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2021-01-10 中國人大網

  導言:

  夢想,點燃激情;徵程,催人奮進。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小康社會」,這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淵源,滿載著全國人民對平安幸福生活熱切企盼與嚮往的美好願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與我們如此接近。這個穿越無數苦難與輝煌歲月的執著夢想,這一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將由我們來實現。

  目標就在前方,但前路並非坦途。要把一個人口超過13億的大國帶入全面小康,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新年賀詞中所說:我們正在從事的事業是偉大的,堅忍不拔才能勝利,半途而廢必將一事無成。我們的藍圖是宏偉的,我們的奮鬥必將是艱巨的。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集中展現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這一戰略布局,著眼於我國發展的現實需要,回應了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處於引領地位的戰略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要實現這個目標,軍隊責無旁貸。長期以來,全軍和武警部隊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捍衛者、保衛者,也是參與者、建設者。各部隊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大力推進軍民融合,傾情支援地方建設,積極投入扶貧幫困,援邊興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了不懈努力。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身處攻堅之年,全軍官兵應該如何奮發有為,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貢獻?對此,軍隊代表委員們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邁出堅實步伐。」連日來,軍隊人大代表在分組審議時,頻頻提到政府工作報告中這句振奮人心的話語。

  軍隊人大代表們認為,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勾勒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開闢了黨治國理政新境界,意義十分重大。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目標,是綱,綱舉則目張。」軍隊人大代表們說,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現在只有幾年時間了,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進入決定性階段,我們要凝心聚力,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憂患意識,堅決打好這場攻堅戰。

  緊跟「領路人」——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中國道路、增創中國優勢

  提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都軍區某部副指導員顏建剛代表深有感觸。他向記者回憶起了一個銘記在心的日子,2012年11月15日。那一天,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用質樸的語言,道出了全國人民心中的夢想——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話語樸實,卻字字千鈞。「我是從雲南農村走出來的孩子,習總書記的話說到了我和鄉親們的心坎上。」顏建剛代表說。

  作為一名研究政治工作的學者,空軍指揮學院教授苗潤奇代表非常關注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甘肅、湖北、湖南、內蒙古、新疆、福建、江蘇、雲南……」盤點兩年多來習總書記足跡所到之處,苗潤奇代表感慨地告訴記者,從西部邊陲,到塞外邊疆,再到較為富裕的東南沿海省份,習總書記奔波謀劃發展大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

  在苗潤奇代表的筆記本上,摘錄有習總書記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論述。「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苗潤奇代表說,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抓住了當前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瞄準的是經濟、社會和人的素質的全面提升,科學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諸多重大問題。

  「從『解決溫飽』到『小康水平』,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從『全面建設』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提出、發展和完善,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接力探索的過程。」軍隊人大代表堅定表示,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中國道路、增創中國優勢,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

  抓住「牛鼻子」——

  最根本的,還是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要在一個人口比歐盟、美國、日本加起來還多的大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人類社會亙古未有的壯舉,難度也可想而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根本上說是發展問題。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人武部原部長劉連昌代表說,過去30多年,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創造了令世人驚嘆的中國奇蹟,經濟總量躍升到全球第二,「中國故事」風靡全球。當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中高速增長新常態,黨中央和國務院綜合施策,積極應對增速換擋新挑戰,全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過去一年,儘管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複雜嚴峻,但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克難攻堅,完成了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全面深化改革實現良好開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啟新徵程,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新進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邁出堅實步伐。」劉連昌代表說。

  前景光明,挑戰艱巨。總參某部研究員冉崇偉代表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充滿信心。但也要看到,前路絕非坦途。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從3000美元向1萬美元提升階段,既是中等收入國家向中等發達國家邁進的機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過坎的敏感期,發展容易掉進「中等收入陷阱」。當代中國,正面臨這樣的嚴峻考驗。

  「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冉崇偉代表說。

  補好「弱短板」——

  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覆蓋的人群是全面的,涉及的領域是全面的

  全面小康,核心在於全面。覆蓋的人群是全面的,涉及的領域是全面的。

  西藏軍區某邊防團軍務股股長羅府臣代表在仔細翻閱政府工作報告後,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概括為三句話,一個都不能少、一項都不能少和一步都不能遲。

  「第一句,一個都不能少,全面小康必須是13億人的小康,必須是56個民族的小康,必須是每一寸土地上的小康;第二句,一項都不能少,我們不僅要在經濟領域實現小康,政治方面也要更文明進步,文化方面更豐富繁榮,社會方面更和諧友善,生態方面更綠色環保;第三句話,就是一步都不能遲,東南沿海有很多地方已經小康了,但我們還有一些地方,比如說我們部隊駐紮的雪域高原,離小康還有差距,那麼我們就要想方設法讓這些地方加快發展步伐,在2020年之前,能跟大家同時踏入小康社會。」羅府臣代表說。

  羅府臣代表的一番話,引起了許多代表的共鳴。有的感慨,沒有文化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有的直言,沒有良好生態環境就沒有真正小康。貴州省興義軍分區參謀長謝曉波代表說,近些年來,黨和政府正不斷加大修補「弱短板」的力度,力求實現全面均衡發展,以政府工作報告為例,報告對教育、就業、分配、醫療等民生問題高度關注,提出要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大政府對教育、衛生等的投入;重視文化軟實力,「建設書香社會」首次寫入報告;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定要實現藍天常在、綠水長流、永續發展」……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就是補足農村短板,搞好精準扶貧,讓剩下的8000多萬人摘下「窮帽子」。「我們軍隊要在國家扶貧工作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濟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張建華代表說,他這次上會,專門提交了一份相關建議。

  張建華代表告訴記者,去年以來,濟南軍區黨委深入貫徹落實習主席重要指示,大力實施支援老區助學、扶貧、送醫、綠化「四項工程」。「應該說工作我們做了一些,但也要看到,扶貧工作的實效性還有待增強。」張建華代表說,要把握好軍隊扶貧的原則標準,建立具體有效的幫扶機制和考評體系,將精力更多地放在建強村委班子、培養致富帶頭人、提高農民致富技能、引進管長遠的發展項目上,增強幫扶對象的「造血」功能。

  錘鍊「硬功夫」——

  軍隊要能打仗、打勝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力量支撐

  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討論,在會場內外持續升溫。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國家戰略目標,軍隊不能置身事外,除了要積極參加和支援地方經濟建設任務外,更要思考一個重大而現實的命題——如何維護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力量支撐。」駐埃及大使館原武官戴紹安代表說。

  中國對外交往不斷擴大,與世界日益融為一體。如何確保中國貿易、能源和戰略通道的安全?來自海軍的代表在思索。有的建議,加快海上軍事行動立法,更好維護國家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有的提出,要在遠海訓練常態化的基礎上,創新相關戰法訓法。

  空軍是戰略性軍種,在國家安全和軍事戰略全局中舉足輕重。無論是小組審議,還是休息時間的探討,來自空軍的人大代表談論最多的,就是如何貫徹落實習主席重要指示,加快建設一支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強大人民空軍,在更廣範圍內維護國家利益。

  大國重劍,雷霆萬鈞。二炮是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我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來自二炮的人大代表在交流中形成共識,要以國家核心安全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作戰力量建設,不斷鞏固提升信息化條件下戰略威懾和實戰能力,維護我國發展戰略機遇期。

  「錘鍊能打仗、打勝仗的過硬本領,需要牢固樹立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一切訓練活動都要圍繞實戰化這個鮮明主題展開,以實戰催生戰鬥力,以實戰檢驗部隊訓練成效,以實戰牽引演習演練,以實戰促進訓風演風轉變。」濟南軍區某部營長韓慶波代表說。

相關焦點

  • 軍報評論:鍥而不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鍥而不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五論學習貫徹習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重要講話■解放軍報評論員昭昭前事,惕惕後人。習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五個必須」的政治要求,擲地有聲地表明了「五個絕不答應」的莊嚴立場,堅定而深刻地表達了14億中國人民不懼任何挑戰、實現民族復興的共同心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 人民日報:什麼是中國夢,怎樣理解中國夢
    習近平同志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他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系統闡發了這個思想,在出訪俄羅斯、非洲國家和出席亞洲博鰲論壇等講話中又進一步作了論述。現在,不但中國,而且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夢這個詞,希望從中國夢中獲益。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我們要實現的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 「四史」關鍵詞|為什麼說新思想是實現民族復興的行動指南?
    今天刊發「四史」關鍵詞第77篇,關鍵詞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答時代之問的新思想當代中國正在經歷深刻的社會變革。中華民族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這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
  • 【中國共產黨百年瞬間】習近平總書記首提「中國夢」
    【中國共產黨百年瞬間】習近平總書記首提「中國夢」 2021年01月07日 17:27: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月6日消息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聯合全國廣播電臺共同推出特別報導
  • 在疫情防控鬥爭中彰顯偉大中國精神
    面向未來,我們要繼續大力弘揚偉大中國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的姿態,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目標勠力前行。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次疫情發生後,我們怎麼應對、應對效果如何,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譽。」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助力民族偉大復興
    12月1日出版的《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要結合新的實際發揚光大。
  • 在疫情防控鬥爭中彰顯偉大中國精神(人民要論)
    核心閱讀在疫情防控鬥爭中彰顯的偉大中國精神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動力,為抗擊疫情堅定必勝信心、凝聚強大合力、注入持續動力。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鬥爭中續寫了中國精神的嶄新篇章。面向未來,我們要繼續大力弘揚偉大中國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的姿態,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目標勠力前行。
  • 甌江時評 | 探月夢 航天夢 中國夢
    將古代文人騷客對廣寒月宮的浪漫遐想與近代以來中國所遭受的屈辱歷史相疊加,「嫦五」奔月不僅僅是有關太空的科學故事,更是我們探月夢、航天夢、中國夢一步步走向現實的美好敘事。透過「嫦五」奔月,我們看到了中國航天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執著和拼搏。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後,探月工程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裡程碑。
  • 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復興底氣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設文化強國,必須堅定文化自信。  中國作為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五千多年歷史文化底蘊的厚重,孕育了中華民族深邃魂魄。
  • 專家:中國夢是被列強打出來的 國富軍弱也挨打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著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如何深入學習領會習主席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重要論述?本刊就這一重要問題與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中心有關領導和專家進行了座談。
  • 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社論)
    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發憤圖強、艱苦創業,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了光明前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我們黨正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
  • 手挽著手 肩並著肩 同心共築中國夢
    大家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創新推進新時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手挽著手、肩並著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努力奮鬥。
  • [中國夢·定格]清明 我們一起緬懷那些追夢人
    編者的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     今天,中國夢的接力棒交到我們手中,惟有繼承前代追夢人的精神意志,懷揣復興中國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方是對前輩最好的緬懷!
  • 創造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時間——寫在農曆庚子鼠年春節到來之際
    在服務夢工場創業團隊的過程中,馮鑫鑫也感受到了創新創業的艱難和收穫,「創業團隊的各種項目大大開拓了我的視野,充實的工作使我明白了『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道理,抓緊一切時間去成長、去進步。」  「當前,深圳正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我們更應該抓住機遇,更好地參與和見證這個偉大的時代。」馮鑫鑫說,她已經制定了目標圖、路線圖、施工圖。
  • 靠谷歌翻譯和維基百科,美國人為何弄不懂「中國夢」
    2012年11月29日,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習近平同志向世界宣示「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自那時起,這個激蕩人心的詞彙在華夏大地升騰,成為各界反覆提及的高頻詞。
  • 讓我們一起逐夢前行(人民論壇)
    新年前夕,習近平主席發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賀詞,為抗疫史詩、偉大抗疫精神點讚,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勉勵廣大幹部群眾「繼續奮鬥,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輝煌」。時序的更替,總能牽動思緒,啟發沉靜思索。回望過去一年的難忘瞬間,展望新一年的美好圖景,讓我們一起凝聚再出發的前進力量。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中華民族歷史上,也是人類歷史上極不尋常的一年。這是一個堪稱「無價」的年份。
  • 遠古先民信奉的這神奇圖騰,隱藏著中華民族一次次偉大復興的秘密
    而楚國的一代雄主楚莊王,也曾把自己比作一隻「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的神鳥——鳳凰,後來楚莊王果然飲馬洛陽,問鼎天下;而這位楚莊王,也成為了楚國由夷變夏的關鍵人物。這就是楚人的偉大精神。他們雖起源於荊山山野之中,是正宗的蠻夷,但他們蓽路藍縷,積極進取,一路發展成位戰國時國土面積最廣闊的國家,這造就了他們不怕困難、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優異品質,這樣的民族即使暫時被打敗,但永遠不會服輸,而他所失去的,也總有一天會站起來收回囊中,加上利息。
  • 我的中國夢作文:給中國夢插上翅膀
    中國夢,承載著所有中國人的夢想和希望,一個民族的振興,一個國家的強大。  就在兩會召開的前一天晚上,我自問:我的中國夢到底是什麼?是國家富強?是官員廉潔?是食品安全?是社會和諧?我一直都很困惑。曾想過,中國夢就是沒有貧窮,但這個念頭很快就被打消,沒有貧窮就是中國夢嗎?
  • 上將:法西斯幽靈仍未銷聲匿跡 中國需提高警惕
    民族精神是歷史的積澱,歷史越厚重就越能升華出偉大的民族精神,越是偉大的民族精神,就越能超越時代,引領民族走向未來。偉大的抗戰精神,由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凝聚而成,由抗日英烈的鮮血澆灌而成,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升華出的民族精神之光,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對於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