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地森林大火,東非蝗蟲成災,南極20℃高溫,冰川加速融化...最近多家機構包括世衛組織都發布了研究報告,揭示近十年災難頻發,氣候變化是原因之—。在經歷150多年的工業化砍伐森林、大規模的農業生產、汽車數量的迅猛增加後,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增長到300萬年來前所未有的水平。人類以犧牲自然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無節制地使用化石燃料,進行城市化、土地開發、工業生產等破壞自然、砍伐樹木的行為,逐步導致氣侯變暖。
天氣模式的改變還導致糧食生產面臨威脅,聯合國的數據顯示,以目前的溫室氣體濃度和排放水平來看,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很可能比1850-1900年高出1.5℃,而氣溫每上升1度,糧食產量就下降約5%。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的科學家已經多次發出警告,地球正在面臨不可逆轉的氣溫上升趨勢,情況猶如地球的「免疫力」受到了破壞,如果現在不採取緊急行動,未來適應這些影響會變得更加困難,成本也會更加高昂。
人類需要健康生存,地球需要增綠髮展。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科學植樹造林可有效增強地球「免疫力」。目前的植樹項目社會參與度還遠遠不夠,TREELION FOUNDATION將利用技術和模式優勢,推動「全球治沙,全民種樹」計劃,以對抗土地荒漠化的「地球癌症」,增強生物多樣性的「地球免疫系統」,為地球環境接種綠色的「三合一疫苗」,實現荒漠化防治、生物多樣性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的「三合一」效果,減緩全球變暖趨勢,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TREELION FOUNDATION由多位環保人士共同發起,包括聯合國「地球衛士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王文彪、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兼環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歐盟前環境專員卡曼紐·維拉、巴西環境部前部長伊莎貝拉·特謝拉、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非洲工業化親善大使及幣安區塊鏈慈善基金會負責人海宇等。他們都是長期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制定和實施者。其中伊琳娜·博科娃是聯合國「海洋科學可持續發展十年倡議」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卡曼紐·維拉促進了歐盟通過並全面實施《循環經濟行動計劃》,伊莎貝拉·特謝拉推進2014年世界盃成為有史以來最環保的全球賽事。大家本著與TREELION FOUNDATION的共同理念,未來將為基金會提供發展策略建議,幫助基金會連接國際合作機構等資源,助推基金會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