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5 09:4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寧 侯明明
在浙江,縣級醫院也有了「三甲」認定。7月25日上午,東陽市人民醫院青年職工代表蔣鵬程將一塊金燦燦的牌子掛在了醫院門口,標誌著該院從三級乙等醫院晉級為三級甲等醫院。據悉,在近日我省舉行的第四周期綜合醫院等級評審中,全省17家醫院順利通過三甲評審。東陽市人民醫院為其中唯一一家縣級醫院,這也是我省首家晉級三甲的縣級醫院。
一家縣級醫院,為何能脫穎而出?長期以來,東陽市面臨著醫療資源較為匱乏,技術不強、人才不強等短板。為了讓當地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近年來,東陽市人民醫院直擊民生難點、痛點,以治療基層常見病、疑難病為突破口,切實提升當地百姓就醫獲得感。
在醫院敞亮的大廳裡,記者遇到了帶著女兒前來複診的市民張強,看到「三甲」掛牌的這一幕,他感慨頗深。「一歲半的女兒同時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唇顎裂和主動脈弓狹窄,兩個手術要一起做,但是難度不小。」張強回憶道,本以為需要四處奔波的手術,卻在家門口的市人民醫院順利完成了。
「哪裡有難點,就往哪裡下功夫。近年來,醫院通過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硬體升級等形式,實現了基層也有『高精尖』的目標。」東陽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應爭先告訴記者,目前,醫院肺癌、胃癌、腎癌、大腸癌等實現了常規腔鏡下手術,心臟外科、骨科等20餘個病種技術排名(DRGs)位列全省前20名。
藉助縣域醫共體改革的東風,縣域內優質的醫療技術「沉」到了鄉鎮衛生院。在東陽市南馬鎮中心衛生院,65歲的李奶奶順利接受了胸腔穿刺術,為她做手術的是來自東陽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的主任醫師舒彩敏。作為全省縣域醫共體改革的首批試點縣,東陽市人民醫院自2018年以來每年派遣4~5位高年資醫生「下沉」鄉鎮分院坐診。「這裡有設備、有床位,完全具備開展四大操作以及I類等手術的硬體條件,只要『軟體』跟上了,病人就能在家門口接受手術。」舒彩敏告訴記者,目前,該衛生院還能開展闌尾、疝氣、大隱靜脈曲張等手術,年出入院人數較以前增長了1倍。
基層醫改提升了老百姓的就醫獲得感,也讓醫生的職業榮譽感得到了提升。東陽市人民醫院放療科90後醫生盧華君是一位醫學博士,她放棄了在外工作的機會,來到小城東陽發展。「最打動我的,是醫院對人才的尊重。我到這裡短短幾年,已經參加過多次外出培訓的機會,隨著『高精尖』技術的不斷引進,醫院的業務氛圍也日益濃厚。」95後醫生黃英華特別期待,一個多月後到鄉鎮正式成為一名臨床醫生。作為東陽市「醫共體人才池」的首批人員,她在東陽市人民醫院接受了2年的規培。「鄉鎮大多是慢性病人,我會做好老百姓的健康守門人。」
「東陽市人民醫院的『轉型升級』,為人才招引、科研提升、資源配置創造了更多有利條件。」東陽市衛健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東陽市人民醫院的示範作用,也將帶動縣域內其它醫療機構更好更快發展,從而提升當地百姓的獲得感。目前,東陽縣域內就診率已達90.3%。
責任編輯:傅穎傑
值班主編:徐賢飛
15956412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