就是新陳代謝的降低。
  • 全球變暖是假的?北方12大城市入「冰窖」,南方速凍也在進行中
    如今面對全球變暖的說法,不少人都在質疑,全球變暖是不是騙局,是假的,為何我們是越來越冷了,確實從現有的情況來看,從入冬以來,我國連續的出現冷空氣發展,並且寒潮也出現了3波,如今這一波2021年的寒潮還在持續的南下之中,並且帶來的降溫也非常的大,不僅是北方多個城市創下新低,甚至已經打破了歷史極值,本來的冷空氣很明顯是發力了。
  • 全球氣溫爆表,創紀錄的2019和更難過的2020
    1.14℃的漲幅只是平均值,全球多地 1 月份的氣溫都創下了新高。北半球許多地方的冬天異常溫和,俄羅斯、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和加拿大東部的1月,更是比往年的平均氣溫高出了 5℃。南半球也同樣溫暖,2020年2月9日,南極西摩島監測到20.75℃的高溫(目前世界氣象組織已經開始對南極監測到的高溫記錄正式進行評估)。
  • 人類活動減少後,二氧化碳濃度卻升高,人類該怎麼應對全球變暖
    前段時間哥白尼氣侯機構發布了一篇報導,表示今年的5月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個月份,一些地區比往年要上升10攝氏度左右,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警示。我們的地球變得越來越像一個「火爐",火燒得越來越旺。很多人覺得,5月份這麼熱是一次偶然現象,但從數據來看,氣候全球氣溫正在逐步上升,而且很難遏制。
  • 研究:南極海冰面積「急劇」下降 或加劇全球變暖(圖)
    有分析認為,這或將加劇全球氣候變暖。資料圖:NASA在冰川調查任務中,從高空記錄下的格陵蘭島冰川構造。  【4年融化200萬平方公裡 南極海冰急劇減少】  據報導,1979年至2014年間,科學家們觀察到一個既有趣又令人安心的現象:南極海冰的覆蓋面積正在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