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人舞猴
僰人養了幾隻猴子,給它們穿上衣服教它們舞蹈,非常整齊而合乎節奏。負責歌舞的小童看到比自己跳得還好,非常嫉妒,總想用什麼方法挫敗它。主人請客的時候,把僰人養的猴子請來。客人們靜靜地站著看猴子跳舞。小童事先在袖子裡藏了慄子,假裝不小心掉z在地上。猴子們扯破衣服來爭奪,撞翻了桌子。僰人呼喝也不能制止,僰人非常沮喪!
鬱離子說:用烏合之眾和敵人開戰,士兵們看到財物就會和猴子一樣。
《鬱離子》僰人養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規旋矩折,應律合節。巴童觀而妒之,恥己之不如也,思所以敗之,乃袖茅慄以往。筵張而猴出,眾賓凝佇,左右皆蹈節。巴童佁然揮袖而出其茅慄,擲之地。猴褫衣而爭之,翻壺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鬱離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師戰者,蠢然而蟻集,見物而爭趨之,其何異於猴哉?
海船猴
有個客商把船停在廣州海山樓下,他養了一隻猴子,已經養了很久,和人非常熟。商人有個三四歲的孩子,猴子經常抱著小孩兒玩,大家習以為常,也就不加制止。某天,商人上了岸,妻子在睡覺,猴子抱著小孩兒爬上了桅杆,能有幾丈高。船上的人都驚呼起來,但是沒有辦法,只好在下面四下設置船帆,蓆子等物。然後讓一個船工爬上桅杆。快要接近了,猴子突然放手,小孩掉到甲板上摔死了。商人回來,痛恨無比,殺掉猴子,扔到海裡。我還記錄過一隻家養的猴子模仿主人給嬰兒洗澡,而把嬰兒放到了開水鍋裡。所以說,不應該把寵物和人一樣看待。
(我想起一篇小學課文《跳水》,講的是一隻猴子奪了一個男孩的帽子,把他引到桅杆上。最後那個孩子獲救了。)
《夷堅志》廣州海山樓下客商舶船,養一猴甚馴,育之既久,與人無間。商婦生嬰兒,已三四歲。猴每抱持之,習以為常家。人亦視之不問。一日,商登岸,婦在寢。猴輙挾兒直升桅檣之顛,其髙數丈。滿船人皆驚懾,而猝不可取,但鋪設帆席帷幕,四環於下,以防墜水。遣篙師扳援而上,將至矣,猴遽放手,兒遂墜板上,碎首死。商殺猴,沈諸海中,痛恨無及矣。相州人張正叔,時避地在彼,親見之。予亦記小說中有猴効人浴兒而舉置湯鑊內。既雲異類,自不應狎之如人也。
猴盜
夏雪蓑說:有個杜生從江西回韶州,在旅店遇到一個穿戴豪華的人。杜生請那人喝酒,互相介紹了姓名、履歷。第二天,那人回請,杜生看到房間裡拴著一隻小猴子,非常精神。那個人對小猴說了幾句番語,小猴兒就去拿了一隻碟子來,又說了幾句,猴子又去端了一隻碗來。杜生非常詫異,那人解釋說:「我家有個婢女,孩子剛滿月就死了。當時這隻小猴兒出生才五天,母猴被狗咬死,婢女就把它哺乳養大,所以能聽人指使。」
杜生後來到了清州,在吳知府家住下。忽然有人稟報,說城裡來了個帶猴子的人。吳知府對杜生說:「這人是個盜賊,每到一處,就踩點觀察,夜裡就讓猴子進去偷東西,他在外邊接應。我一定要把他的猴子奪下來,為民除害。」
第二天,帶猴子的人來拜訪,正是杜生在客店遇到的那個人。知府要買他的猴子,那人不同意。吳知府說:「如果不給,我馬上就殺了這小猴兒。」那人沒辦法,就十兩銀子賣給了他。臨走,對著猴子說了一陣番語。負責翻譯的小吏來報告說:「來客告訴猴子不要吃東西,人們必然會認為它生病而解開繩子。又告訴猴子逃脫後,去十裡外的小廟找他。」吳知府不信,到了晚上,拿水果等食物試驗,猴子果然不吃。急忙派人去十裡外的小廟看,那個養猴人也真的在那。吳知府就迅速打死了這隻小猴兒。
《南村輟耕錄》夏雪蓑云:嘗見優人杜生彥明說,向自江西回至韶州,寓宿旅邸。邸先有客,曰:相公者居焉,刺繡衣服琢玉帽頂而僅皮履。生惑,具酒餚延款,問以姓名、履歷。客具答甚悉。初不知其為盜也。次日,客酬宴,邀至其室,見柱上鎖一小猴,形神精狡。既而縱使周旋。席間,忽番語詈之,俄捧一碟至,復番語詈之,即易一碗至。生驚異,詢其故。客目:「某有婢,得子彌月而亡,時此猴生旬有五日,其母斃於獵犬,終日叫號可憐。因令婢就乳之。及長,遂能隨人指使,兼解番語耳。」
生別後至清州,留吳同知處。忽報客有攜一猴而入城者。吳語生云:「此人乃江湖巨盜,凡至人家,窺見房屋路徑並藏畜所在,至夜使猴入內偷竊,彼則在外應接。吾必奪此猴,為人除害也。」
明日,客謁吳,吳款以飯。需其猴,初,甚拒。吳曰:「否則就此斷其首。」客不得已,允許吳酬白金十兩。臨去,番語囑猴。適譯史聞得來告吳日:「客教猴雲,汝若不飲不食,彼必解爾縛,可亟逃來,我只在十裡外小寺中伺也。」吳未之信,至晚,試與之果核水食之類者,皆不食。急使人覘之,此客果未行,歸報,引猴撾殺之 。
猴戲
耍猴的人,木箱裡裝著烏紗帽,猴子自己開箱拿出帶上,做出官員升堂的樣子。耍猴人唱起歌來指揮它,歌聲非常好聽。猴子還可以表演騎馬扶犁。用羊代替馬,用狗代替拉犁的牛。
《燕京歲時記》:「耍猴兒者,木箱之內藏有羽帽烏紗,猴手自啟箱,戴而坐之,儼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揚可聽。古稱沐猴而冠,殆指此也。其餘扶犁跑馬,均能聽人指揮。扶犁者,以犬代牛;跑馬者,以羊易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