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前看三毛的文集《撒哈拉的故事》,總被她筆下奇妙的沙漠景觀和民俗風情吸引。那裡雖然貧窮守舊,但人們卻仍然保持著一顆淳樸善良之心,時時感動著三毛。
總幻想有一天也能去到非洲大陸,踏上三毛曾經走過的路,感受它的廣袤無垠,探尋它的變幻莫測,深入到它的市集小鎮,像這位靈魂旅行作家一樣去流浪。
而埃及,這個位於非洲大陸最北端的神秘國度,沙哈拉沙漠就佔據了95%的土地面積,歷史和神話在這裡滋生,現世和傳奇在這裡融合。
穿梭在古埃及眾神廟與金字塔之間,仿佛穿越了千年。終究理解了三毛所說的「遠方是你這一生現在最渴望的東西」,也滿足了年少時想要看看外面世界的願望。
金字塔,穿越千年的時光隧道
在古代埃及人心目中,尼羅河就像他們的母親一樣神聖,所有的生命和終止都是以這條河為分界線。當飛機掠過開羅的上空,可以清晰的看見金字塔和城市、村莊分布在尼羅河的兩岸,恪守著各自的那片土地。
埃及所有的金字塔中,最出名的當屬胡夫金字塔,它表情肅穆的凝望著遠方。儘管經過歲月的摧殘有了斑駁的痕跡,但依然氣勢雄偉,向人們展示著墓主昔日的威風和古埃及人的智慧。
胡夫金字塔來源於旁邊的埃及第一座金字塔——左塞金字塔,隨著風蝕的作用呈現出階梯狀。
雕刻的石頭圍牆和柱子看起來像是由蘆葦和莎草紙束做成,似乎當時的建造者還不太習慣使用石材。混搭風的設計讓它更顯獨特。立於金字塔前,其不經意流露出的威嚴和古老,讓人秒回到過去。
在金字塔周圍遍地黃沙的平野上,無論是騎駱駝還是緩慢行走,都能感受到炙熱的陽光。也正是由於特殊的氣候,才能讓這些奇蹟保存至今,延續法老時代的輝煌。
如果說蜿蜒的尼羅河守護著法老的輝煌,那麼古老的太陽船則承載著河流的跨越。在金字塔旁的深坑中發現的船隻,如今被安置在太陽博物館裡。
木船兩頭尖尖翹起,獨特的形狀在傳說中是獲得新生的利器,巨大的船槳整齊的排列著,耳邊仿佛響起了拍擊水流的聲音。
想要下榻距離金字塔較近的居所,Marriott Mena House恐怕是最佳的選擇。酒店周圍綠樹環抱,足不出戶便可以俯瞰吉薩大金字塔。
無論是早晨或者傍晚,都能一邊享用美食,一邊透過晨光和暮色欣賞千年建築。看著巨大的金字塔在水池形成美麗的倒影,任時光靜靜流淌,用心感受著素色如錦。
尼羅河,蘊藏著多少獨世風情
清澈和寧靜是尼羅河留給世人的印象,特別是遠離開羅市區的盧克索到亞斯文,充沛的水量在陽光下顯得十分湛藍,波光粼粼。
而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更為這條河增添了些許神秘色彩,青碧的河谷到底蘊藏著多少獨世的風情?潺潺流淌的水裡又有哪些傳奇?不禁讓人心生嚮往。
乘坐輕巧的三桅帆船當屬如今泛舟其上最流行的方式,不過因為帆船設施簡陋,只需短暫體驗就好。若想要長途觀賞風景,還是選擇提供住宿的遊船。
阿加莎·克裡斯蒂筆下,大偵探波羅期待的度假地——盧克索,便停靠著Sanctuary Retreats太陽船3號遊輪。充滿阿拉伯風格的船艙,不僅包含餐廳、酒吧等各類就餐和娛樂場所,甲板更是欣賞尼羅河風光的絕妙之地。
找個白色帳篷於底下舒適的躺著,或者隨意的倚在藤椅上,船內的碧水與船外的蔚藍相映成趣,既清涼又放鬆。
無論來過尼羅河多少次,它的傍晚是永遠欣賞不夠的。成片的晚霞染紅了天際,孤帆掛在中間,如詩如畫,頗有中國古詩之意境。
眾神廟,承載著最原始的禱告
以神為本的古埃及人,在尼羅河兩岸遺留下了不同時期的大小神廟,它們承載著人們最原始的禱告,也將古老的文明和藝術延續至今。
坐著遊輪,一路向北,能邂逅素有「宮殿之城」的盧克索,至今仍保存著不少完整的神廟。若有機會呆上幾天,定能逐一在這些滄海遺珠中感受到歷史的美。
初見卡納克神廟,你會被其宏大的規模所震撼,完全忘記了它是一座神廟。厚門、巨柱、高塔令人敬畏,而浮雕、圖案、象形文字又叫人驚嘆。
其間最具魅力的多柱廳由百根石柱組成,氣勢磅礴,直入雲霄,整個陣營比一座聖彼得大教堂還大得多。柱身殘留的豔麗色彩,依然能看出幾千年前古埃及的強盛。
站在大廳中央,四面是森林般的石柱,處處遮擋著視線,偶有陽光照射進來,頓感自己的渺小,一種神秘又幽深的感覺在周圍蔓延開來。
而位於尼羅河拐彎處的康翁波神廟,曾是鱷魚神的祭祀中心,也是唯一一座供奉鱷魚和鷹神兩個神的神廟。
在眾神廟中它不是最早最大的,卻算得上最美的神廟之一,特別是夜晚來臨之際,能產生與白天截然不同的味道。
神廟兩部分幾乎完全對稱,每一幅浮雕都記錄著一個精彩的故事,即便是現在看來,細緻的程度和巧奪天工的手法,也足以堪稱神作。
在遊輪航行的終點,是坐落在亞斯文碼頭的菲萊神廟,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四面環水,只有乘坐船隻才能到達。
其實這裡並不是菲萊神廟的原址,當年因為菲萊島南面築起的高壩,舊神廟幾乎全部淹沒,為了保護文化遺產不受損壞,才被遷移到現在的島上。
在神廟門口的石壁上還清晰可見分割與運輸的痕跡,也正是由於這個美麗的「錯誤」,反而讓菲萊神廟顯得與眾不同,如法老寶座上的明珠,屹立在小島之上,吸引著遊人前來一探究竟。
開羅博物館,自帶王者氣勢
《一千零一夜》故事是這麼來形容開羅的:「從未見過它的人,就等於沒有見過世界。」
而開羅的過去,幾乎都被融入到了開羅博物館,在這裡,你可以盡情地徜徉於歷史的長河中,感知著世界之旅最厚重的部分。
有著百年歷史的博物館,本身就是一件文物珍品,它從內到外都散發著滄桑感。也許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就能無意中找到令人驚嘆的發現。
圖坦卡蒙黃金面具和棺柩是其中的鎮館之寶,以前在歷史書上已經看到過很多次,但真正近距離接觸,仍然被其驚豔到。
棺柩如同俄羅斯套娃般層層疊放,最內層採用黃金打造,散發出自然的光澤。
黃金面具惟妙惟肖的還原了圖坦卡門生前容貌,鑲嵌的各種寶石盡顯華麗,前額塑有的彩色神鷹和眼鏡蛇尤為突出。
保存完好的紙莎草畫如棺柩一樣長存,傳達的意義甚至比金字塔還絢爛。它重現了古埃及法老時期宗教信仰、狩獵等各種生活,在燈光的映襯下,栩栩如生,仿佛另一世界。
如果你願意,額外花費一百埃磅便可以進入王室木乃伊廳,幾位埃及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法老,環抱著雙手,安詳地躺在棺中供世人瞻仰猶在的英容。
穿梭於館中的各大展區,常常會有時空的錯亂感,在淡淡的灰層背後,藉由一座座展品夢回古埃及各大朝代,觸及魅力國度的千年文明。
哈利利集市,秒融入當地人生活
如果說博物館記載著開羅的過去,那麼喧鬧的哈利利集市露天市場則彰顯著開羅的現在,讓你重回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中。
在這座典型的阿拉伯集市中,有序分布著各類特色商鋪,小販們悠閒地守著攤位,人群熙熙攘攘。相比其它的景點,這裡似乎更加整潔。
順著香味能尋覓到隱藏在其中的北非風情餐廳,而很多特色店也極受當地人推崇。
有趣的是,裡面很多埃及紀念品都是made in China,而小商小販們也會說幾句中文。身處異鄉,竟有一絲親切。
除了在哈利利集市,想要最快地感受到埃及文化,親自到當地人的家裡做客是不二的選擇。
埃及人熱情好客,喜愛用自製的甜點和雞鴨肉、蔬菜等來款待遠方來賓。但在埃及正式用餐時是不宜交談的,只需用心體會食物的美好即可。
有著宗教信仰的他們,晨暮禱告數次,日落之後一定要與家人晚餐,親身的融入,才能共享這難得的歡聚時光。
在世界上,從未有哪個國家如埃及,擁有著千年的歷史和複雜的文化,涵蓋又融合著神話與現實。
美麗的開羅只是打開埃及的一扇窗,這個千年古國還有更多的詩與遠方等著你來挖掘。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