鴆(zhèn)鳥
鴆鳥,是漢族傳說中的一種巨毒鳥,相傳只要把它的羽毛或者鴆便放入酒水中,便可以毒死一個人。鴆鳥還有一個別稱「文血」(光聽這名字就不得不讓人膽寒吧)
鴆鳥生活在我國嶺南(嶺南,是我國南方五嶺以南地區的概稱,大體分布在廣西東部至廣東東部和湖南、江西四省邊界處),鴆鳥個頭稍比鷹大點,羽毛是紫色的,腹部和翅膀尖則是綠色的,在《五經異義》中提到它的毒性並不是天生的而是來源於它所吃的食物中。因為嶺南一帶蛇比較多,鴆鳥喜歡吃陰冷的動物為食,所以蛇便成了鴆鳥的主食了,而毒蛇更是鴆鳥的最愛。
傳說中的鴆鳥
在《草木子》中詳細記載了鴆鳥不畏蛇毒的奧秘。在它吃毒蛇以後,腎臟會分泌出強烈的黏液,把蛇身體中的毒蛇萃取出來,並開始在自身的體內進行再加工,直到把蛇毒全部分解使之毒液流入自己的羽毛當中,多餘的毒素則通過糞便排出。正是因為如此,鴆鳥的羽毛與糞便都含有巨毒,而鴆鳥的肉卻是無毒的,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美物佳餚(防禦模式類似於現今的河豚)。
鴆鳥食蛇
相傳鴆鳥除了吃毒蛇以外,還有另外一個特殊的能力,就是它力量巨大,揮一揮翅膀便可推動一塊一個成年男性都無法挪動的巖石。
在當時的宋人梅堯臣的一首詩中有描述到嶺南獵手謀取鴆鳥的活動。那麼當時的人為什麼要抓這種毒鳥呢?那是因為這種鳥的羽毛毒素可以殺人於無形,眼睛更是可以製成寶石作為當時求親的聘禮價格更是昂貴。
看到這裡,您是否在想,「這種鳥是否真實存在」?那麼我們接下來往下看。
「飲鴆止渴」是我們所熟悉的一句成語。再來就是古時說有五種鴆鳥:祝鳩、鳲鳩、爽鳩、雎鳩、鶻鳩。歷史又記載,當年呂不韋被秦王賜死,用的就是鴆酒。屈原在作品中也提到過鴆鳥,《離騷》中"吾令鴆為媒兮,鴆告餘以不好,是說鴆鳥並不能成為媒鳥。李商隱的"青雀如何鴆鳥媒"可以說以屈原的詩是不媒而合,所以在當時,鴆鳥也被象徵不詳的意思。在《晉書·石崇傳》中記載,當時鴆鳥不得攜帶過長江到北方,古代更是有法律規定鴆毒的使用範疇。
綜上所述,如果說鴆鳥是古人虛構的,那麼這顯然不符合事實。但是在宋朝以後,有關鴆鳥的記載又卻實很少,現今鳥類學上也並沒有它真實存在記錄。那麼,鴆鳥是否真實存在過呢?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