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認知中
白大褂是醫生的標識
其實 白大褂穿在醫生身上
不過百餘年歷史
17世紀到19世紀近兩百年的時間裡
歐洲醫生的工作服標配是一張鳥嘴面具
加一身灰長袍
這張圖片真的不是萬聖節套裝
而是當時的醫生工作服
「鳥嘴面具」看上有點兒嚇人,卻是人類與瘟疫鬥爭的歷史見證。
中世紀時期
一種烈性傳染病---黑死病
肆虐歐洲
不明傳染源
隔離、奔逃都沒法有效制止疫情
歐洲人民全面陷入恐慌
甚至一度被認為是上帝的懲罰
或是巫女的魔法
這種古老的烈性傳染病在全球已經流行了近兩千年,曾經有過三次大的流行,奪走了全球大約3億人的生命。
為了防止在接觸患者過程中感染
1619年
法國醫生Charles de Lorme
發明了一套蒸汽朋克風的防護衣
造型相當狂野
這就是著名的鳥嘴醫生
Doctor Schnabel
➤全身從頭到腳披 著防油布製成的大衣
➤雙手用巨大的手套包起來
➤頭戴禮帽,包裹住頭髮
➤臉藏在狀如鳥嘴的面具裡,將棉花等填充物塞入面具的口鼻位置,充當防毒面具
➤透明的玻璃鏡保護眼睛
➤手持長棒,用來挑開患者衣物查看病情,必要時指揮病人如何療病。
當然這種鳥嘴醫師的恐怖裝扮除了保護醫生,還有嚇走病魔的用意,只是病魔有沒有受控制那就不知道了 ,倒是挺說嚇壞了不少小孩子。
鳥嘴醫生演變成為了萬聖節的元素之一
甚至被拍成恐怖電影
好了 回到正題
19世紀之前為什麼把醫生工作服設計成灰色的呢?
原因有點自欺欺人,當時人認為灰色可以隱藏「骯髒的汙穢」。
灰長袍到白大褂:從保護醫生到保護病人
19世紀中葉以前,歐洲的醫院裡都是身穿灰黑長袍的醫生,身著黑色修女服、臉上還帶著面罩的護士,氣氛極其壓抑。
醫生的這身打扮完全是為了「保護自己」——避免血跡、灰塵等汙染藏在長袍下面的衣服。灰色的長袍,也可以讓汙漬不那麼明顯。
約1667年
畫家科內利斯·德曼的畫作
《藥劑師埃希布朗德.埃希布朗茨室內像》
畫中的藥劑師就是身穿灰色的長袍
可怕的是,那時現代微生物學與消毒的概念尚未建立,醫院毫無消毒概念,大家認為工作服只是用來防塵的,所以一件工作服穿到壞都不會清洗更別提消毒了。
也正是這種原因導致每年醫院有大批患者因院內感染而死,當然醫生並不知道病人是因他們衣服上的細菌感染導致死亡的,患者也算是死得不明不白。
終於
19世紀中葉,我們的男主角隆重登場了,歷史的轉折點華麗麗出現了
1856年裡爾一家釀酒廠廠主,請求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幫助尋找葡萄酒變酸的原因,巴斯德發現元兇就是乳酸桿菌,只要把酒放在攝氏五六十度的環境裡,保持半小時,便可殺死酒裡的乳酸桿菌,這就是著名的"巴斯德殺菌法"。
後來又經過經過多年研究,1862年,巴斯德用鵝頸燒瓶實驗證明了,細菌只能來自細菌,不可能憑空產生。也因為巴斯德的這個發現,人們才知道傷口的腐爛和疾病的傳染,都是細菌在作怪。
英國醫生約瑟夫·李斯特參考巴斯德的實驗結果,在為一位斷腿病人實施手術時,進行了一系列改進,選用石炭酸消毒,身穿白大褂,大大提高的手術成功率。這時候人們終於明白,缺乏手術消毒是術後感染的主要原因。
1868年,在李斯特主持下的格拉斯哥醫院進行了改革,醫生由原來的禮帽、禮服,改為戴白布瓜皮帽、穿白大褂。從他開始,白大褂才逐漸流行起來,醫務人員逐漸被人們稱為「白衣戰士」。
1)白色容易清晰觀察汙漬,及時處理。
2)白色柔和,不容易刺激患者。
3)如果彩色衣物定期清洗消毒會褪色,所以選擇白色。
看到這裡 有沒有慶幸自己出生在現代……
至此,沾滿細菌的灰長袍成功進階為經過殺菌消毒的白大褂。
那麼,為什麼現代外科手術時,醫生又不穿白大褂,而是穿上了綠色手術服呢?
明天的小新漲知識,咱們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