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上的漁業新星:中國八成進口小龍蝦來自埃及

2020-12-05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尼羅河上的漁業新星

本報駐埃及記者 劉 慧

寂靜的河面上,埃及漁民阿卜達伊使出渾身力氣拉起蝦網,空中濺起豆大的水珠,映著朝陽閃爍。他笑著向記者展示剛剛撈上來的小龍蝦:它們的個頭很大,和成年男性的手掌一樣長。

這些野生小龍蝦來自尼羅河。之前在埃及民眾眼中,小龍蝦並沒有什麼經濟價值,其大量繁殖還會帶來不少困擾。埃及漁業局副局長納比拉·內格迪說,尼羅河裡盛產羅非魚,這是當地漁民捕撈的主要魚種之一。小龍蝦以羅非魚魚苗為食,導致羅非魚產量大幅降低。除此之外,小龍蝦還時常破壞兩岸漁民的漁網。近年來,通過與中資企業合作,捕撈小龍蝦成為當地漁民新的重要收入來源,讓埃及漁民認識到其經濟價值。內格迪說:「目前捕撈小龍蝦的產值已經接近捕撈羅非魚了。小龍蝦成為尼羅河上的漁業新星。」

埃及漁民協會主席默罕默德·費吉介紹說,「埃及有300多萬註冊漁民。目前有5萬多漁民在從事捕撈小龍蝦的工作,收入普遍較高。」漁民阿卜達伊興奮地講述捕撈小龍蝦給他生活帶來的改變:「我已經買了三輛車。我身邊的親戚朋友都在捕撈小龍蝦。因為中國市場,我們有了新收入!」

漁民們使用的蝦網是從中國定製的。中資企業熱辣生活埃及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韓東說,這種特製蝦網孔徑較大,30克以下的幼蝦無法入網,可以保證當地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不會因過度捕撈而致小龍蝦資源枯竭。埃及漁民從尼羅河上遊城市亞斯文、盧克索等河段捕撈上來的新鮮小龍蝦,經過10個小時左右運到開羅的工廠,經加工處理後運往中國。

在小龍蝦加工廠,記者看到三條加工生產線。韓東介紹說:「流水線設備均從中國引進,小龍蝦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經過挑選、粗加工、油炸、包裝、冷凍、存儲、運輸等環節,每一步都有不同的操作標準和要求,由中埃雙方的品控技術人員把關。此外,工廠80%的工人來自埃及本地,上崗前會接受專門的技能培訓。」

經過20分鐘清洗、40至60秒油炸、15至20分鐘冷卻、10秒抽真空等一系列流程,小龍蝦進入冷庫,等待搭乘當晚開羅到北京的航班。全過程最快不超過36個小時,就能來到中國消費者的餐桌上。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8年間,中國80%的進口小龍蝦來自埃及,熱辣生活埃及有限責任公司這一家企業每年就進口小龍蝦2000多噸。

埃及漁業局局長哈立德·艾哈邁德·賽義德說:「尼羅河小龍蝦已經成為『一帶一路』倡議下,非中貿易造福民眾的案例。」目前,熱辣生活埃及有限責任公司已有3個運營的工廠,為埃及當地提供就業崗位800多個。

(本報開羅電)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都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其實古埃及成也尼羅河,敗也尼羅河
    如果要用一句話描繪埃及,最經典的莫過於「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據說它出自古希臘旅行家赫克特斯(Hecataeus)之口,並通過希羅多德的「剽竊」而廣為人知。這句話說得十分中肯,毫無溢美之詞。尼羅河就是如此重要,她不僅僅是古埃及文明的母親河,也是古埃及文明的全部,甚至可以說沒有尼羅河就沒有古埃及。
  • 地圖看世界;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
    啊,尼羅河,我讚美你, 你從大地湧流出來, 養活著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減少, 人們就停止了呼吸。——古埃及人。埃及是尼羅河送給世界的禮物!埃及96%國土面積為沙漠,西邊是撒哈拉沙漠,東邊是阿拉伯沙漠,只有一條尼羅河從南到北穿過。
  • 非洲 埃及 開羅 尼羅河丈量儀
    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它兩岸豐厚的沃土讓埃及一代又一代的子民得以耕作得以豐衣足食。不過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對河岸人民的生活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為了使災情減至最低,並預測洪水泛濫的面積和來年的收成,古埃及人在尼羅河岸邊安置了巨大的、可以測量河水漲退的測量儀。
  • 美麗埃及 穿越時空的尼羅河之旅(組圖)
    阿布•辛貝:太陽神的祈禱  在公元前8世紀,努比亞國王沙巴卡開始向埃及宣戰。沒多久,黑法老沙巴卡徵服了整個埃及,疆土從喀土穆(Khartoum,今蘇丹共和國首都)一直向北延伸到亞歷山大港,並在孟菲斯(今埃及開羅附近)建立了一個新王朝。這個努比亞人的第25個王朝統治了埃及一個多世紀,並建造了一系列金字塔和神廟。  然而,阿布•辛貝神廟(Abu Sunbel Temple)的建造者不是黑法老,而是那位埃及歷史上最著名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 尼羅河的贈禮,帶你揭開古埃及的神秘面紗
    我看到了先輩們為了自己的國家前赴後繼、保衛國土不惜獻上血肉之軀,這是歷史先輩賦予我們保家衛國的歷史傳承。我看了先輩為了心中理想窮其一生的追求「朝聞道,夕可死矣。」這是歷史先輩賦予我們為了理想不惜窮其一生去追尋的孜孜不倦的精神。歷史是一個國家生命力鮮活的表現,是一個國家從歷史中尋找自豪感、歸屬感的途徑,更是一個國家傳承的薪薪之火,告訴我們來自哪裡又該去往何處?
  • 從埃及亞斯文大壩到埃塞復興大壩:半個世紀的尼羅河水之爭
    水壩的修建還導致埃及南部阿布辛貝神廟一次「史詩式」的搬遷。為了避免這座宏偉的古埃及神廟被淹沒,1960年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牽頭實施「努比亞計劃」,國際工程專家將神廟切割成一塊塊,再分批組裝運至埃及南部與蘇丹北部交界的邊境沙漠。
  • 尼羅河巡遊,走進神秘的北非埃及
    金字塔,穿越千年的時光隧道在古代埃及人心目中,尼羅河就像他們的母親一樣神聖,所有的生命和終止都是以這條河為分界線。當飛機掠過開羅的上空,可以清晰的看見金字塔和城市、村莊分布在尼羅河的兩岸,恪守著各自的那片土地。埃及所有的金字塔中,最出名的當屬胡夫金字塔,它表情肅穆的凝望著遠方。
  • 來自埃及的古老品種,埃及貓
    她在理察•蓋布哈特(Richard Gebhardt)的幫助下從義大利進口了三隻埃及貓:兩隻銀色母貓,Baba和Liza,以及一隻名叫JoJo的青銅色公貓,又在1956年送往美國數隻埃及斑點貓,使其得以傳播開來。
  • 尼羅河畔的時空穿越——埃及遊記
    埃及——人類歷史的一個奇蹟之國。空間上,它坐擁尼羅河的浩渺煙波,挾地中海、紅海的旖旎風光;時間上,雄偉的金字塔矗立在廣袤的沙漠中,連接著六千年的時空。在這個神秘的國度裡,駕車隨處遊走,則能夠更加深入地體會到它優美的風姿和令人震撼的歷史遺蹟。千塔之城:開羅行程:開羅市內遊。參觀獅身人面像、金字塔、太陽船博物館和埃及國家博物館。
  • 埃及,亞斯文高壩裡有二萬隻尼羅河鱷魚
    不過亞斯文高壩的受益者是現代埃及人,而不是法老或者某統治者。據說高壩峻工後,亞斯文以北的尼羅河裡已經不再有鱷魚出沒,但高壩裡卻有超過二萬隻鱷魚,想徵服亞斯文高壩的傢伙,還是趁早打消這個主意。◆清晨的尼羅河 幾千年來,古埃及和努比亞以第一瀑布為界,埃及一側土地優良肥沃,努比亞一側崎嶇坎坷,土地多不宜耕種。人們通常將第一二瀑布間稱下努比亞,第二六瀑布間稱上努比亞,即庫施王國。
  • 尼羅河化身「哈皮神」,推動了埃及古老科學和神秘藝術的不斷發展
    根據埃及留存下來的一些碑文上顯示的情況,有些年份尼羅河的泛濫帶來了糧食的欠收,導致埃及災難遍地,人民大規模的死亡。因而,他們在每次的尼羅河泛濫之前都會向哈皮神禱告,希望它可以帶來豐收。而不是災難的來臨。他們還會定期地對尼羅河進行監測,以防備災難的突然到來。根據他們的觀察和監測,發現尼羅河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分為三個階段,生長季,收穫季和洪水季。
  • 尼羅河畔,穿越千年,只為探秘文明古國的埃及!
    尼羅河畔,高大雄偉的金字塔,魔影籠罩的古老神廟,英姿勃勃的少年法老,妖豔性感的女祭司,陰森恐怖的木乃伊,劇毒致命的眼鏡蛇,狼頭人身的阿努比斯神,穿越千年只為探究,這神秘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古埃及印象尼羅河所孕育出最早的文明可追溯至西元前三千一百年(3100BC )左右。
  • 埃及出臺食品進口新規_中國貿易報
    本報訊(記者 陳璐)近期,埃及國家食品安全局((NFSA)發布基於風險的食品進口控制系統的第7/2020號決定。據悉,該決定包含以下法規要求:一是評估出口國主管食品當局的控制措施的條件,作為評估源自該國的進口食品託運貨物合規性的一部分;二是進口食品託運的到達前通知要求以及與進口食品託運相關的可能風險水平的到達前處理規定;三是放行進口食品託運的條件,包括抽樣和實驗室分析以及在扣留後下的放行要求,該決定擬於2021年2月13日生效。
  • 尼羅河之外:古埃及與西方古典世界
    後來知道這些都是羅馬人統治時期埃及的木乃伊,當時的藝術風格更接近於羅馬藝術。這次展覽的四個階段更是清晰地展現了不同時期的文化藝術交流的狀況,將幾個重要的歷史文明聯繫起來。   首先從青銅時代的愛琴海說起。埃及人從公元前2000年開始先後與克裡特的米諾斯人和邁錫尼的希臘人有過交往。克裡特宮殿喜歡從埃及進口原材料以及奢侈品。不僅是通過貿易,當時的王室間也互相贈送禮物。
  • 中國的黃帝就是埃及的法老蠍子王?
    比如「夏」:古埃及人在蘇美爾人鷹翼太陽輪基礎上加掛上雙蛇,標誌著「夏」的概念形成,這個圖案的形成時間最早在古埃及第六王朝佩皮二世的一個浮雕中已經出現。(書中第10頁原話)  第二篇是《早期華夏》,分10個篇章加一個附表,講述古埃及的歷史和中國古代的歷史。主要觀點就是:漢字來源於古埃及文字,中國古代的神農時代、五帝時代、夏朝時代都是古埃及的王朝延續。
  • 埃及尼羅河西岸發現30具木乃伊,有大人和孩子,完好無損
    說起埃及木乃伊,你是不是想到電影《木乃伊》?雖然電影是虛構,但現實生活中木乃伊卻是真實存在的。當地時間2019年10月19日,埃及盧克索,考古學家在當地尼羅河西岸發現了30具保存完好的古代木棺,裡面裝有成人和兒童的木乃伊。圖為現場吸引了無數的圍觀者。
  • 對尋找食物的飢餓生物的記錄,講述尼羅河文明的起源
    梁啓超在1900年寫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指出:「地球上的文明古國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今天主要說的是,尼羅河文明的起源,古埃及文明。尼羅河就相當於中國的黃河。這眾所周知。它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全長6670公裡。之前讀過一本書。記得上面說:「人類的歷史就是對尋找食物的飢餓生物的一種記錄。」
  • 非洲「巨魚」入侵我國,最大可達200公斤,到中國後卻活不過20斤
    但是在我國入侵物種對我們來說卻是一種美食,中國吃貨的力量在全世界都是享有盛譽的,幾乎沒有中國人不敢吃的東西,也沒有我們做不出來的美味,就像之前很火的入侵物種,小龍蝦和牛蛙,這些原本都是來自國外的入侵物種,但是到了中國之後它們卻成為了美食,如今在各大飯店裡都能經常看見售賣小龍蝦和牛蛙。
  • 【埃及政策】埃及出臺食品進口新規
    近期,埃及國家食品安全局((NFSA)發布基於風險的食品進口控制系統的第7/2020號決定。據悉,該決定包含以下法規要求:一是評估出口國主管食品當局的控制措施的條件,作為評估源自該國的進口食品託運貨物合規性的一部分;二是進口食品託運的到達前通知要求以及與進口食品託運相關的可能風險水平的到達前處理規定;三是放行進口食品託運的條件,包括抽樣和實驗室分析以及在扣留後下的放行要求,該決定擬於2021年2月13日生效。
  • 「尼羅河」創造的古埃及,從興起到6次被入侵,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古埃及的地圖與金字塔標識但是說到擁有金字塔的古埃及,它就是一個屬於尼羅河流域的沙地,有人曾說古埃及就是一個不真實的埃及,因為土地是大河送給人民的禮物,並且在這個尼羅河三角洲上肥沃的土地給了他們文明的誕生。並且隨著尼羅河流水一次次地灌溉,這裡無數肥沃的良田出現了,古埃及的文明希望也就此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