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超過2017年水平!海水溫度逐步上升,海平面危機來了?

2021-01-07 悟空科學

作者:文/石蘭

在地球上,全球變暖的趨勢已經非常的明顯,根據中國科學家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學術論文稱,海洋溫度比以前升高得更快,導致海平面顯著上升,這也是一項權威數據的再次確定了氣溫變化。所以說全球變暖的影響已經逐步進入到了人類的生活之中,人類對於地球而言,相互的影響可能都是在呈現出來了,還有人說全球變暖是「騙局」嗎?要是還說是騙局的話,可能真的需要去多看看這方面的數據了。

根據科學數據顯示,海洋溫度升高已經出現超越的「臨界線」,近十年來,海水溫度在不斷的提升之中,而科學家們也知道了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大氣中有害排放物不斷增加而導致的。根據中國科學院進行的研究表面,2018年已經超過2017年水平,海水溫度變得更高,這個結果其實比較符合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因為2018年也確定出了又創下新高溫時期。

按照科學時間來算,海洋溫度變暖起始時間為1960年,升溫趨勢比科學家預測的強烈得多。也就是說這個情況已經出現了59年了,哎,只能說人類實施《巴黎協議》的時間太晚了,發現地球變暖的時間太短了。由於人類的活動,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積聚,已經排放到新的階段了,10月知名氣候學家表示,人類還有12年的時間來減少排放,轉向更清潔的可再生能源系統。

如果,人類在這12年之中沒有發生轉變,那麼世界就將面臨氣候巨變,包括飲用水和食物短缺、強風暴、高溫和其他自然災害,以及海平面的迅速上升,看來是危機逐步出現,要來了。近13年來海洋觀測系統使用Argo系統來監測海洋溫度。該系統使用近4000個漂移的海洋機器人,它們每隔幾天會下沉至2000米的深度,記錄海洋溫度和海水變化的其他指標,從而來分析海洋溫度的變化趨勢。

海平面上的影響在科學預報之中確實很多,例如《自然》雜誌報導過,如果格陵蘭島冰川全部融化,我們的全球海平面將會上升23英尺(約7米),日本專家也報導過,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約4攝氏度,在本世紀末之前,日本沿海的海平面最高將上升60釐米,這不,海平面的上升確實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區域,特比是沿海區域和小的島嶼,都可能會出現淹沒的情況,人類未來的居住區按照這個預報是真的會受到影響,我們只能感嘆,全球變暖引發的海平面上升強度可能越來越強,保護地球吧,不然人類的家園可能真的是失去了。謝謝大家閱讀!

相關焦點

  • 全球海平面每年上升3.1毫米,今年上半年海水溫度歷史最高
    (本文原標題:《全球海平面正在以每年3.1毫米上升 今年上半年海水溫度歷史最高!》)近日,世界氣候研究計劃全球海平面收支研究組發布評估報告指出,自1993年以來,全球海平面顯著上升,平均每年上升趨勢為3.1毫米,並且這一上升趨勢正在加速。
  • 海平面上升,主要不是因為冰川融化?
    來源:flickr(一)北極海冰持續融化,三四十年後可能無冰魏科介紹,全球氣候變化最具風向標意義的幾個參數,一個是全球溫度的增高,另一個是海平面高度的上升,還有一個是兩極的冰雪量。全球溫度升高後,最明顯、最重要的一個影響就是兩極冰雪的融化。
  • 如果海平面上升1000米,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地球是一個表面大部分被海洋所覆蓋的星球,近幾十年來,隨著全球變暖的日益加劇,兩極冰蓋、陸地冰川融化消退的趨勢也逐漸凸顯,全球海平面上升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一些國家沿海地區以及很多島國深受這個問題的影響。
  • 全球變暖使海平面上升,從而引發海水沿河道倒灌,我們該怎麼辦?
    儘管我們對全球變暖的原因仍有許多分歧,但自工業革命以來,或自人類有氣象數據記錄以來,全球平均氣溫確實在不斷波動中上升。近百年來,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約0.6℃,全球變暖帶來了海平面上升、自然災害加劇、生態系統發生變化、極端天氣現象頻繁發生等一系列後果。海平面上升200米後的中國地圖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中,「海平面上升」是最直接的。
  • 地球溫室效應海水溫度上升
    本報綜合報導 澳洲著名的旅遊勝地大堡礁每年吸引萬千遊客,但一項調查顯示,由於地球溫室效應令海水溫度上升,大堡礁絕大部分會在2050年消失,令澳洲的旅遊業和捕魚業蒙受重大損失。  報告說,地球溫室效應正令海水溫度升高,導致珊瑚褪色及死亡。報告強調,這種命運無可挽回,因為即使海水溫度只上升1℃也會出現上述情況,而本世紀的海水溫度估計將會上升2℃~6℃。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珊瑚能迅速適應海水溫度的上升,而依靠珊瑚生活的其他海洋生物也會隨珊瑚的死亡而愈來愈少,甚至絕種。
  • 被忽視的地球危機:2017年夏季,北極白令海峽海水曾劇烈變酸
    中氣愛之前的文章中與大家說過,北太平洋的白令海峽地區在在過去的幾年裡,正發生著一些讓科學家們瞠目結舌的巨大改變。比如說海冰,2018年4月末,白令海的海冰達到了歷史最低點,較往年同期大幅偏低,讓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都驚嘆不已,無法猜測這種情況會帶來什麼。
  • 格陵蘭島冰蓋融化加快:海平面上升超出想像
    如果格陵蘭冰原的上冰蓋完全融化,或將導致海平面上升約7米。據外媒報導,來自比利時列日大學和挪威奧斯陸大學一項聯合研究表明,到2100年,格陵蘭冰蓋融化將會導致海平面上升的高度比之前預估的高出60%。根據先前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報告,到2100年,即使在最壞的情況下,格陵蘭冰蓋地融化將會導致海平面上升10釐米左右。
  • 兩極冰融:冰化的危機南北不同
    他們發現,如果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的水平上升4℃,並持續一段時間,南極洲西部的大部分冰架將會碎裂,全球海平面將上升6.5 米。——如此高的漲幅將摧毀紐約、東京和倫敦等沿海城市。 這並非危言聳聽,這種情況可能在幾十年內成為現實。
  • 北美海岸海星大量死亡,海水溫度上升或是罪魁禍首
    北美海岸海星大量死亡,海水溫度上升或是罪魁禍首 澎湃新聞記者 石毅 2014-07-21 14:20 來源:澎湃新聞
  • 愛爾蘭發現「時光膠囊」,它來自2018年的北極,它本不該出現?
    一些電視劇或者電影當中,如果兩位主人公一旦分開的時候,他們會將兩個帶有意義的紀念品分別送給兩位,在愛爾蘭發現的實況膠囊,是在2018年一名旅客留在北極,在北極的膠囊為何會出現在愛爾蘭呢?這又是什麼情況?
  • 氣候暖化臺灣海平面升 環保團體估臺南淹水最嚴重
    中新網9月2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響應全球氣候行動,環保團體綠色和平22日在臺北西門町設置250釐米高的冰雕裝置藝術,以融冰呼籲民眾重視全球暖化現象,並預估到2050年,臺南市受淹水影響面積約310平方公裡。
  • 「弱」聖嬰超過8成出現,2018年溫度正常略偏暖,持續至2019年?
    根據氣象預報,局部區域的溫度甚至是降低到了0度,還有部分區域出現了大雪的情況,所以說是確確實實的冷起來了一樣。而在氣候變化之中,我們一直在說一個厄爾尼諾(聖嬰現象)的醞釀問題,可以說已經是說了幾個月了,因為它關係到我們2018年的氣候變化。
  • 你覺得全球海平面上升後,哪個地方不會被淹呢?
    如果氣候變暖到最惡劣,海平面上升,哪個地方會是最後淹沒的,為什麼?可以明確的說,這是一個很簡單的計算題,只需要先搞清楚全球各地的海拔情況以及分布在地球兩極和高山、高原上的冰川、冰雪等完全融化後,全球海平面將上升多少,二者相減,就能得出哪些地方是最後被淹沒的,還可以得出哪些地方是非常「安全」的。
  • 38年來最高!日本海水熱成「火鍋」,氣象廳警告:當心颱風強襲
    在7月,我們見識到了1952年以來西太平洋首次「7月空臺」,而到了8月,颱風活動雖然明顯增加,但實際上強盛的副熱帶高壓烘烤下,西太平洋的海水熱量達到了一個相當恐怖的程度——出現了超大規模30攝氏度(簡稱度,下同)以上的暖水區。
  • 2018年十大危機公關補救,都是什麼水平?
    2018年即將結束,又到了年終盤點的時間了,回顧過去的一年,各行各業負面倍出「熱鬧非凡」,有些因為負面處理不當,把自己推向了深淵;有些因為公關得當,雖留有一絲氣息倖存下來了,但還需漫長的時間恢復元氣。TOP1.
  • 臺灣2017年薪資曝光 月薪3.7萬低於18年前水平
    據報導,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受僱員工人數平均為756萬人,較2016年增「主計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潘寧馨認為,景氣目前逐步回溫,雖有部分不確定性因素所幹擾,但整體失業率已逐漸下降。不過,雖然就業人數增加、失業率下降,卻不代表薪資也同步上升。
  • 液晶電視Open Cell價格持續上漲,上升到2017年第4季度的水平
    據臺媒經濟日報報導,市場研究機構Omdia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表示,預計2021年第1季度面板缺貨現象仍將持續,面板廠商打算繼續把液晶電視Open Cell的平均售價提高至2017年第1季度的水平。第4季度液晶電視面板的平均售價,尤其是50英寸以下的液晶電視面板,在連續5個月上漲後,上升到2017年第4季度的水平。謝勤益分析,2020年下半年出現的液晶電視面板短缺可歸結為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新冠疫情在2020年上半年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國大陸的影響,使得一些新的TFT LCD晶圓廠的增產計劃和產能履行被推遲。二是在家辦公和家庭娛樂的趨勢刺激了新的液晶電視購買需求。
  • 海水溫度升高,大堡礁出現5年內第三次大規模珊瑚白化
    該機構稱,今年2月以來海水溫度過高導致了這次大面積白化,氣候變化仍是珊瑚礁面臨的最大挑戰。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熱帶珊瑚礁系統,將近9000種海洋生物的家園,這已是2016年以來大堡礁區域內經歷的第三次大規模白化。正常情況下,健康的珊瑚會呈現多種色彩,但這些顏色並非珊瑚本身所有,而是來自珊瑚體內的共生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