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在2009年《科學美國人》雜誌評選出的人類最害怕的十大事物的頭牌。人為什麼如此懼怕蛇類?很多人估計也說不清,因為很多人甚至都沒和蛇打過交道,但也會聞蛇色變。
蛇,是叢林中最兇猛、最陰險的動物之一。人們怕蛇,除了蛇光滑的外表外,還因為它那兩顆尖厲的毒牙以及致命的毒液所致。毒蛇是名副其實的冷血動物,是一個致命殺手,它的毒液足可以殺死一個人,一旦進入它的攻擊範圍,就別想安全逃離。著實讓人毛骨悚然,心驚膽寒!
蛇也是一種古老的動物,最早的化石可以追溯到1.3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在恐龍稱霸地球的時代,蛇只能算是次一級的掠食者,在恐龍消失之後,地球上已經沒有在體型和殺戮能力上與蛇相提並論的動物,蛇一躍成為世界食物鏈的最頂端。一項新的研究證實,我們手無寸鐵的祖先可能成為大蛇的盤中餐,蛇對原始人類和靈長類造成了致命威脅,這可能是我們的恐懼之源。也就是說,人類怕蛇這種反應不是在生活中習得的,而是從人類祖先那裡一代代遺傳下來的。
雖然在現代社會,蛇已經很少有機會對人類造成致命傷害了,但是人們依然對蛇有一種天然的恐懼。「我一直不清楚這恐懼的原因何在,直到我開始考慮大型蛇類對早期人類的傷害。曾經對蛇有研究的科學家這樣說。他還補充說∶即便蛇對大多數人來說不再危險,但這種對蛇的高度戒備卻深深印入了人腦的神經迴路中。他還指出,雖然人類對蜘蛛的畏懼也很常見,但這與進化沒有關聯,因為蜘蛛不是人類的掠食者。
所以說,人怕蛇其實是源於天性。在原始社會,人類的祖先為了獲得生存優勢和繁衍後代,便會趨利避害。而蛇和其他猛獸不同,它們的行動具有隱蔽性,而且極少出聲,可以趁人不備置人於死地。所以,那些能迅速發現蛇的人更容易生存下來。同時,早期的靈長類動物在野外複雜的環境中,必須能夠發現蛇,這也有助於它們進化出更好的視力和更大的大腦。這樣,按照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進化原則,存活至今的都是這些人的後代,祖先的基因也沿襲了下來。這也是人類天生趨利避害的心理所致。
進化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一種危險源,如果也存在於古代環境,會比僅存在於現代環境中的危險物更容易引發人的害怕情緒。如今大城市已難覓蛇影,汽車造成的事故比因蛇而起的不知多多少,但有因為怕蛇去心理諮詢的,卻鮮有害怕汽車的。而在原始社會,人類祖先必須要具有眨眼間發現蛇並迅速遠離它的能力,這樣才能生存下來。這種對蛇的警惕通過基因遺傳至今,讓人們大腦中深植了對蛇的恐懼和敏感。
所以說,人怕蛇絕非是因為膽小,而是與生俱來的本能,這也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從我們認識蛇開始,就知道蛇是一種危險的動物,因為蛇會對人造成致命的傷害,潛意識裡面就會形成一種抵禦的機制,不同的人所表現的也不一樣,有的人會跑,有的人會尖叫,而有的人不知所措,見到蛇一般都是怕的人佔絕大多數,要想解除這種心理,就多了解蛇,見的多了,自然也就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