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神磊磊
打開一本武俠小說,第一眼經常是看見一首詩詞。這個叫做開篇詞。
比如《白髮魔女傳》,開篇就是:「一劍西來,千巖拱列,魔影縱橫。」酷斃了對不對。
語文課上教你背詩,經常記不住。但寫在小說裡,你一下就記住了。
今天來聊一聊各種武俠小說的開篇詞。有的作者水平低,配的詩詞很爛,只配打兩星(國產不能打一星)。但也有高手,把開篇詞配絕了,配成藝術了。
其中我覺得最美的,最回味無窮的,是這六首。
第六名
獨立蒼茫每悵然,恩仇一例付雲煙,斷鴻零雁剩殘篇。
莫道萍蹤隨逝水,永存俠影在心田,此中心事倩誰傳。
——《浣溪沙.萍蹤俠影》
首先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有請梁羽生老俠出場。
這是他《萍蹤俠影錄》的開篇詞,緊扣了「萍蹤」和「俠影」,讀來讓人悵惘。
歲月總會流逝,功業終會消磨,我們仿佛又看見了大俠張丹楓那孤高、偉岸,卻又寂寞的背影。
我請一位朋友畫家韓鵬把這首詞寫了一遍:
韓鵬 公號「三隻蝌蚪ART」 ,sanzhikedouART,喜歡的可以去看他臨的《富春山居圖》。認識他之後我就基本不畫畫了。
梁羽生寫詩詞,水平比金庸高,好詞不少,「天邊飄渺奇峰,曾是我舊時家處」「風雷意氣崢嶸,輕拂了寒霜嫵媚生」。只不過他「新武俠鼻祖」的名頭更響,把詞人的光輝掩蓋了。
第五名
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評議前王並後帝,分真偽,佔據中州,七雄擾擾亂春秋。興亡如脆柳,身世類虛舟。
見成名無數,圖名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桑田變古路。訝求魚緣木,擬窮猿擇木,恐傷弓遠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
——《水滸傳》開篇詞
在此表達一下對武俠小說的前輩——《水滸》的敬意。
這一首是自度曲,也就是作者自己生憋出來的新曲調,詞意蒼涼,瀟灑中帶著江湖味。
什麼?你覺得這首詞的意思不好懂?那麼翻譯成白話就是:
天地悠悠過客匆匆潮起又潮落。好懂了吧?
它很容易讓人想起另外一本消閒書《東周列國志》的開篇: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英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很熟悉對吧。郭德綱經常拿來做定場詩的。
第四名
春遊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樹瓊苞堆雪。靜夜沉沉,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人間天上,爛銀霞照通徹。
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舒高潔。萬化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浩氣清英,仙材卓犖,下土難分別。瑤臺歸去,洞天方看清絕。
——丘處機《無俗念》
這是金庸《倚天屠龍記》的開篇詞。第一句就讓你醉了,好像上來就給了你一口美酒,之後看書時都是微醺的。
丘處機這首詞寫的是梨花,金庸卻非說他寫的是小龍女,而且居然也說得通——「意氣舒高潔」「不與群芳同列」,連詞牌都叫「無俗念」,不正是小龍女嗎?
每當讀到這首詞,我會自動想到劇情,似乎郭襄馬上就要出現了,騎著毛驢,在漫天的梨花瓣裡,向我們得得行來。
第三名
換個口味。這一篇,是一種特別的武俠小說——愛情動作小說的開篇詞:
黑髮難留,朱顏易變,人生不比青松。名消利息,一派落花風。悔殺少年不樂,風流院,放逐衰翁。王孫輩,聽歌金縷,及早戀芳叢。
世間真樂地,算來算去,還數房中。不比榮華境,歡始愁終。得趣朝朝,燕酣眠處,怕響晨鐘。睜眼看,乾坤覆載,一幅大春宮。
——《肉蒲團》開篇詞
這個彎轉得有點急,剛剛還在回味純情的《無俗念》吧?
其實,人家這詞是有境界的,能幫你參破很多東西。比如前一陣我的號不能更新,好多熱點事件不能寫。現在回頭要寫,想來想去,覺得這世事早被人家一句話說盡了:睜眼看,乾坤覆載,一幅大春宮。
古代的愛情動作小說裡,還有不少接地氣的好詩詞。我有一篇舊文就剽竊過《金瓶梅》裡面的一首:
宿盡閒花萬萬千,不如歸去伴妻眠。雖然枕上無情趣,睡到天明不要錢。
第二名
越女採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
雞尺灘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歐陽修《蝶戀花》
這是金庸《神鵰俠侶》的開篇詞。
金庸最喜歡哪個女孩子,就會讓她划著船出場。黃蓉、阿碧,都享受了這個待遇。還有就是《神鵰》裡的程英、陸無雙了,小說一開始,就是她們在划船採蓮。
這首詞,和情節完全交融,既是開篇詞,又是故事開始的場景,還是程英口裡唱的曲子,一箭三雕,天衣無縫。
它會一下子把你拉到風光旖旎的江南,給《神鵰》定下悱惻纏綿的調子。你看完全本書,讀完最後一句,這歌聲都好像還沒有消散。
有意思的是,很多小說用開篇詞,梁羽生也好,水滸、儒林、紅樓也好,都追求一詞一詩統領全篇,把主旨說盡。金庸卻不。
他的開篇詞,都只講一個小事,梨花就是梨花,採蓮就是採蓮,剩下的故事,由他給你慢慢道來。這是一種大宗匠的從容和氣派。
饅頭大師手跡。感興趣的可關注「饅頭說」,mantoutalk。他也是石榴婆報告聯合創始人,就是那個專介紹買不起的漂亮東西的著名公號。
第一名
滾滾長江東逝水 , 浪花淘盡英雄 。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 ,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 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 , 都付笑談中。
——楊慎《臨江仙》
最後,讓我們把最熱烈的歡呼,最崇高的讚美,留給《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吧。
這本書不是武俠小說,但既然講開篇詞,就不能不講它。
我猜現在楊洪基老師的歌聲已經在你腦子裡自動播放了吧?先克制一下,我們先簡短科普一下這首牛逼的詞。
《三國演義》剛寫好的時候,本來是沒有這首詞的。一直到清朝初年,人們看到的三國演義開頭都沒有這首詞。
那為什麼我們現在去書店買《三國演義》,開頭都有這詞了呢?那是清朝一對批評家,叫做毛宗崗父子加上去的。
他們選來選去,挑中了明朝人楊慎的一首詞。
楊慎這人,是明朝著名官二代、大幹部,也是大才子。他有兩大貢獻:一是發現了一首詩,二是寫出了一首詞。他發現的詩,就是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以後有機會我會說這個故事;寫出的詞,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
這首詞,一遇到《三國演義》,立刻水乳交融,乾柴烈火,就像是番茄遇到雞蛋,啤酒遇到鴨子肉,本來不認識的雙方,卻立刻成了天作之合。
它把三國說透了、說盡了,還不帶半點水滸那首詞的酸味,讓你恨不得立刻燙一壺濁酒,拿書來痛讀一天,管他金烏東升、紅日西墜。
這首詞,也影響了我們的生活。
比如每一個人,都必定至少有一個愛唱這首「滾滾長江東逝水」的領導。
他們都是低音下不去,音準也把不牢,但他們就是愛唱。
我有一幅重慶書法家庹純雙老師的字,大家欣xian賞mu一下吧。慢慢看,看到天明不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