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兩句題外話:讀《紅樓夢》究竟有什麼用?
之前寫讀《紅樓》這個系列,常常收到留言,問我讀《紅樓夢》究竟有什麼用,這裡匯總回答一下,我認為讀《紅樓夢》的用處是:無所用,也無所不用!
《紅樓夢》是小說,且是寫舊時貴族生活的小說,它所描寫的人物、內容遠離現實,似乎對現實生活毫無價值,且跟為了溫飽問題打拼的底層平民生活毫無關聯,如果從這個層面來說,他的現實意義還不如《平凡的世界》一類的小說有價值。從這個角度說,它不當吃不當喝,基本上無所用。
(寶黛共讀)
但如果一定要從實用層面來考量它的價值,《紅樓夢》也並非全無價值,書中的一副對聯就可以說盡它的實用價值,就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讀透《紅樓》,恐怕最大的實用價值,就是讀者會加快達成「世事洞明」的現實認知,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儘可能的「人情練達」。如果僅考量這一個標準,《紅樓》的價值遠勝於讀大量的生活類小說。
實際上,《紅樓夢》最大的價值,是它能帶給我們精神層面美的享受,這一點,它跟音樂、電影、舞蹈、繪畫等藝術門類並無差別。《紅樓夢》是悲劇,在感受美的毀滅過程的同時,其實我們已經受到了美的薰陶。
於是,我們可以說,聽音樂會、看電影,參觀畫展等能起的作用,《紅樓夢》都可以達成。因此,我們又說它無所不用。
好了,回來接著讀書,接著讀第二十回的下半回。
《紅樓夢》寫了大量的人物,清嘉慶年間姜祺統計《紅樓夢》共寫448人;到民國初年蘭上星白編《紅樓夢人物譜》共收721人;到近代紅學研究者徐恭時又加研究,將《紅樓》所提及的人物(包括古代帝王、神佛、仙女、故事人物等計算在內,達到了983人。
顯然,《紅樓夢》一書中出現的人物眾多,更了不起的,是這些人物利益互相牽連,關係複雜,作者卻可以寫的「千人千面」,因此,讀《紅樓夢》最應當注意的,是每一個人物的刻畫,注意每出場一個人物的鮮活豐滿,他們的語言、行為方式,甚至思維方式,也都符合這個人物的特質。第二十回,有正式出場的重要人物,都值得一說:
賈環
賈環是賈政的兒子,只不過不是嫡出,是趙姨娘所生,這個身份使他處於相對較為尷尬的位置。他是男丁,是正經的主子,但卻不跟寶玉完全不一樣,寶玉是嫡生,會繼承家業。正因為他的存在是寶玉繼承家業的潛在威脅,因此王氏姑(王夫人)侄(鳳姐)處處貶抑賈環,加上賈母也不喜歡他,於是眾人更是踩到他頭上。
賈家大家族的宗法規矩、長幼之別與嫡庶差異,都導致生活真相早早呈現在賈環面前。所以他的性格必然不可能如寶玉一樣大方溫厚。況且此時出場的賈環,比十幾歲的寶玉還要小兩三歲,所以,他實際上還是個為了眼前利益不擇手段(耍賴)拼爭的小孩子。
(賈環)
正月裡人閒,於是大家湊在一起玩。賈環也上場趕圍棋,贏了他就很高興,輸了他就耍賴不認,甚至跟寶釵的丫環鶯兒爭了起來。當鶯兒提及寶玉的做派時,賈環說了「實話」:
我拿什麼比寶玉呢?你們怕他,都和他好,都欺負我不是太太養的。
這是實話,但假如稍通世事人性或者稍有教養,他都不應該說出這樣的話。庚本批註直接罵說「蠢材」。
恰巧寶玉來寶釵處玩耍,賈環被寶玉說了一通,走開了,於是,他的母親趙姨娘出場。
趙姨娘
趙姨娘是賈政的妾,「納妾納色」,她的姿色自然是出眾的,但無論如何,依照禮法,她的地位依然是奴才,是下人。
她是賈環和探春的生母,按理說,育有子女的妾自然存在感要強得多,比如周姨娘存在感就比她差很遠,問題是她的性情粗鄙(粗話常在嘴邊掛)、愚昧卻又在強烈的自卑感下激發出強烈的好勝之心,為此,她四下鑽營,搬弄是非,想獲得更多、更大的生存空間,她想獲得別人的承認和尊重,但她的身份使她的願望在大環境下無法達成,這導致了她的性情越發走向不堪的境地,《紅樓夢》裡很少有單方面負面描寫的人物,她算一個。
(趙姨娘)
她一出場,話就透著多事的底子:「又是哪裡墊了踹窩來了?」「下流沒臉的東西,哪裡玩不得,誰叫你跑了去討沒意思?」這些話,潛臺詞是對寶玉發自內心的妒意。但這話讓恰巧路過的鳳姐聽到,身為正經主子的鳳姐當然不會饒了她,於是言語「彈壓」……
鳳姐對她的彈壓很厲害,比如:
大正月又怎麼了?環兄弟小孩子家,一半點錯了,你只教導他,說這些淡話作什麼?憑他怎麼去,還有太太老爺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現在是主子,不好了,橫豎有教導他的人,與你什麼相干?環兄弟,出來跟我玩去。
賈環是主子,這不用說,鳳姐強調這一點,實際上是在強調趙姨娘的奴才地位。實際上是在說:他是主子,你是奴才,你憑什麼說他。
(王熙鳳正言彈妒意)
罵得這樣厲害,趙姨娘卻不敢出聲,只能聽著。你看,她在正經厲害的人跟前,是堅決不露頭的,她有她自認很實用、很精明的處世哲學。
史湘雲
第二十回,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出場,就是金陵十二釵之一的史湘雲,她是賈母的內侄孫女,賈府通稱「史大姑娘」(史大姑娘來了)。
(湘雲跟賈母的關係)
她的童年是跟寶玉一起長大的(黛玉住的碧紗櫥早先就是湘雲的居處,可見賈母對她的寵愛),前文說襲人就曾服侍過她,當聽到她來了,寶玉二話不說(甚至顧不上跟寶釵打個招呼),「抬身就走」。
(史湘雲)
寶釵要求一起去,到了賈母這邊之後,就見史湘雲「大說大笑」的。這「大說大笑」四個字,其實就是史湘雲的氣質特徵。紅樓人物中,她是獨一無二的,她是作者依照「魏晉風度」標準塑造的一位女子形象,她心直口快,開朗豪爽,甚至敢於喝醉酒後在園子裡的大青石上睡覺,還敢偶爾身著男裝玩鬧,她是真正的風流倜儻,不拘小節,她還詩思敏銳,才情超人,聯句能夠跟黛玉捉對「廝殺」的,也只有湘雲。
但實際上,她同樣也是「薄命司」中女子,她自幼父母雙亡,家內經濟拮据,甚至很小就要自己做針線活兒,她生在貴族之家,卻基本沒過上貴族小姐的生活。
這裡的大說大笑,實際上就將史湘雲的性格特徵總括說了出來,她一出場,就與眾不同。史湘雲很重要,要注意「護官符」裡,「賈、史、薛、王」四家,史排在薛前,跟寶玉的關係親疏,她也排在寶釵之前(有研究者說她後來跟寶玉結成了患難夫妻)。
「我為的是我的心」
寶玉找寶釵湘雲玩耍,黛玉拈酸,於是賭氣回房,寶玉趕緊去勸,又被寶釵打斷,「沒兩盞茶的功夫(大概就是20分鐘,一盞茶約等於10分鐘)」寶玉又趕來勸解。
(給黛玉賠不是,寶玉的日常)
兩人話趕話,逼得寶玉說出「親不間疏」的話來:
「你這麼個明白人,難道連親不間疏,先不僭後也不知道?我雖糊塗,卻明白這兩句話,頭一件咱們是姑舅姊妹,寶姐姐是兩姨姊妹,論親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來,咱們兩個一桌吃,一床睡,長的這麼大了,他是才來的,豈有個為他疏了你的呢!」
其實,「親不間疏,先不僭後」八個字一出,黛玉心中苦惱已解,所以,接下來是黛玉啐道(能「啐道」,其實情緒已經緩解,不在氣頭上了):
「我難道為叫你疏他,我成了個什麼人呢!我為的是我的心」
寶玉當然還是話跟話,緊接了一句:
「我也是為的我的心,你的心難道你就知道,我的心難道你就不知道不成?」
接下來,黛玉低頭一語不發,半日方才說話,兩人又合好了。恰在這時,湘雲趕來叫寶玉「愛哥哥」,黛玉揪住不放,戲謔湘雲咬字不清。
「我為的是我的心」這句話很深刻,意義卻稍顯隱晦,所以需要多說兩句:這句話,其實是黛玉在向寶玉求證「我把你認作知己,所以才如此毫無顧忌,如此『無理取鬧』,你究竟懂不懂我的心?」
寶玉的回答很給力,也很正面:我也是真心對你!你就知道你的心,難道看不清我的心!
所以黛玉心暖了,於是就不再繼續糾纏,開始關心寶玉的穿著(青肷披風)了。
(湘雲、黛玉、寶玉和寶釵)
為什麼我們讀到這裡會覺得隱晦呢?因為我們平日經常會說「我是為你如何如何」,卻很少敢說「我為的是我的心」,因為我們無法如黛玉一樣以赤子之心待人,也沒有辦法確定對方是否如寶玉般真心待己。可以說我們每個人剛到世間,應該都像黛玉一樣真摯勇敢,卻最終都會被世道打磨,活成了寶釵世故成熟的模樣,看似圓滑周到,實則內心「如雪洞一般」。這是《紅樓夢》給我們溫暖和安慰,它給了我們寶玉、黛玉這樣一對兒活在世外的人物形象,讓我們如寶釵一樣的心境,獲得暫時清明透澈的一刻,實際上,這就是開頭我們說的《紅樓夢》的用處了。
(【跟著布丁讀《紅樓》】之71,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