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家鄉」,夫妻18年在沙漠種下4000多畝梭梭,網友送上祝福

2021-01-08 北晚新視覺網

圖布巴圖,家住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邊的小村莊,退休後和老伴開始在沙漠種梭梭。1棵梭梭要澆2桶水,1桶水約9斤重。起初,二人要一瓢瓢舀水,為運水騎壞了20多輛摩託;後來好心人幫修了水井,緩解了取水困難問題。圖布巴圖的夢想是種1萬畝梭梭,「寧要做梭梭」,倒下也擋沙!

網友評論:

延伸閱讀:

梭梭是藜科梭梭屬植物,小喬木,高1-9米,樹杆地徑可達50釐米。樹皮灰白色,木材堅而脆。花著生於二年生枝條的側生短枝上;花被片在翅以上部分稍內曲並圍抱果實;花盤不明顯。胞果黃褐色,果皮不與種子貼生。種子黑色。花期5-7月,果期9-10月。

分布於寧夏西北部、甘肅西部、青海北部、新疆、內蒙古;亦分布於中亞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生長於沙丘上、鹽鹼土荒漠、河邊沙地等處。

在沙漠地區常形成大面積純林,有固定沙丘作用;木材可作燃料。梭梭作為一種抗旱植物,可被飼用,而且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清肺化痰,降血脂,降血壓,殺菌。此外,由於梭梭根系發達,主根彎曲下伸,具有抗旱、耐高溫、耐鹽鹼、耐風蝕、耐寒等諸多特性,因此是一種極其重要的防風固沙植物,具有沙漠衛士之稱,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區的分布極為廣泛,具有很大的生態效益。

(原標題:夫妻18年在沙漠種下4000多畝梭梭)

來源:綜合央視新聞 網友評論 百科

流程編輯:tf008

相關焦點

  • 為讓沙漠變綠洲,他在戈壁18年種了4000多畝梭梭
    為讓沙漠變綠洲,他在戈壁18年種了4000多畝梭梭 2020-12-26 1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夫妻18年在沙漠種下4000多畝梭梭,騎壞20多輛摩託
    圖布巴圖,家住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邊的小村莊,退休後和老伴開始在沙漠種梭梭。1棵梭梭要澆2桶水,1桶水約9斤重。起初,二人要一瓢瓢舀水,為運水騎壞了20多輛摩託;後來好心人幫修了水井,緩解了取水困難問題。圖布巴圖的夢想是種1萬畝梭梭,「寧要做梭梭」,倒下也擋沙!
  • 你在網上種梭梭樹,他在戈壁沙漠種了18年
    年近70歲的圖布巴圖住在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一個小村莊他一直有個夢想要在這片戈壁荒漠種上一萬畝梭梭修復家鄉生態 讓沙漠變綠洲這一做就是18年18年種了4000多畝梭梭
  • 七旬夫妻長居沙漠18年,種下4000畝梭梭,所有的堅持都事出有因
    01內蒙古額濟納旗,方圓11.46萬平方公裡,地處我國北方沙塵暴沙源地之一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圖布巴圖,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住在巴丹吉林沙漠邊的小村莊古日乃嘎查。為什麼要做綠化這件事?老人的語言特別樸實。這片廣袤的土地是他深愛的家鄉,「過去曾是那麼好的地方,梭梭啥都是滿滿的,現在卻是土土黃黃的,都是沙子。」
  • 18年種4000多畝梭梭樹,退休夫妻成「活愚公」,值得敬佩!
    可是有一個人,一把把鍬、一擔擔水,他用18年的堅持種下4000多畝梭梭。他是大漠深處播綠人,他是「治沙愚公」圖布巴圖。圖布巴圖,家住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邊的小村莊,退休後和老伴開始在沙漠種梭梭。1棵梭梭要澆2桶水,1桶水約9斤重。起初,二人要一瓢瓢舀水,為運水騎壞了20多輛摩託;後來好心人幫修了水井,緩解了取水困難問題。
  •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漫天黃沙裡,他們種下5000萬棵「荒漠保護神」奧藍攝對於熱衷於戶外穿越探險的人而言,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是「生命禁區」,更是荒涼神秘又浩瀚的寶藏。對於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阿拉善的人而言,這裡的大部分地方都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沙窩子,缺水多沙塵暴、生存不易。據官方統計,阿拉善27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居住人口僅僅只有24萬人。
  • 兩位退休老人自費沙漠種樹18年:我得把沙漠變綠,留給咱後人!
    家鄉的變化讓圖布巴圖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說:「我們欠了生態的帳,要還了。」就這樣,退休後的圖布巴圖走進沙漠,和老伴兒一起拉了一道10多公裡長的圍欄,圍封2000多畝荒漠,走上了漫漫治沙路。2002年,圖布巴圖從單位退休了,剛開始他還和老伴商量著退休後的日子該怎麼過,是做點小生意還是到兒女工作的地方生活享享清福呢?
  • 《焦點訪談》 20140429 沙漠中的「梭梭」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梭梭抗旱耐寒,很皮實,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固沙植物。今天故事裡的這位老人和他的老伴,不愛舒適的城市生活,卻偏偏喜歡待在荒無人煙的沙漠裡種梭梭,而且一種就是十年。他們是誰?又為了什麼呢?
  • 在阿拉善種梭梭樹,嫁接蓯蓉建設2萬畝沙漠農場|投融界專訪
    投融界訊蓯蓉,又名大芸,是一種寄生在沙漠樹木梭梭、紅柳根部的寄生植物,對土壤、水分要求不高,素有「沙漠人參」之美譽,中醫稱其為地精或金筍,是極其名貴的中藥材,歷史上就被西域各國作為上貢朝廷的珍品。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市場需求的急劇增加,亂挖濫採導致了肉蓯蓉野生資源幾乎喪失殆盡;加之當地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野生肉蓯蓉已被列為世界瀕危保護植物。隨著野生的資源的匱乏,人工栽培已經開始規模化種植。2018年1月內蒙古阿拉善盟的肉蓯蓉被收錄入藥食兩用的名單中,這將為肉蓯蓉產品開拓出新的市場。
  • 媒體人走進阿拉善種下梭梭樹
    本報訊(記者 閆瑩)5月2日至4日,2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人走進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參與了以「只為遇見多彩阿拉善」為主題的華遠地產2019年媒體梭梭春種活動。5月3日,在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蘇海圖嘎查內,媒體團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種植了梭梭樹,為改善沙漠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 當代愚公精神,圖布巴圖:我要做梭梭,倒下也退沙
    在當代,有這麼一個老人家年近70歲。他被稱為當代的「愚公」。他的名字叫圖布巴圖,他是住在內蒙古的一個小村莊,那裡的沙漠化特別的嚴重,在小的時候那裡曾是綠油油的一片。後來,慢慢的沙漠化,退休之後他就有一個願望,要重現當年綠油油的場景,他從2002年開始種梭梭,這一堅持就是18年。梭梭特別適合生長在沙漠地帶,能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
  • 他們是戈壁沙漠的「梭梭樹」 綠色生態的呵護者
    18年來,一中隊在連續16年被評為基層建設標兵中隊的同時,還培養出了諸多先進個人。一中隊先後走出了5名支隊級幹部,5名消防員考學提幹,179名指戰員被總隊以上單位表彰,243名消防員取得了國家級專業技術等級證書,有9名退役人員回到家鄉後成了致富帶頭人。
  • 「沙漠人參」的寄生者——梭梭
    蓯蓉,有「沙漠人參」的稱號昨天看一個公益節目,第一次知道了一個叫梭梭樹的植物。查了才發現,原來螞蟻森林梭梭樹項目種的就是這種樹。當我看到好好的村子被沙漠侵蝕,上好的房子被沙子掩埋,整個村子荒無人煙,明明看得到人們生活的痕跡,卻沒有生活的氣息,只覺得一陣荒涼奔襲而來,讓人窒息。
  • 5億人種下梭梭樹,沙漠終於換上綠裝,人參果也更甜美多汁!
    之前的時候馬雲發現了種植梭梭樹的一個公益項目,全國人民都跟著行動了起來,到現在為止,梭梭樹的種植總面積已經接近了200萬畝,這拯救了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尼林沙漠中間的一片綠洲。民勤縣屬於甘肅省武威市一直都被譽為是「中國的人參果之鄉」,這裡產出來的人參果,味道香甜,水分更多。
  • 從衛星圖上看梭梭
    圖上紅點處為基地的小廣場這一片有原先湖泊退化後形成的鹽鹼地,還有流動沙丘,相互交匯雜間。每次颳風時,這一片就是沙塵暴的一個補給倉庫,大風帶著沙塵遮天蔽日地撲向下風方向,給沙塵暴經過區域的居民造成生活和生產上的侵害。就近的農田就更不用多說了,每年春種時多補種幾次就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多花勞工、種子、肥料等,還要耽擱農時,造成產量上的減損。
  • 沙漠裡的梭梭樹,因一首歌而被破壞,網友:不能在抖音上火?
    《沙漠駱駝》這首歌在各大短視頻app上火爆一時,讓不少網友都對在漫天黃沙的沙漠裡,騎著駱駝的意境有了極大的興趣。於是有不少人都開始付諸於實際行動,紛紛驅車前往沙漠遊玩。有的甚至將過去那邊遊玩所拍下的小視頻上傳到了網上,可是從中卻看到了讓不少網友都很是難受的事情。
  • 「沙漠裡的梅花」——梭梭
    然而,不是梅卻勝過梅、更為堅強的梭梭卻被人們遺忘在新疆茫茫的大漠戈壁之上。       梭梭,古稱「鎖鎖」或「瑣瑣」,是一種既獨特又普通的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它耐乾旱、耐風沙、耐嚴寒、耐鹽鹼,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壽命可達百餘年以上;它遍地生根、開花、結果,防風固沙,綠染大漠。       梭梭是樹中的「窈窕淑女」。
  • 支付寶中的螞蟻森林,種一棵梭梭樹為何要17.9kg能量
    2016年8月,支付寶「不務正業」地推出了一個小遊戲:螞蟻森林。玩家通過步行、乘坐公交地鐵等公共運輸、在線繳費、購買火車票等低碳行為,可以積攢能量,能量達到一定程度,可以養一棵虛擬的樹。最有名的便是梭梭樹了,但是有個疑問,為何種一棵梭梭要17.9kg能量?
  • 為什麼螞蟻森林種下的梭梭樹更像是一堆雜草?它真對生態有益嗎?
    目前,在螞蟻森林中,僅需要17.9kg能量就可以種下一棵梭梭樹,這也是螞蟻森林中所需能量最少、最好種的一棵樹。之前,有網友親自跑到新疆阿拉善,希望看一眼自己辛苦種下的梭梭樹。然而,見到真樹之後,該網友瞬間覺得有些失望,只見沙漠中一片片的梭梭樹就像雜草堆一樣排列在沙土中,並不是自己想像中高大聳立的樣子。
  • 「沙漠衛士」梭梭
    梭梭根系發達,具有抗旱、抗寒、耐鹽鹼、耐風蝕、喜瘠薄、喜乾燥等諸多特性,常生長於沙丘上、鹽鹼土荒漠、河邊沙地等處,在沙漠地區常形成大面積純林,有固定沙丘、改良土壤、改善小氣候和維持生物多樣性等生態作用,是一種極其重要的防風固沙植物,具有沙漠衛士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