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請關注 浙大城市學院 收錄於話題#星光2個
ZUCC星光
她叫「蔣詩櫻」
在日本,櫻花的花語是「生命」
大概是冥冥中的緣分
她選擇了醫學
奔赴在為無數生命奮鬥的途中
蔣詩櫻,浙大城市學院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2015屆校友,現於日本大阪大學攻讀醫學博士學位,從事神經科學方面的研究。主要從事帕金森病與中樞神經免疫疾病方面的臨床和基礎研究,並進行了關於中藥對於炎症相關的中樞神經系疾病治療的開發研究,今年在SCI收錄的高影響因子期刊《Neurotherapeutics》(IF:6.035)上發表了畢業論文,實現了中醫原藥論文的高點數雜誌刊登的突破。在日攻讀醫學博士學位期間,通過了日本醫師國家考試,取得了日本執業醫師資格。
「我爸爸是一名醫生,我覺得救死扶傷是一件可以用『偉大』兩個字來形容的事情。」打小受到父親的薰陶,蔣詩櫻的心裡早早便埋下了一顆心系醫學的種子。「醫學是我從懂事開始就堅持的理想,而城院醫學院,就是我夢想開始的地方。」
回憶起十年前填報高考志願的情景,她仍記得自己將五項志願全都鄭重填上了醫學院。在當年城院醫學院志願填報公開說明會的現場,時任醫學院院長溫暖的一句「城院歡迎你」,更是讓她毅然將城院作為自己的第一選擇。
「城院的學習生活比較自由」,蔣詩櫻坦言,這種「不硬性」的學習氛圍,不僅培養了自己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還讓「蹭課」成了件易事。當年,她常常對著晦澀的物理習題一臉苦悶,偶然間聽說有個經驗豐富的老教授在上課時會多講些例題,她便毫不猶豫地在大清早上去「蹭課聽」。
她這種刻苦的學習精神使她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其實我個人不太喜歡用『學霸』這個詞來形容自己,每個人都有奮鬥與享受奮鬥的過程,自己努力付出過了就不會後悔。」在蔣詩櫻看來,人生總是在不斷挑戰中完善自身,無論學霸與否,「挑戰」本身就是筆無悔的寶貴財富。
也正是這種敢於挑戰的精神,讓她在讀博期間和傳說中「日本的最強大腦們」同臺競技,和他們一起競爭日本執業醫師的資格證。面對更廣、更細、更深的難題,她並沒有想太多,只是抱著「想看看自己有多少能耐」的心態,用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按部就班地認真學習,最終一次性通過考試,讓身邊的老師和同行們都刮目相看。
「一顆苗的成長要靠自己的努力,園丁的呵護與培育也必不可少。」 在她看來,城院就是這樣一塊有著辛勤園丁的肥沃良土。她時常慶幸自己在大學時代遇見了許多亦師亦友的老師,而班主任華淑芳便是其中的一位。當年在城院漫長的學習周期裡,華淑芳不僅在學習上時時提點,而且也總是經常和她聊聊生活上的事兒。「華老師是我學習方向的引路人,她總能在我感到迷茫時給我幫助與鼓勵」,蔣詩櫻如是說。她至今都懷揣著一顆感恩之心,難忘城院老師們的諄諄教導,時常與他們互動聯絡。
提及在浙大附屬醫院實習的日子,她想用「收穫頗豐」一詞概括。「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在浙醫實習期間遇到這麼多來自浙大優秀又經驗豐富的老師們,讓我受益匪淺。我一直都很感激他們,到現在我們還經常聯繫。」在肝膽外科實習的時光,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早上和浙大同學們一起用全英文發表演講的經歷。因為自己不錯的英語發音和流暢度,蔣詩櫻受到了老師們的高度肯定。「以後說英語,學英語都更加有信心了」,每一份讚揚和認同,都支撐著她走得更遠。
現在的她,即將取得博士學位
開啟人生的下一個新曆程
十年初心不改,向前向後都是漫漫「醫」途
蔣詩櫻說:「我享受奮鬥的過程。」
給「考研人」學弟學妹們的寄語:
「堅持吧,無論結果如何,這一路上所經歷的一切都將是一筆財富。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和困難在等著我們,但我堅信有母校作為我們堅強的後盾,城院學子們一定能在堅持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遠!」
文字 / 範麗娜
今日編輯 / 李嘉慧
責任編輯 / 李冠琳
出品:
tuī
推
jiàn
薦
yuè
閱
dú
讀
原標題:《她考取日本執業醫師,奔赴在為無數生命奮鬥的途中》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