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9月03日訊 據市林業局蛇類資源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寧波分布有近40種蛇,其中大多數種類是無毒蛇,常見的毒蛇是竹葉青和短尾蝮。
市中醫院的門診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昨日,6月以來被蛇咬傷的市民達245人,差不多每天有二三人被蛇咬傷。
值得提醒的是,辨別是否為毒蛇,不能籠統地用「頭部是否三角形」、「顏色是否鮮豔」來判斷。最靠譜的辦法是看蛇的行為,如果蛇遇人不躲,則很有可能是毒蛇。
溪石上邂逅劇毒蛇———五步蛇
日前,記者隨野生動物攝影愛好者李超等來到位於鄞州區塘溪鎮上周村的一處生態環境較好的溪流,經過白天的考察,李超認為這裡是蛇的生活區。由於高溫使溪水變淺,溪流底部的巨大巖石裸露出來,傍晚蛇很可能到巖石上納涼消暑。
晚上7點以後,天色漸漸暗下來了。青蛙的叫聲此起彼伏,「有青蛙必有蛇,蛇是青蛙的天敵。」說話間,眼前一根橫臥在溪中的毛竹,擋住了去路,一隻華南湍蛙跳到毛竹上歇息。
正當李超拍完蛙站起來,突然一條蛇進入視線。只見它盤成一團,蛇頭朝天,正在吐著信子。這條蛇的頭呈三角形,長長的鼻尖往上翹,背部有灰黃色的方勝紋。「五步蛇!快拍!」「拍蛇這麼多年,第一次拍到五步蛇。」他們興奮地告訴記者。
常見毒蛇是竹葉青和短尾蝮
記者請教了多名常年奔走在野外的野生動物愛好者,了解到寧波常見的毒蛇是福建竹葉青和短尾蝮,而五步蛇、蝮蛇、眼鏡蛇等毒蛇一般很難被發現。
竹葉青渾身碧綠,身體兩側各有一條白線,頭呈三角形,與身體形成明顯對比的是它那紅色的眼睛,它的瞳孔呈垂直的線狀,頸部稍細,尾部驟然變細,呈焦紅色的,因此又被稱為焦尾巴。竹葉青白天喜歡棲息於山林的巖石上,也喜歡纏繞在樹枝或竹枝上,常在早晨和晚間活動覓食。短尾蝮更加常見,夏秋季節,常在稻田、耕地、溝渠、山林等處捕食鼠、蜥蜴、蛙等,白天晚上都能看到。
寧波分布著近40種蛇
根據市林業局蛇類資源調查報告和野生動物攝影愛好者的實地拍攝記錄統計,寧波總共分布著近40種蛇,其中以無毒蛇居多。
寧波常見的無毒蛇有:黑脊蛇、鈍頭蛇、鈍尾兩頭蛇、赤鏈蛇、黃鏈蛇、雙斑錦蛇、王錦蛇、玉斑錦蛇、紫灰錦蛇、紅點錦蛇、赤峰錦蛇、黑眉錦蛇、頸稜蛇、烏華遊蛇、漁遊蛇、草遊蛇、虎斑遊蛇、中國小頭蛇、臺灣小頭蛇、翠青蛇、山溪後稜蛇、花尾斜鱗蛇、灰鼠蛇、滑鼠蛇、黑頭劍蛇、烏梢蛇、黑背白環蛇等。
寧波分布的毒蛇主要有:竹葉青、短尾蝮、銀環蛇、五步蛇、舟山眼鏡蛇、麗紋蛇等。
被蛇咬後,第一時間查看牙痕
每年的7至9月份,是蛇活動的高峰期,每年的這個時候,被蛇咬傷的人數也是最多的。截至昨日,6月以來到市中醫院醫治蛇傷的市民達245人,差不多每天有二三人被蛇咬傷。
如今,進行戶外活動的市民眾多,做好防範毒蛇的工作十分重要,大家最好穿上高幫鞋和長衣長褲,隨帶登山杖,在雜草較多的地方可以先拿棍子探探路,蛇受驚嚇會逃掉。
一旦被蛇咬傷,需要立即查看傷口。如果傷口上有2個較大和較深的牙痕,一般可斷定為毒蛇。需要立即找一根布條或長鞋帶在傷口上端5-10釐米(靠近心臟的一端)紮緊來延遲毒素擴散,為防止肢體壞死,每隔10分鐘左右,放鬆2-3分鐘,然後用冷水反覆衝洗傷口表面的蛇毒,並迅速送醫。若傷口無牙痕,並在20分鐘內沒有局部疼痛、腫脹、麻木和無力等症狀,則多為無毒蛇咬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