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山村好些年都不見猴子了,年輕人怎麼也不相信這裡曾是「猴災區」,所以當第一隻猴子出現在村裡的時候,年輕人的興奮自不必說,就連那些曾屢遭「猴禍」的老人也恨不得把家裡所有能吃的東西都拿出來,來招待這些久違的「冤家」。
老老少少,一邊餵猴戲猴,一邊感謝政府近年來「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的好政策。
然而大家很快發現,他們的好意換來了這些傢伙的肆意妄為:先是三五隻地來,後來是成群結隊地來;先是清晨和傍晚來,後來是無時無刻不來;先是在村口你給它點吃的它就走,後來是溜進人家裡明偷暗搶,吃後就在村裡追雞攆狗。
更惱人的是,地裡的玉米棒子還沒有拇指大,西瓜還沒落花,棉花剛結桃時,就被它們用作「打仗」的武器給糟蹋了。
清除「猴患」又成了村民們的頭等大事。
有人重提當年的「投毒法」「猴尾點火法」,但立即遭到大家的反對──畢竟是一條條生命,而且還是人類的「近親」嘛,只要把它們趕進山林裡,不出來禍害莊稼就行了。
2、
這天中午,一場暴雨歇後,村民們剛埋伏好,浩浩蕩蕩的猴子大軍就來了。村民們又好氣又好笑,這些傢伙簡直把村子當成了自己家,連才出生不久的小猴子也抱來了。一進村,猴子們就開始肆無忌憚地翻牆跳窗。
村民們突然從四面八方衝出來,高聲叫著,敲打著臉盆、鑼鼓,揮舞著扁擔、鐵叉。猴子們慌了神,想往回逃,路被堵上了,只得往村子另一頭跑。
剛出村子,沙石路上,冷不防衝出幾輛「嗚嗚嗚」鳴叫著的大紅摩託車。猴子們哪見過這種玩意和陣勢,在泥水地裡跌倒了爬起來,爬起來再跌倒,連滾帶爬,沒命地逃竄……
摩託車好不容易停下了,面前卻橫了一條河。猴子們正想找個渡口衝過去,摩託車卻忽然「嗚」一聲又衝上來。猴子們立即向對岸慌亂地跳去。還好,河並不寬,猴子們幾乎都跳了過去,除了一隻母猴──這隻摟著幼猴的母猴,或許太緊張了,自己跳過了,幼猴卻落進了河裡。
母猴一看河裡掙扎的幼猴,連忙縱身跳下去。可是,河水太急,母猴撲騰了好一會兒卻連幼猴的身也近不了。岸上的猴王一連大叫了好幾聲,母猴才不得不爬上岸來。
幼猴被卷進了水底,好久才掙扎出水面。猴王喝住又要跳下的母猴,向一隻強健的公猴叫一聲。公猴應聲跳下河,公猴幾次都要抓住幼猴了,但湍急的水又將它衝開。
猴王接連命令幾隻猴子下河,但都無功而返。
幼猴停止了掙扎,只偶爾露出一下水面。母猴在岸上悽厲地叫著,要不是幾隻猴子將它緊緊地抱住,它早已跳下河去。
「撲通!」猴王跳下了河,幾個撲騰後就到了幼猴身邊,眼看就要抓住幼猴了,可一個浪頭打來,倆猴都不見了。
3、
岸上的猴子們都以為它們上不來了,大聲地慘叫著。忽然,猴王摟著幼猴躥出了水面,奮力將幼猴扔上了岸。又一個浪頭打來,猴王再次被捲入水底。
這一切,都被追趕而至的村民看在眼裡,他們先前只覺得好玩,但很快就被猴子們的舉動給感染了。一名小夥子急忙踢掉鞋子,跳下了河。
河水暴漲,越流越急。
猴王又浮出來,卻無力掙扎,只隨著流水上下翻滾,時隱時現。岸上的猴群,塌了天般地叫著。小夥子奮力地向猴王撲去,接近了被衝開,衝開了再接近。
足足半支煙的工夫,小夥子抓住了猴王的一隻上臂,奮力將猴王推上岸,自己卻被一個浪頭捲走。
河邊的人慌了,將手裡的扁擔、鐵叉紛紛伸向河裡,可是小夥子一個也沒抓住。人群大叫著,對岸的猴群也大叫著。
忽然,剛剛吐出一窩渾濁河水的猴王對著猴群一聲大叫,猴群立即靜下來。猴王一把抓住一隻成年猴子的手臂,又示意它抓住另一隻猴子的手臂。
猴子們立即明白過來,一個抓一個,很快抓成了一股「猴繩」。猴王下了河,第二隻、第三隻……相繼下了河。「猴繩」向河中心延伸,向著小夥子延伸……
猴王終於和小夥子緊緊地抓在了一起,「猴繩」慢慢向岸邊收攏……小夥子得救了。
說也奇怪,此後,猴子們還是經常光顧村子,但都像走親戚一樣,從不做破壞的事。村裡的人,更是待它們如座上賓。
(內容來源:圖文綜合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