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坑研究顯示:地球和月球8億年前曾遭流星體撞擊

2021-01-11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7月23日報導英媒稱,一些月球坑顯示,8億年前,當複雜生命的最初跡象在地球上大規模出現之際,流星體在不斷襲擊地球和月球。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21日報導,大阪大學的一個團隊使用「月亮女神」月球探測器上的地形照相機收集的數據來確定59個不同月球坑的年齡。

與地球不同,月球不會遭受侵蝕,對科學家來說,這使得在月球表面發現、查探小行星撞擊並精準確定這些撞擊的年代變得比較容易。

這個日本團隊說,他們研究的月球坑都是在8億年前形成的,當時大量大型流星體襲擊了地球和月球。

它們在月球上製造了許多12英裡寬的大坑,但在地球上,它們引發了海嘯、野火,並帶來大量磷。

該研究團隊說,一顆62英裡寬的小行星在太陽系較深處碎裂成數十塊較小的巖石,從而形成了這些流星體。

碎片灑落到地球上,這些碎片的重量是導致恐龍滅絕的太空巖石重量的60倍。

擊中地球和月球的這場大規模轟炸發生的時候,第一批陸地植物正在演化,多細胞動物正在起源。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大阪大學的教授寺田健太郎說,這是地球上一個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時代——就在成冰紀之前不久。

《自然·通訊》上描述的這場持續轟炸可能促進了生命在地球上的出現,因為它帶來了作為生命要素的化學物質——磷。

地球上6億年前形成的撞擊坑已經因為侵蝕、火山作用和其他地質過程而被抹去。因此,要找到有關古代流星體的信息,寺田健太郎及其團隊研究了月球。由於月球沒有大氣,月球上的撞擊坑因此沒有被風化或侵蝕。

寺田健太郎解釋說:「大約8億年前發生過小行星碎片大量落入月球的事件,如果月球上發生過小行星雨,地球上必然發生過類似事件。」(編譯/朱捷)

相關焦點

  • 發現8億年前撞擊地球的小行星雨!是毀滅恐龍那次的30-60倍
    在地球古代歷史的進程中,我們的星球曾被各種各樣的外來物體擊中。其中一些可能引發了一些重大事件,塑造了如今我們的家園。8億年前的小行星雨規模巨大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8億年前,一場大規模的小行星雨襲擊了地球和月球。
  • 如果沒有月球,地球會發生什麼?翻天覆地或不會誕生生命!
    「月有陰晴圓缺」、「床前明月光」、「明月松間照」……月亮一直是人類文學創作中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地球幾十億年來的守護神。我們也習慣了抬頭望去,看看初一十五有什麼不一樣。而事實上,現在的月球正以每年3.8釐米的速度逃離地球,而且這現象已持續了30億年時間。據科學家的推測,月球在50億年後會達到距離地球最遠的地方。
  • 月球「地下洞穴」熔巖管或將成為未來月球居住首選!
    月球坑?研究人員表示月球上的「坑」很可能是熔巖管的「天窗」,它可以通往曾經充滿熔巖的地下隧道。來自美國宇航局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的圖像顯示,在靠近月球北極的菲洛勞斯隕石坑,發現了最新的熔巖管天窗。來自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熔巖管是否可能成為人類在月球或火星上的棲息地。對於熔巖管,其實我們可以參照地球。雖然地球上的一些熔巖管有光滑的牆壁和地面,但大多數都有非常粗糙的表面和地面上堆積的碎片。
  • 月球車玉兔二號發來祝福
    到這天為止,我離開故鄉600多個地球日了。畫了我和前輩兩隻兔在這塊「月餅」上蹦躂的樣子,賞月的時候,記得我們就在這裡。」抬頭看月亮的時候,我們會想你!到這天為止,我離開故鄉600多個地球日了。今天是吃月餅的日子,給大家講講:月球的餡兒,以前其實是軟的。在距今41億~38億年前,月球曾經經歷過一段動蕩時期:外部有高強度的小行星轟擊,內部有頻繁的火山噴發,把月球撞得面目全非,被不斷噴出的熔巖覆蓋。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月球表面的隕擊坑,大部分是那時形成的。
  • 月球從何而來? 「嫦娥」正接近答案
    當時的地球與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發生碰撞,碰撞拋出的地殼和上地幔物質在地球軌道上反覆累積增生,從而形成月球。」李春來說。  「關於月球早期演化的假說和理論主要為著名的巖漿洋理論。由大碰撞和累積增生相伴的能量釋放產生了大規模的熔融,即巖漿洋,伴隨著熔融體晶出物的密度分離,形成了低密度、富斜長石的月殼,而如橄欖石、輝石等較重的礦物則下沉形成月幔。」李春來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 科技話題:天鏈衛星、竹類新種、月球撞擊坑、新型抗生素、深海化能...
    科技話題:天鏈衛星、竹類新種、月球撞擊坑、新型抗生素、深海化能生態系統 2021-01-05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從未停止,關於月亮我們都知道些什麼?
    首先,我們在地球上永遠看不到月球的背面,人類也從未踏足過月背,那裡古老而神秘,對我們而言始終是一個謎。第二,月球背面沒有地球大氣層的影響,也沒有來自地球的電磁波幹擾,是開展天文觀測和研究的理想之地。 2018年12月8號凌晨,嫦娥四號發射時,我在北京飛控中心的電腦前觀看發射。
  • 去月球必打卡的5個網紅景點
    月球表面雖然沒有風霜雪雨和江河湖海的秀麗風光,但那裡有廣袤的月海、星羅棋布的環形山、重疊的撞擊坑、神奇的「月球噴泉」,別有一番壯闊動人心弦。經過3個月的公示,嫦娥三號探測器著陸點周邊77米區域被認證為「廣寒宮」,緊鄰這片區域的3個較大的撞擊坑分別被命名為「紫薇」「天市」和「太微」。廣寒宮坐落於虹灣,其邊界是一個比較規則的半圓形,像一輪雨後彎彎的彩虹。那兒地勢平坦,區域較大,探測器著陸後既可以探測分析月海中的月壤,也可以對月陸上的月巖進行取樣,對於月球研究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這片區域成為探測器登陸的候選地。
  • 今日科技話題:天鏈衛星、竹類新種、月球撞擊坑、新型抗生素、深海...
    ——央視新聞客戶端 3 科學家新識別月球上逾10.9萬個撞擊坑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行星科學研究論文稱,科學家們通過機器學習方法,在月球表面識別出之前未識別的逾10.9萬個撞擊坑。
  • 科學家:月球是星球級別的宇宙飛船
    太陽系其他行星的衛星直徑都沒有超過母星直徑的5%,為什麼月球直徑卻達到了地球直徑的27%?真的是因為月球外殼很硬才會使月球上的隕石撞擊坑都那麼淺嗎?為什麼月球總以一面朝向地球?空心的月球裡面有外星人嗎?如果各國探測器在月球上有什麼驚人發現,會讓普通人知道嗎?
  • 月球上的土,為什麼這麼珍貴?
    嫦娥五號開始返回地球,返回器與軌道器分離,進入地球大氣層,並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光看這個大致的過程,就知道整個工程有多麼困難和複雜。而地月之間平均單程距離約為38萬公裡,走一個來回將近80萬公裡,月球樣品中究竟有哪些奧秘值得我們如此費力去挖掘?
  • 地球最強生物水熊蟲墜落月球或倖存 可承受極端輻射
    高真空、寬溫差、強輻射,具有嚴峻環境的月球現在很可能有了生命,並且,這種生命還是地球上最「難以毀滅」的物種--水熊蟲。  法新社7日報導稱,地球上存在一種「堅不可摧」的生命,它們可以承受極端輻射,酷熱,宇宙中的極寒,甚至可以幾十年都沒有食物地存活。而現在,它們很可能已經「定居」於月球之上。
  • 「挖土」完成後,如何將月球樣品「打包」帶回?
    【月球與地球上的土壤的差異】月球沒有大氣、沒有水、更沒有生物。由於沒有大氣,月壤被直接暴露在太陽輻射和微隕石的轟擊之下,組成和物理性質發生改變,科學家們將這個過程稱為「太空風化」,從而與地球上在大氣、水和生物共同作用下的「地表風化」相區別。
  • 月球是空心的?為什麼只有一面朝向地球?月球是偽裝的外星飛船嗎
    直到近代,人們才明白月球不過是繞地球公轉的一顆衛星。上世紀60年代末,人類首次登上月球,才真正意義上踏上這片夢寐以求的土壤。此後,人類對月球的認識才有了更深的了解。人類踏上月球之後,登月飛船助推器掉落到月球上了,太空人此前就在月球表面搭建了一個探測器。當助推器撞擊到月球後,探測器居然收到了持續的震動波。這讓科學家們很疑惑,這也導致了月球空心說的提出。
  • 月球出現一種全新礦物質,它本不應該出現,卻被隕石帶到地球
    ,這種礦物質,或許可以幫助人類更好地去理解小行星撞擊月球的諸多謎團,同時,因為成分和地球的地幔層有極大的相似之處,或許也可以為了解地球內部,提供很多的幫助。從1982年第一個月球隕石被發現開始,如今,科學家們在地球上已經找到了很多月球隕石,目前為止,月球隕石一共分為2大類,分別是結晶結構的巖石和高地斜長質角礫巖、月海玄武質角礫巖和高地斜長質-月海玄武質混合角礫巖組成的碎屑巖。
  • 月背撞擊坑發現黑綠色「不明膠狀物質」,玉兔二號月球車功不可沒
    在2018年12月8日,我們國家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攜帶著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開啟奔月之旅。在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預選著陸區,發回了世界上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
  • 研究證實:狗狗也會利用地球磁場導航
    他們利用這項測試技術分析了605名無症狀個體(191人後期被確診癌症)、223名癌症確診患者的血漿樣本以及200份原發性腫瘤和正常組織樣本。研究顯示,這項技術能在確診患者以及常規診斷前4年的無症狀個體中,高特異性檢測出5種常見癌症(胃癌、食道癌、結直腸癌、肺癌和肝癌)。PanSeer適合識別已出現癌變、但表現為無症狀的患者,但不能預測哪些人將患上癌症。
  • 月球比地球老?人教版小學課本遭吐槽
    人教版小學課本遭吐槽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多處遭吐槽  網友認為「火車送燕子遷徙」「月球老過地球」等內容出錯;深圳老師稱需通讀課文,否則易誤解  救助燕子,需要人為幹預並用火車把燕子送到溫暖的地方月球塵土也能殺菌?月球年齡比地球還大?……開學第二天,一名網友通過微博上傳了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的兩篇課文:《燕子專列》和《月球之謎》。網友吐槽課文內容違反常識。記者昨天採訪得知,深圳的小學採用的正是人教版教材,對於網友質疑的教材出錯,老師們認為教材整體結構和內容沒問題,網友存在誤讀。
  • 月亮正在離地球越來越遠?中秋必知的8個月球小八卦了解一下
    從古人寄情於明月,到現代人們踏足月球,人類對月亮的好奇從未停止。而在今晚賞月前,小編為你準備了8個與月亮相關的冷門小知識,一起來看下。月亮距離你有多遠?儘管舉頭就能望到明月,但月球的尺寸大小,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你有具體概念麼?
  • 研究發現月球一直在遠離地球,那恐龍時代的月亮有多大呢?
    地球與月亮作為古老的兩顆星球,一直相伴存在。但是,根據科學研究發現,隨著時間的不流逝,月亮與地球之間距離處於趨離狀態。目前地球和月亮之間約有近38.5萬千米的距離。那麼,如果月亮按照3.82釐米/年的速度運行,最早的恐龍時代可以看到多大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