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夢想,點燃激情;徵程,催人奮進。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小康社會」,這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淵源,滿載著全國人民對平安幸福生活熱切企盼與嚮往的美好願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與我們如此接近。這個穿越無數苦難與輝煌歲月的執著夢想,這一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將由我們來實現。
目標就在前方,但前路並非坦途。要把一個人口超過13億的大國帶入全面小康,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新年賀詞中所說:我們正在從事的事業是偉大的,堅忍不拔才能勝利,半途而廢必將一事無成。我們的藍圖是宏偉的,我們的奮鬥必將是艱巨的。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集中展現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這一戰略布局,著眼於我國發展的現實需要,回應了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處於引領地位的戰略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要實現這個目標,軍隊責無旁貸。長期以來,全軍和武警部隊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捍衛者、保衛者,也是參與者、建設者。各部隊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大力推進軍民融合,傾情支援地方建設,積極投入扶貧幫困,援邊興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了不懈努力。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身處攻堅之年,全軍官兵應該如何奮發有為,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貢獻?對此,軍隊代表委員們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邁出堅實步伐。」連日來,軍隊人大代表在分組審議時,頻頻提到政府工作報告中這句振奮人心的話語。
軍隊人大代表們認為,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勾勒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開闢了黨治國理政新境界,意義十分重大。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目標,是綱,綱舉則目張。」軍隊人大代表們說,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現在只有幾年時間了,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進入決定性階段,我們要凝心聚力,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憂患意識,堅決打好這場攻堅戰。
緊跟「領路人」——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中國道路、增創中國優勢
提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都軍區某部副指導員顏建剛代表深有感觸。他向記者回憶起了一個銘記在心的日子,2012年11月15日。那一天,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用質樸的語言,道出了全國人民心中的夢想——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話語樸實,卻字字千鈞。「我是從雲南農村走出來的孩子,習總書記的話說到了我和鄉親們的心坎上。」顏建剛代表說。
作為一名研究政治工作的學者,空軍指揮學院教授苗潤奇代表非常關注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甘肅、湖北、湖南、內蒙古、新疆、福建、江蘇、雲南……」盤點兩年多來習總書記足跡所到之處,苗潤奇代表感慨地告訴記者,從西部邊陲,到塞外邊疆,再到較為富裕的東南沿海省份,習總書記奔波謀劃發展大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
在苗潤奇代表的筆記本上,摘錄有習總書記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論述。「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苗潤奇代表說,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抓住了當前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瞄準的是經濟、社會和人的素質的全面提升,科學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諸多重大問題。
「從『解決溫飽』到『小康水平』,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從『全面建設』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提出、發展和完善,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接力探索的過程。」軍隊人大代表堅定表示,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中國道路、增創中國優勢,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
抓住「牛鼻子」——
最根本的,還是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要在一個人口比歐盟、美國、日本加起來還多的大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人類社會亙古未有的壯舉,難度也可想而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根本上說是發展問題。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人武部原部長劉連昌代表說,過去30多年,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創造了令世人驚嘆的中國奇蹟,經濟總量躍升到全球第二,「中國故事」風靡全球。當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中高速增長新常態,黨中央和國務院綜合施策,積極應對增速換擋新挑戰,全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過去一年,儘管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複雜嚴峻,但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克難攻堅,完成了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全面深化改革實現良好開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啟新徵程,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新進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邁出堅實步伐。」劉連昌代表說。
前景光明,挑戰艱巨。總參某部研究員冉崇偉代表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充滿信心。但也要看到,前路絕非坦途。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從3000美元向1萬美元提升階段,既是中等收入國家向中等發達國家邁進的機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過坎的敏感期,發展容易掉進「中等收入陷阱」。當代中國,正面臨這樣的嚴峻考驗。
「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冉崇偉代表說。
補好「弱短板」——
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覆蓋的人群是全面的,涉及的領域是全面的
全面小康,核心在於全面。覆蓋的人群是全面的,涉及的領域是全面的。
西藏軍區某邊防團軍務股股長羅府臣代表在仔細翻閱政府工作報告後,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概括為三句話,一個都不能少、一項都不能少和一步都不能遲。
「第一句,一個都不能少,全面小康必須是13億人的小康,必須是56個民族的小康,必須是每一寸土地上的小康;第二句,一項都不能少,我們不僅要在經濟領域實現小康,政治方面也要更文明進步,文化方面更豐富繁榮,社會方面更和諧友善,生態方面更綠色環保;第三句話,就是一步都不能遲,東南沿海有很多地方已經小康了,但我們還有一些地方,比如說我們部隊駐紮的雪域高原,離小康還有差距,那麼我們就要想方設法讓這些地方加快發展步伐,在2020年之前,能跟大家同時踏入小康社會。」羅府臣代表說。
羅府臣代表的一番話,引起了許多代表的共鳴。有的感慨,沒有文化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有的直言,沒有良好生態環境就沒有真正小康。貴州省興義軍分區參謀長謝曉波代表說,近些年來,黨和政府正不斷加大修補「弱短板」的力度,力求實現全面均衡發展,以政府工作報告為例,報告對教育、就業、分配、醫療等民生問題高度關注,提出要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大政府對教育、衛生等的投入;重視文化軟實力,「建設書香社會」首次寫入報告;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定要實現藍天常在、綠水長流、永續發展」……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就是補足農村短板,搞好精準扶貧,讓剩下的8000多萬人摘下「窮帽子」。「我們軍隊要在國家扶貧工作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濟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張建華代表說,他這次上會,專門提交了一份相關建議。
張建華代表告訴記者,去年以來,濟南軍區黨委深入貫徹落實習主席重要指示,大力實施支援老區助學、扶貧、送醫、綠化「四項工程」。「應該說工作我們做了一些,但也要看到,扶貧工作的實效性還有待增強。」張建華代表說,要把握好軍隊扶貧的原則標準,建立具體有效的幫扶機制和考評體系,將精力更多地放在建強村委班子、培養致富帶頭人、提高農民致富技能、引進管長遠的發展項目上,增強幫扶對象的「造血」功能。
錘鍊「硬功夫」——
軍隊要能打仗、打勝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力量支撐
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討論,在會場內外持續升溫。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國家戰略目標,軍隊不能置身事外,除了要積極參加和支援地方經濟建設任務外,更要思考一個重大而現實的命題——如何維護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力量支撐。」駐埃及大使館原武官戴紹安代表說。
中國對外交往不斷擴大,與世界日益融為一體。如何確保中國貿易、能源和戰略通道的安全?來自海軍的代表在思索。有的建議,加快海上軍事行動立法,更好維護國家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有的提出,要在遠海訓練常態化的基礎上,創新相關戰法訓法。
空軍是戰略性軍種,在國家安全和軍事戰略全局中舉足輕重。無論是小組審議,還是休息時間的探討,來自空軍的人大代表談論最多的,就是如何貫徹落實習主席重要指示,加快建設一支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強大人民空軍,在更廣範圍內維護國家利益。
大國重劍,雷霆萬鈞。二炮是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我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來自二炮的人大代表在交流中形成共識,要以國家核心安全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作戰力量建設,不斷鞏固提升信息化條件下戰略威懾和實戰能力,維護我國發展戰略機遇期。
「錘鍊能打仗、打勝仗的過硬本領,需要牢固樹立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一切訓練活動都要圍繞實戰化這個鮮明主題展開,以實戰催生戰鬥力,以實戰檢驗部隊訓練成效,以實戰牽引演習演練,以實戰促進訓風演風轉變。」濟南軍區某部營長韓慶波代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