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與梅毒相似的「雅司病」?

2020-11-25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雅司病是血源性骨髓炎中的一種,它是一種由雅司螺旋體引起的感染性肉芽腫性病變,這種病與梅毒極其相似,但並非性病。其主要症狀是皮膚肉芽腫性、潰瘍性病變,多發生於兒童及青少年。<br><br>

  雅司病是血源性骨髓炎中的一種,它是一種由雅司螺旋體引起的感染性肉芽腫性病變,這種病與梅毒極其相似,但並非性病。其主要症狀是皮膚肉芽腫性、潰瘍性病變,多發生於兒童及青少年。

  四五十年代,我國江蘇北部淮陰地區曾有此病流行,臺灣及華南地區也時有發生,到60年代中期本病即已基本滅絕。最近,某醫院接診了一例年僅7歲的晚期骨雅司病患兒,其病狀令人同情。這位男孩兩歲,左脛骨上即長有兩個核桃大小的腫塊,不紅不熱不痛,曾到醫院作為腫瘤切除。出院後不久即蔓延至全身,以頭面部、胸部及四肢為重。後又到某醫院檢查,疑為骨腫瘤,其病情日趨嚴重。經病理檢查排除了骨腫瘤的診斷,經血清康氏反應陽性確診其患有雅司病。

  雅司病的傳染源為病人,系接觸傳染。雅司螺旋體由破損皮膚進入血液循環內,其經過類似梅毒而較緩和。雅司病可引起骨骼、淋巴結及遠處的皮膚損害,但不侵犯心血管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

  只要辨病準確及時,雅司病並非不治之症,只是較梅毒難治而已。治療方法與梅毒相同,以青黴素治療為主。

(實習編輯:鄺麗瓊)

相關焦點

  • 雅司病: 一種被遺忘的疾病
    什麼是雅司病  雅司病是一種慢性感染,主要侵害皮膚、骨頭和軟骨;  該疾病主要流行於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溫暖潮溼的熱帶地區;  致病微生物是一種被稱作雅司螺旋體的細菌,它是引起性病梅毒的梅毒螺旋體的一個亞種。
  • 科學家努力讓全世界意識到雅司病的存在
    潰瘍和斑點或者刺瘤是一種被稱為雅司病的熱帶皮膚病的症狀。研究雅司病是Mitj的專業興趣,也是個人痴迷的事情。這種疾病影響到生活在PNG以及西太平洋、東南亞和非洲至少13個國家的炎熱、潮溼地區的人們。雅司病由梅毒螺旋體細菌的亞種——雅司螺旋體引發。它是引發梅毒的微生物的近親,主要通過皮膚接觸傳播,並且通常發生在兒童之間。
  • 人類遺骸顯示:梅毒可能在哥倫布大航行之前就已經在整個歐洲傳播
    這一奇蹟至今仍被津津樂道,但近年來也有不少說法開始指責他們在旅行後將梅毒(Syphilis)帶到了歐洲。那麼,「梅毒」真的是哥倫布從美洲帶回歐洲的嗎?但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導致梅毒的細菌在15世紀早期甚至在哥倫布航海之前就已經在歐洲很常見了。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他們在芬蘭、愛沙尼亞和荷蘭發現的骸骨後表示,哥倫布和他的船員不應該為歐洲持續了三個世紀的梅毒暴發「背鍋」。
  • 科學家努力讓全世界意識到雅司病的存在—新聞—科學網
    他擁有真誠的眼睛和友善的笑容,並且有辦法讓孩子們放鬆。隨著Jeremiah冷靜下來並開始擦掉眼中的淚水,Mitjà仔細查看了他的雙腿。這個男孩的每條腿上都有一塊大小和硬幣相當的粉色潰瘍,同時伴有稍微突起的邊緣。附近是發白的疣狀斑點。Mitjà還檢查了Jeremiah的胳膊、雙手和腳底。它們看上去還好。 Jeremiah的母親似乎沒有很在意。這種潰瘍很常見,並且她說沒帶孩子去過診所。
  • 科學網—雅司病能否成為下一個天花?
  • 口服抗生素或成根除雅司病希望—新聞—科學網
  • 「梅毒」真的是哥倫布從美洲帶回歐洲的嗎?
    很久以前,候選提名者就已浮出水面:梅毒。       梅毒的病原體是梅毒密螺旋體(Treponemapallidum);後者形狀酷似蠕蟲,是一種在顯微鏡載片上呈螺旋狀活動的細菌。這種病毒的發病有四種不同的形式,梅毒研究學家對這四種形式是否由梅毒密螺旋體的不同亞種導致而意見不一;他們同時也在梅毒密螺旋體究竟是一個單獨的物種,還是一對有著些許不同、每個都會引發不同症狀的物種上無法取得一致看法。       非性病性梅毒是一種感染的方式,它會在口腔內及周邊部位造成唇皰疹似的小幅損害;這種感染方式主要影響的是中東地區。
  • 非洲矮人族雅司病泛濫
    據最新一期《新科學家》雜誌報導,僅生活在剛果(金)利誇拉地區的6000名俾格米人中就有多達一半可能感染了雅司病。雅司病由細菌傳染所致,會感染傷口或皮膚刮擦處等,損傷骨骼和皮膚。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莉蓮·通巴女士指出,「(這裡雅司病的)情況非常嚴重」,她與同事們已經幫助救治了135名患者,但由於缺乏資金,加之地處偏遠,還有更多人得不到有效治療。
  • 梅毒是什麼 梅毒的症狀有哪些
    一聽到梅毒,大家就會想到是因為死生活不檢點引起的,其實不僅僅是因為這個原因的,那您真的知道梅毒是什麼嗎?您知道患上梅毒的症狀有哪些嗎?其實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患上梅毒,都是一種威脅,並且治療一定要及時,那就來看看梅毒怎麼治療才更有效的,一起來看看吧。
  • 38歲男子被查出「痴呆晚期」 罪魁禍首竟是梅毒
    近日,大連大學附屬新華醫院接診了一位38歲的男性患者病例,正值壯年,卻出現了記憶力衰退、言語不清等症狀,與痴呆症非常相似。患者曾在精神專科醫院診治,可病情卻依然越來越嚴重。這時候我就簡單問了下他兒子的生活史,以前可能有一個毒品的接觸,不良生活也比較混亂,很可能是一個神經性梅毒。」抽血化驗結果顯示,梅毒篩查實驗強陽性,梅毒螺旋體抗體陽性。隨後這名男子又到專科醫院進一步化驗,確診為神經梅毒,又稱麻痺性痴呆。
  • 大爺手術前檢查病毒系列,梅毒(+)!梅毒是什麼病?如何防治?
    這也是最出名的花柳病,也就是梅毒患者。新中國成立後,對於梅毒極為重視,上世紀60年代我們宣布已基本消滅梅毒。在當時,這可謂是一個令世界為之震驚的公共衛生奇蹟。近年來梅毒死灰復燃......二、梅毒是什麼病?
  • 別把梅毒當成皮膚病!身體有這3種症狀,或已遭梅毒「暗算」
    它和愛滋病一樣,主要的傳播方式有3種,性傳播、母嬰傳播和血液傳播,但是梅毒最主要的還是通過性傳播。目前,通過不安全性傳播梅毒的概率可以高達95%。另外,如果沒有經過治療的梅毒病人,1-2年的傳播性是非常強的,有時候梅毒病毒甚至可以通過和病人共用生活用品。生活中,很多人都是無意之間發現自己患上了梅毒,往往這些人身體上出現了皮疹去皮膚科檢查才發現自己其實患上梅毒。
  • 神經梅毒!38歲男子「痴呆」如80歲老人,醫生一問發現驚人生活史
    這個近日某醫院就接診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年僅38歲的男子正值壯年,卻出現了記憶力衰退、言語不清等症狀,與老年痴呆症非常相似。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一位母親帶著38歲兒子的核磁共振片子來問診,醫生經詢問後得知老人的兒子今年才38歲,正值壯年,但是卻出現了記憶力衰退、言語不清的症狀,與痴呆症非常相似。
  • 上海專業的梅毒醫院是哪個呢
    核心提示:上海專業的梅毒醫院是哪個呢?其實在處理性病梅毒的疾病治療問題的時候,不僅僅要有專業規範的治療,病人朋友也是要對病情情況有了解的,不然的話很有可能會影響病情治療效果情況,以及後期的病情復發問題,下面來認真談談梅毒疾病情況。
  • 圖:疥瘡還是梅毒?有意的"誤診"!
    李對他說:「下午再來,我請某醫院鐘鼓樓門診部的肛腸科陳主任給你會診。」下午,陳主任會診後,神情十分嚴肅地對他說:「你患的是螺旋梅體,也就是梅毒,它是性病的一種,目前你的病情很重,需要及時打針治療,否則將會影響到心臟,有生命危險。」  徐世祿聽後不解地問陳主任:「我的性病是怎麼得的?」陳主任對他說:「我也不知你怎麼得的。」由於不懂性病的傳染方式,徐世祿沒再多問,便相信了陳主任的診斷。
  • 梅毒疹怎麼治療好呢?
    專家介紹皮膚梅毒疹是二期梅毒為典型的一種表現,一般在皮膚上發生黏膜還會有起皮的事情,這時候不像其他皮膚病會很癢,只是會出現一些淡紅色的丘疹、斑疹、皰疹,數目比較多,分布也比較大,大小的形狀都是不一樣的,皮膚梅毒疹怎麼治療好呢?
  • 美國研究發現梅毒是由哥倫布從美洲帶到歐洲
    她說:「如果你把我們的基因數據同1495年那不勒斯的梅毒流行事件結合到一起,它們對哥倫布假說提供了相當有力的佐證。」  梅毒是一種性傳播疾病,致病原為梅毒螺旋體,初期症狀為疼痛,後來可發展為皮疹、高燒,最終可能導致失明、癱瘓和痴呆。  哈珀採用的方法是考察不同有機體之間在進化過程中的關係,這種方法名為系統發育學。她研究了密螺旋體的26個種類———這個細菌家族是導致梅毒、非性病梅毒和雅司疹等疾病的罪魁禍首。
  • 水銀、煮沸的蟻巢、熱熨鬥:歐洲人的梅毒抗爭史
    歷史學者對梅毒有一股特別的著迷,因為在肆虐人類的所有重要疾病之中,它最獨具「歷史性」。多數疾病之始,早在人類最早記憶之前。只有梅毒,擁有一個所謂的歷史起始時刻。自15世紀最後10年以來,不乏有人堅稱:自己幾乎可以確切指出梅毒現身於世界舞臺的那個時間點,甚至知道來源地所在。
  • 男子查出嚴重梅毒,但卻多年沒有性生活!被感染的途徑,讓人意外!
    接診的醫院皮膚科醫生介紹說,劉老伯的病程已進入二期梅毒階段,說明他不是剛剛感染,二期梅毒的感染期應該是在幾個月以上,並且部分二期梅毒還會復發。 既然劉老伯多年沒有性接觸,那麼可能就是經血源傳播所致。根據梅毒的病期規律,經補齒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前一個患者患有梅毒,在這裡補牙後使用過的器械就會被汙染,這樣就會傳染給下一個患者。
  • 建築設計師突發「精神病」 因20年前風流染梅毒
    晴天霹靂  得病元兇竟是「神經性梅毒」 他甦醒後吐出20年前隱情  在接受治療期間,厲先生接受了腰椎穿刺檢查。檢查結果顯示他的這一系列症狀的元兇正是神經性梅毒。當看到報告單上赫然寫著「神經性梅毒」這五個字時。厲太太雖然不懂神經性梅毒與梅毒之間的聯繫,但她卻清楚梅毒是一種什麼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