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攜帶這麼多病毒,你卻想要吃它?!

2020-12-01 澎湃新聞

野生動物攜帶這麼多病毒,你卻想要吃它?!

2020-03-31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期內容由中山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副主任郭中敏、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維清、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師陳守義共同審定、推薦。

國內疫情爆發之初,許多人猜測,食用野生動物或許是導致疫情出現的原因。雖然我們尚不清楚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但有一點很明確,那就是野生動物捕不得、殺不得、食不得!

野生動物通常攜帶了多種細菌和病毒。人們在處理和食用野生動物的過程中,也會和這些細菌、病毒密切接觸,極易被感染疾病。歷史上,因食用野生動物引發的病毒肆虐並不罕見。為了滿足某些人的獵奇心理、炫耀情緒和口腹之慾,非法捕獵、非法經營、非法交易、食用野生動物的這些行為,終將會報應在人類自己身上。

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廣東省科學技術廳監製,廣東省健康科普聯盟出品,聯盟成員單位《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製作的科學防控應急科普宣傳畫——野生動物篇呼籲,管住嘴巴和手,拒絕購買野生動物製品,自覺抵制食用野味,保護野生動物,既是善待自然,也是守護我們自己。

科學防控,我們在一起!

為方便大家下載使用,我們將「科學防控新冠肺炎系列掛圖」上傳至百度雲盤免費共享!長按下方圖片進入公眾號,回復「掛圖」,即可領取下載連結。

點擊查看更多疫情科普

免費報名!來60萬㎡的科普基地,體驗插秧和無土栽培

原標題:《野生動物攜帶這麼多病毒,你卻想要吃它?!》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果子狸是野生動物嗎?它會攜帶哪些病毒?還有哪些動物不能吃?
    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的視角再次聚焦野生動物,也讓在2003年的非典中名聲大噪的果子狸重新成為熱點。那果子狸是野生動物嗎?它會攜帶哪些病毒?還有哪些野生動物不能吃?一、果子狸是野生動物嗎果子狸學名花面狸,是靈貓科、花面狸屬食肉動物,屬於野生動物,見於多種森林棲息地,從原始常綠林到落葉次生林。它們還經常光顧農業區,主要吃果實,也吃鳥類、嚙齒類、昆蟲和根,在農田它們會攻擊家雞和水禽。
  • 除了蝙蝠還有幾種野生動物攜帶大量病毒
    除了蝙蝠攜帶200多種病毒還有幾種野生動物也攜帶大量病毒。但是狐狸也是能夠傳播病毒的一種野生動物,最為常見的就是狂犬病毒,鼠疫也可以通過狐狸傳播,非典過後人們從狐狸身上發現它也可以傳播非典病毒,狐狸身上帶有許多細菌,可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在人類沒有對狐狸進行傷害時,狐狸一般不會先攻擊人類,但是如果人類對狐狸發出攻擊,自身保護能力很強的狐狸是會做出反擊。狐狸沒有攻擊性,但也不要小看他的能力。
  • 這些野生動物攜帶多種病毒,你我都接觸過,要戒掉這口「野味」
    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身上,不是通過物理上的意外或者非意外接觸,而是病從口入人們對「野味」的執著非同一般,只「吃」就有各種烹飪方式由於大家對「野味」的喜愛,不僅製造與增加了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與人類接觸的機會
  • 現在禁止養殖的野生動物,除了可能攜帶病毒之外?還有什麼原因?
    實際上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農村或者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來說,吃野物在以前是一件比較常見的現象,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這麼過來的,我算下我曾經吃過或者看別人吃過的包括哪些:地上跑的有野兔,黃鼠狼,豬獾,狗獾,刺蝟,蛇,田鼠等等。水裡面的有青蛙(田雞),甲魚烏龜四大家魚,泥鰍鱔魚,螃蟹小龍蝦,螺螄,河蚌等等,天上飛的有麻雀,斑鳩,自己其他各種鳥類,知了等等。
  • 禁養的野生動物,不是攜帶病毒就是對人生存有益,高抬貴手死,如何...
    實際上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農村或者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來說,吃野物在以前是一件比較常見的現象,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這麼過來的,我算下我曾經吃過或者看別人吃過的包括哪些:地上跑的有野兔,黃鼠狼,豬獾,狗獾,刺蝟,蛇,田鼠等等。水裡面的有青蛙(田雞),甲魚烏龜四大家魚,泥鰍鱔魚,螃蟹小龍蝦,螺螄,河蚌等等,天上飛的有麻雀,斑鳩,自己其他各種鳥類,知了等等。
  • 原創動漫:果子狸、野生蛇、野豬……這些動物身上攜帶病毒!
    (點擊觀看視頻 作者:劉秋石 王洋)小編的話: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與人類食用野生動物有著不可脫離的關係,為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普及科學知識,商洛新聞網推出原創系列動漫《哪些野生動物身上攜帶病毒》,今天推出第二期
  • 野生動物易攜帶病毒和寄生蟲 禁食野味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2月18日,我省在全國率先立法,對濫食野生動物陋習說「不」。廈門市食品安全專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師賈玉珠提醒,野生動物除了容易攜帶病毒外,身上往往還有寄生蟲,守護自己和家人「舌尖上的安全」,要從拒絕「野味」做起,禁食野生動物!  有些人吃「野味」或出於獵奇心理,或誤認有「大補」功效,或想炫耀,這使得販賣野生動物有了市場需求。卻不想,人們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 病毒寄生會區分養殖還是野生動物?丹麥養殖水貂攜帶變異病毒
    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新冠病毒在貂場中的持續傳播,最終可能會形成其他突變株或變種。目前已有200餘人被確認由水貂攜帶的新冠病毒所感染。其中有12人受到丹麥當局的特別關注,由於其體內的病毒株突變涉及與免疫有關病毒的關鍵部分,即刺突蛋白,而這正是目前在開發疫苗的目標。
  • 野生動物會傳播哪些病毒?
    有些看起來很可愛的野生動物,其實攜帶著不少病毒。身體抵抗力差的人,有可能會被這些病毒感染。第一種:蝙蝠蝙蝠,又叫天鼠、掛鼠、天蝠、老鼠皮翼、飛鼠、燕別故、蜜符、鹽老鼠等。全世界共有962種蝙蝠。蝙蝠能攜帶100多種病毒,是病毒攜帶大戶。雖然蝙蝠攜帶了很多病毒,但蝙蝠幾乎不會發病,這得益於它逆天的免疫系統。蝙蝠飛行時體溫可以上升到40攝氏度,會「燒死」很多病毒。蝙蝠攜帶的最可怕的病毒種類包括:SARS病毒(最初叫非典)、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MERS病毒等。這些病毒都曾殺死很多人。
  • 野生動物為何易成病毒傳染源
    本報記者 倪 浩 範凌志 本報特約記者 任 重編者按:鍾南山院士日前表示,竹鼠、獾等野生動物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向人類傳播的「罪魁禍首」。到底哪些野生動物容易成為病毒的「宿主」,為什麼這些動物反而不容易受到新型病毒的感染?人們又應該如何進行預防?針對上述問題,《環球時報》記者22日採訪了多位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
  • 中國人最喜歡吃的7種野生動物,是哪些?有一種,也許你也吃過
    你知道中國人最喜歡吃的野生動物,有哪些嗎?為什麼我們這麼熱衷吃「野生動物」?為什麼吃「野生動物」,會染病?不僅如此,它還攜帶有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漢坦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引發人畜共患病的病毒多達60種以上。
  • 老鼠可致千萬人死亡,蝙蝠攜61種病毒,專家呼籲:別吃野生動物
    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中,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來源於野生動物。所以,陳煥春也提倡,儘量少養野生動物,更不能去吃。究其原因,野生動物身上通常都攜帶著病毒,其中的某些病毒一旦對人類產生影響,造成的後果無法想像。但是,這並不是說病毒就是無敵的,它不能獨立生存,要想存活下去,必須找到一個"宿主",長期生活在野外的動物們就是首選。
  • 吃野生動物有害健康
    我國SARS病毒起源研究工作取得突破,研究結果表明SARS病毒來自野生動物。專家們從蝙蝠、猴、果子狸和蛇等數種野生動物體內檢測到冠狀病毒基因,已測出的病毒基因序列與SARS病毒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因此,一些動物特別是一些野生動物體內的有害病毒再次引起人們關注。
  • 為什麼蝙蝠能攜帶大量病毒,但同樣攜帶狂犬病毒的狗卻不能?
    攜帶同種病毒的動物,往往都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說到狂犬病毒,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一定是狗,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狗都會攜帶狂犬病毒,並且攜帶該病毒的動物許多其他動物也存在。比如,似乎與狗類這一種動物「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野生動物蝙蝠,其中的一部分吸血蝙蝠便可能會攜帶狂犬病毒。
  • 還敢吃野生動物?我勸你摸都不要摸
    >我們都寄居在病毒星球,野生動物就是這些病毒的蓄水池。在很多外國人眼中,中國人無所不吃,而現實裡也是如此:穿山甲、果子狸、老虎肉、海龜、野兔、野鹿、孔雀,還有各式各樣被泡著的羊鞭酒、老鼠酒、蛇酒……儘管知道這些野味可能攜帶病毒,但抱著對人體的各種功效和僥倖心理,還是照吃不誤,而疫情的重演,足以證明人類的記性和自控能力有多不靠譜。
  • 蝙蝠攜帶大量病毒,那為何同樣攜帶狂犬病的狗,沒有大量病毒?
    我們都知道蝙蝠身上是攜帶著大量的病毒的,它被稱為「百毒之王」,蝙蝠的種類也非常多,有果蝠、馬蹄蝠等等,他們的身上都攜帶了大量的病毒。還有一種會吸血的蝙蝠身上攜帶了和狗一樣的狂犬病毒,通常人們被貓狗抓傷或是咬傷的時候都需要去打狂犬疫苗,而這種吸血蝙蝠也一樣,它以血液為食物,從而將病毒傳播給生命體,一旦感染上這種病毒就會有生命危險。
  • 被當作藥物的蜈蚣,竟然攜帶這麼多病毒,還引發過巨大疫情
    蜈蚣應該是大家最常見的一種動物,它居住在比較潮溼的環境中,在很多的樹木草叢中我們都能輕易發現它的身影。很多老人都一些關於蜈蚣的偏方,那就是蜈蚣吃了可以治病,這其實是正確的。現在我們很多藥店裡都有賣,經過烘乾的蜈蚣可以治療一些疾病,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些蜈蚣都是人工養殖的,真正的野生蜈蚣,身體都會攜帶著很多的病毒,一不小心就會感染到人的身上。亂吃蜈蚣惹出禍,一家兩口險送命很多人都把蜈蚣當作中草藥來吃,而在中醫上,常把蜈蚣烘乾進行藥材配製。
  • 既然蝙蝠攜帶那麼多病毒 為啥不直接消滅掉?
    隨著越來越多的相關信息被人們所了解,尤其是蝙蝠作為「病毒儲存庫」的特質,讓大眾對它們從恐懼到厭惡,甚至有人提出:既然它們的存在具有如此大的威脅性,為什麼不能直接把這種動物消滅掉?圖蟲創意01隻攜帶病毒,卻不感染 哺乳界唯一會飛的神奇存在在哺乳動物中,蝙蝠是哺乳動物中唯一真正能夠飛行的物種,是哺乳動物中除齧齒動物之外的第二大動物類群,全世界有約有1400種。中國是蝙蝠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有超過140種蝙蝠。
  • 你們認為美味的野生動物,身上的那些病毒你了解嗎?
    1月23日以來,各地公安機關已立案偵辦野生動物刑事犯罪209起、行政案件473起,打擊違法犯罪人員690人,收繳野生動物3.8萬頭(只)、野生動物製品2347公斤!你們認為很補的各種野生動物,看一下有多少病毒!
  • 野生動物是隱藏的「病毒庫」
    原標題:野生動物是隱藏的「病毒庫」   【環保筆談】   一部人類文明史,也是一部人與自然協同演化的飲食史。開闢草莽,漁獵促成人猿揖別,點燃人類早期文明的星星之火。然而,近代以來,隨著迅疾的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人類在侵佔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同時,還對野味趨之若鶩,於是,密林深處、汪洋大澤的野味通過偷獵、圈養、貿易等渠道魚貫而出,聚集餐桌,使得本就數量稀少的野生動物更是難覓蹤跡,不少物種甚至被吃得瀕臨滅絕。   物以稀為貴,諸如「龍虎鬥」之類的野味,名稱生猛,材料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