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種4000多畝梭梭樹,退休夫妻成「活愚公」,值得敬佩!

2021-01-08 環保觀察前線

在中國西北部,有一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生命禁區」,巴丹吉林沙漠橫貫全境。這裡常年乾旱少雨,方圓數百裡寸草不生,每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天地昏暗。這令人生畏的地方便是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

曾有人說:如果愛一個人,就帶她/他去看額濟納旗的秋天,因為那裡有大漠胡楊,是天堂;如果恨一個人,就帶她/他去看額濟納旗的春天,因為那裡沙暴肆虐,是地獄。

地獄與天堂,美麗與恐怖,有時僅一線之隔,再苛刻的旅行者也無法對額濟納旗無動於衷,那裡是天堂和地獄距離最近的地方。

額濟納旗位於內蒙古最西端,北與蒙古接壤,距阿拉善盟行政中心阿拉善左旗還有600多公裡。廣袤戈壁越往北走降水量越稀少,荒漠腹地水貴如油,額濟納的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樹木在這裡尤為昂貴。

翻開史書我們不難發現,遠古時代的額濟納是胡楊成林、水美草肥的綠洲,黑城的殘垣斷壁和那些千年胡楊便是昨日綠洲的見證。

然而,千百年的天災人禍,導致額濟納環境惡化,水資源奇缺,生態極其脆弱。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沙漠包括戈壁及半乾旱地區的沙地,總面積達128萬平方公裡,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3.3%,治沙任務十分艱巨;額濟納旗的沙漠和戈壁達到數萬平方公裡,是我國沙塵暴主發源地之一。

夏季最為炎熱的時候,就連被譽為「沙漠之舟」的駱駝,都會因極度缺水倒斃沙丘。極其惡劣的自然條件令拓荒者們望而卻步,戈壁治沙成了最難啃的骨頭。

零星種植杯水車薪,一場大風暴就會將一切重新歸零,根本無法與漫無邊際的沙海抗衡。歷朝歷代,多少志士懷揣治沙雄心夢想而來,終而折戟灑淚而歸。

可是有一個人,一把把鍬、一擔擔水,他用18年的堅持種下4000多畝梭梭。他是大漠深處播綠人,他是「治沙愚公」圖布巴圖。

圖布巴圖,家住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邊的小村莊,退休後和老伴開始在沙漠種梭梭。1棵梭梭要澆2桶水,1桶水約9斤重。

起初,二人要一瓢瓢舀水,為運水騎壞了20多輛摩託;後來好心人幫修了水井,緩解了取水困難問題。圖布巴圖的夢想是種1萬畝梭梭,「寧要做梭梭」,倒下也擋沙!

歷史上的額濟納綠洲在黑河水的滋養下水草豐美、林木茂密,東西居延海碧波蕩漾,鳥鳴水清。上世紀中葉以來,黑河中上遊大量工農業用水使得下遊供水急劇減少,東、西居延海乾涸,風起沙揚,成為肆虐華北沙塵暴的策源地。

當時,在古日乃蘇木擔任人大主席的圖布巴圖對環境惡化同樣十分憂慮,「我在這個地方生長、工作、生活。生態惡化令人心痛,我必須要做點事情」。

作為土爾扈特的後人,圖布巴圖感到了深深的責任和使命,本可以到縣裡享清福的他提前辦理了退休手續,留在生活條件艱苦的古日乃,和妻子一起開始了漫漫治沙之路。

當時額濟納旗年平均蒸發量是降水量的幾十倍。「剛開始的那幾年真是艱苦」,圖布巴圖回憶道,「嚴重的乾旱使幼苗長不起來。這裡長不出來,我就換下一個地方,直到能長出來為止。

」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為了能讓長出的幼苗存活,夫妻倆必須要到30公裡外的深井打水,再用駱駝一趟一趟地拉回來澆水。而在治沙作物的選擇上,圖布巴圖也費了一番心思,「最初也種過白楊樹,松樹,可是一旦不澆水就死掉了,後來把當地的梭梭樹、沙拐棗等用來試驗,發現效果最好的就是梭梭樹。」

梭梭是一種獨特的沙漠灌木植物,生長迅速、枝條稠密、根系發達,因其抗旱、抗熱、耐鹽鹼的特性使其在防風固沙植物中備受歡迎。經過不斷探索,圖布巴圖總結出了梭梭樹種植經驗,「一般春天風大,把梭梭苗泡在水裡,等風勢減弱搶時間栽種。

夏天沙漠中的氣溫高,梭梭苗需要補水,一般一天得去澆3次,秋天、冬天主要做樹木的管護工作,防止牲畜越欄偷啃梭梭苗」。漸漸地,一道10多公裡長的梭梭樹圍欄在荒漠邊緣成形。

多年來,圖布巴圖老兩口身背水壺、手拿鐵鍬、埋頭苦幹的身影,成為守護額濟納綠洲的一道風景。長期的野外作業,使得夫妻倆的面龐被大漠驕陽烤得黝黑,雙手皸裂得如同樹皮,手指和手背上也都貼著泛黃的膠布。

十八個寒來暑往,從年屆半百到年近古稀的圖布巴圖老人,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在乾旱的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種出了一片綠洲。

多年來,圖布巴圖已累計將80多萬元用於綠化治沙,人工種植梭梭樹5萬多棵,成功搶救保護梭梭林2000畝,封圍荒漠的綠化率達到80%以上。

圖布巴圖在綠化治沙上的堅持與奉獻也感染著越來越多的牧民,他們自願加入到綠化治沙的隊伍中。

目前,在生態治理工程的實施下,額濟納綠洲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得到進一步遏制,天然胡楊林及生態脆弱區的草牧場正在慢慢恢復往昔的生機。

相關焦點

  • 為讓沙漠變綠洲,他在戈壁18年種了4000多畝梭梭
    為讓沙漠變綠洲,他在戈壁18年種了4000多畝梭梭 2020-12-26 1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夫妻18年在沙漠種下4000多畝梭梭,騎壞20多輛摩託
    圖布巴圖,家住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邊的小村莊,退休後和老伴開始在沙漠種梭梭。1棵梭梭要澆2桶水,1桶水約9斤重。起初,二人要一瓢瓢舀水,為運水騎壞了20多輛摩託;後來好心人幫修了水井,緩解了取水困難問題。圖布巴圖的夢想是種1萬畝梭梭,「寧要做梭梭」,倒下也擋沙!
  • 「保護家鄉」,夫妻18年在沙漠種下4000多畝梭梭,網友送上祝福
    圖布巴圖,家住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邊的小村莊,退休後和老伴開始在沙漠種梭梭。1棵梭梭要澆2桶水,1桶水約9斤重。起初,二人要一瓢瓢舀水,為運水騎壞了20多輛摩託;後來好心人幫修了水井,緩解了取水困難問題。圖布巴圖的夢想是種1萬畝梭梭,「寧要做梭梭」,倒下也擋沙!
  • 當代愚公精神,圖布巴圖:我要做梭梭,倒下也退沙
    故事講述了一個叫愚公的人,決定依靠自己和子孫後代的力量,把攔住人們出行的兩座大山給挖掉,天帝受到感動,派出神仙把這兩座大山給移走了。老師,曾經說過,我們不要學習愚公的這種行為,但是要學習他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雖然這是一個神話傳說,但是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正能量的故事。在當代,有這麼一個老人家年近70歲。他被稱為當代的「愚公」。
  • 你在網上種梭梭樹,他在戈壁沙漠種了18年
    年近70歲的圖布巴圖住在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一個小村莊他一直有個夢想要在這片戈壁荒漠種上一萬畝梭梭修復家鄉生態 讓沙漠變綠洲這一做就是18年18年種了4000多畝梭梭
  • 七旬夫妻長居沙漠18年,種下4000畝梭梭,所有的堅持都事出有因
    這片廣袤的土地是他深愛的家鄉,「過去曾是那麼好的地方,梭梭啥都是滿滿的,現在卻是土土黃黃的,都是沙子。」面對著漫漫黃沙,老人一直有個夢想,退休後,要在這片戈壁荒漠種上一萬畝梭梭樹,修復家鄉生態,讓沙漠變綠洲。他並不是空口白牙說大話,自從2002年退休後,他就帶著老伴,擔著水桶和樹苗,一次次往返於沙漠中,至今已過去18個年頭。
  • 兩位退休老人自費沙漠種樹18年:我得把沙漠變綠,留給咱後人!
    就這樣,退休後的圖布巴圖走進沙漠,和老伴兒一起拉了一道10多公裡長的圍欄,圍封2000多畝荒漠,走上了漫漫治沙路。2002年,圖布巴圖從單位退休了,剛開始他還和老伴商量著退休後的日子該怎麼過,是做點小生意還是到兒女工作的地方生活享享清福呢?還沒等他想好,老伴說要不先出外面轉轉吧,於是圖布巴圖來到了南方遊山玩水。
  • 螞蟻森林的梭梭樹,你了解嗎?
    通過支付寶的螞蟻森林種樹成了當下種樹的熱潮,全中國甚至全球的人只需要動動手指頭收收能量,就可以種樹了,有梭梭樹、樟子松、檸條、胡楊等耐乾旱的樹種,就有人疑問了:為什麼沙漠霸王的仙人掌不在其中呢? 下面小編就以梭梭樹為例,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
  • 支付寶中的螞蟻森林,種一棵梭梭樹為何要17.9kg能量
    玩家通過步行、乘坐公交地鐵等公共運輸、在線繳費、購買火車票等低碳行為,可以積攢能量,能量達到一定程度,可以養一棵虛擬的樹。最有名的便是梭梭樹了,但是有個疑問,為何種一棵梭梭要17.9kg能量?為什麼是17.9kg這個數字?是因為差一點小樹就要18成年了?其實是因為一棵梭梭樹一生平均能夠吸收17.9kg的二氧化碳。
  •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楊鳳群是「一億棵梭梭」的項目官員,她告訴小新,「生態關鍵區,這才是我們『一億棵梭梭樹』項目」,就目前來看,我們主要致力於在烏蘭布和、騰格里、巴丹吉林這三大沙漠『握手』區的植被恢復。」梭梭們不僅給當地的漫天黃沙帶來一抹綠色,也慢慢改變著當地農牧民的生活。工作人員楊子強跟當地種梭梭的農牧民打了三年交道,很有感觸。「種樹難、種活更難。
  • 媒體人走進阿拉善種下梭梭樹
    本報訊(記者 閆瑩)5月2日至4日,2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人走進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參與了以「只為遇見多彩阿拉善」為主題的華遠地產2019年媒體梭梭春種活動。5月3日,在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蘇海圖嘎查內,媒體團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種植了梭梭樹,為改善沙漠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 他們是戈壁沙漠的「梭梭樹」 綠色生態的呵護者
    18年來,一中隊在連續16年被評為基層建設標兵中隊的同時,還培養出了諸多先進個人。一中隊先後走出了5名支隊級幹部,5名消防員考學提幹,179名指戰員被總隊以上單位表彰,243名消防員取得了國家級專業技術等級證書,有9名退役人員回到家鄉後成了致富帶頭人。
  • 一棵梭梭樹的自白
    我叫梭梭樹,是藜科的一種灌木植物,通常高2至5米,有細弱黃綠色枝條,長有關節;嫩枝多汁,滲透壓高,抗脫水。 我的木材質地堅硬,耐火燒,燒後不留灰,素有沙漠「活煤」的美譽;嫩枝是駱駝吃的上等飼料;枝幹富含碳酸鉀,可提取出來作為工業原料;花朵含有豐富的蜜粉,是一種開發潛力很大的蜜源植物。(哇哦,沒錯,我就是傳說中的寶藏男孩! )
  • 《焦點訪談》 20140429 沙漠中的「梭梭」
    本該是享清福的生活,卻因為他十年前退休時的一個決定徹底改變了。  額濟納是蘇和的家鄉,這片地方曾是著名的居延——黑城綠洲,有著無與倫比的綠洲農業文明,在他心裡老家本不是現在的樣子。  氣候變化、過度開墾、砍伐,短短幾十年的時間,額濟納就成了現在這幅模樣。
  • 梭梭樹被稱之為什麼
    梭梭樹被稱之戈壁之王,它極耐旱抗寒,具備極強的抗逆性,多栽種在荒涼地域用來防風固沙。它另有著極高的經濟代價,枝幹可用作燃木,其枝葉可作為草食動物的飼料,照樣一種寶貴草藥「肉蓯蓉」的發育寄主。梭梭樹被稱為戈壁之王許多人不曉得梭梭樹被稱之為什麼,實在梭梭樹也被稱為戈壁之王,是一種發育在戈壁乾旱地區的樹木,它的木質堅翠挺立,根系發育茂盛,梭梭樹極耐旱抗寒,是維護戈壁地域綠化的主要樹種。梭梭樹的高度平日只要2~8米,它退步的枝葉可替代光合作用,增加本身對水分的需求,在夏天氣溫極高時,它會進入休眠狀態來保持本身發育需求,具備極強的抗逆性。
  • 在阿拉善種梭梭樹,嫁接蓯蓉建設2萬畝沙漠農場|投融界專訪
    投融界訊蓯蓉,又名大芸,是一種寄生在沙漠樹木梭梭、紅柳根部的寄生植物,對土壤、水分要求不高,素有「沙漠人參」之美譽,中醫稱其為地精或金筍,是極其名貴的中藥材,歷史上就被西域各國作為上貢朝廷的珍品。馬能俊團隊響應內蒙古阿拉善當地防沙治沙產業政策,規劃承包2萬畝沙地(保守預計已有6000畝野生梭梭),進行規模化、規範化梭梭種植和肉蓯蓉人工嫁接,邊種植邊接種,形成周期循環盈利模式和肉蓯蓉資源可持續利用,快速佔有需求市場,獲得顯著的生態效益與可觀的經濟效益。近日,投融界就該項目採訪了其創始人馬能俊。投融界:馬總,您是內蒙古人嗎?為什麼想做蓯蓉種植這個項目?
  • 嘿,你種下的那棵梭梭樹在這呢!
    因為能量太難攢,許多人種下的第一棵樹,都是像沙柳、檸條、梭梭樹這些消耗能量比較少的小樹。但是想想遙遠的沙漠裡,有一棵自己「種」下的小樹,在努力地和風沙作鬥爭,也不失為一件浪漫的事。但終於攢夠了能量、種下了它。梭梭樹在我們腦海裡也只是一個動畫形象,最多也就是在網絡上查詢過一兩張圖片,遙遠的沙漠裡,梭梭們在做什麼,過著怎麼樣的生活,我們一無所知。
  • 你們在支付寶裡養的梭梭樹,它們長成什麼樣了?
    梭梭樹,對於常玩支付寶螞蟻森林的同學,一定不陌生。它在螞蟻森林裡,是這樣:螞蟻森林設置了多重遊戲規則,用戶可以通過支付、步行、繳費、地鐵或者公交出行收集能量,不夠還可以去偷好友,攢夠17900g能量,就可以在阿拉善種下一棵真的梭梭樹。
  • 螞蟻莊園月2日莊園小課堂答案今日 一億顆梭梭樹什麼時間發起的
    螞蟻莊園月2日莊園小課堂答案今日,在遊戲中非常不錯的一個問題,那麼到底愛心平臺上面一億顆梭梭樹什麼時間發起的呢?下面就跟隨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螞蟻森林中為什麼選擇種植梭梭樹和沙柳?
    螞蟻森林中為什麼選擇種植梭梭樹和沙柳? 2019-08-26來源:新華網   如果你曾經起早貪黑去支付寶的「螞蟻森林」偷能量,期待攢夠能量後在沙漠種下一顆真正的樹,那你對梭梭樹、沙柳這些名字一定不陌生,它們都是「沙漠英雄」,生長在風沙席捲、缺乏水源的沙漠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