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9年1月,2018年宣告結束,儘管如此,2018年那些異常的天氣事件仍然讓人印象深刻,比如吹襲我國廣東的颱風山竹,讓南北方一同酷熱的大範圍高溫。一項新的分析顯示,去年的地球略有降溫,但這不是個好消息,因為2018年仍然是人類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年份之一。
儘管因為美國政府停擺,美國相關專業機構對2018年全球氣溫的統計數據暫時被推遲放出。但Berkeley Earth的獨立科學家近日計算得出,2018年全球平均溫度為14.96攝氏度(下同),比1951-1980的平均溫度高出了0.77度,比工業化前溫度高出了1.16攝氏度。此外,日本氣象廳已經將2018年全球平均氣溫放在了歷史第四高位
研究人員表示,2018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比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氣溫低,由於2017年是全球第三暖年,這意味著2018年的氣溫在2017年的基礎上有所下降,但實際上它比2015年以前的每一年都要溫暖,2016年仍是人類歷史上最溫暖的一年。有數據分析認為,2018年的每個月至少比1951年至1980年的平均溫度高0.67度,但2018年沒有一個月創下新的月高溫記錄。
Hausfather說,去年有29個國家,包括中歐大部分國家和南極洲,都創下了歷史新高。通過溫度地圖,歐洲的異常炎熱在2018年的後半年非常清晰,同時南極洲長時間的冬季溫暖也令人矚目。在海洋上,2018年初的赤道太平洋東部可以看到弱的拉尼娜現象帶來的偏低區域。
歐洲熱浪烤焦將西歐多地變為棕褐色
雖然到2018年底赤道中東太平洋水溫增暖,開始向一次厄爾尼諾發展,但實際上在2018年冬季-2019年太平洋的溫度模式未鞏固,厄爾尼諾發展得相當孱弱。
氣候科學家Zeke Hausfather表示2018年的小幅下跌可能反映了短期的自然變率,但總體上仍然與全球變暖的長期趨勢保持了一致。Hausfather表示,部分媒體將這兩年的輕微下降稱為降溫趨勢是非常愚蠢的。因為從長期趨勢來看,地球的氣溫非常清晰的出現了上升。而且2015、2016、2017年與2018年的溫度差異其實很小,並不足以說明地球正在處於降溫中。2015年到2018年仍然是一個遠遠超過往年的溫暖時期。
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氣候科學家則表示,最近幾乎每年都處於前5名或前10名最熱的年份,這一事實正是人類在這個星球上引起的變暖的明顯證據。又一個溫暖的2018年過去了,2019年會不會又變得更暖呢,這並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