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社恐?社恐又叫社交焦慮,它主要表現為在社交的過程中過分關注外界的負面評價,以及表現出退縮和迴避的行為,進而妨礙到了自己對於人生目標的追求。
對於社恐的一大誤解就是社恐等於內向,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內向是一種中性的性格特點,可能大多數內向的人他的社交需求特別少,但是當他社交的時候他是不害怕的。不過社恐不一樣,社恐怕人,他們害怕被人傷害、他們害怕被說笨拙、他們害怕大家的不理睬。有的時候那種害怕特別真實,真實到會有生理反應,比如心跳加速或者手腳發抖。社恐人可能有一個非常豐富的有趣的內心世界,但是遇到社交場合就會擔心害怕唯恐受到傷害。
那麼人是如何變成社恐的?那是因為惡性循環三階段。
惡性循環的第一階段,恐懼。社恐的人總是擔心自己的表現不夠好,進而會出現恐懼心理,越恐懼越緊張,越緊張越恐懼,於是他們就產生了乾脆放棄和逃走的念頭,但是這樣的念頭又讓他們非常的自責內疚,他們會覺得自己難堪大任甚至於會發自內心的看不起自己。
惡性循環的第二階段,羞恥和自責。他們會持續陷入自己不夠好的念頭而無法自拔,於是這種心情壓抑到最後他們就會自暴自棄,他們會把自己包裹起來,讓自己看起來不好接近,他們害怕得到希望只是因為怕最後的失望,於是他們慢慢的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怨念。
惡性循環的第三階段,憤怒和怨恨。他們會開始覺得這個世界對他們不公,他們開始怨天尤人,開始對身邊所有人都都產生了深深的失望。
那麼如何化解社恐?咱們今天講一下化解社恐的第一大核心武器認知療法。
認知療法第一招認知重塑,社恐的一大毛病就是內心戲太多,可能聚會還沒開始,人還沒有來齊,他們就會認定別人不會喜歡他們,那麼這種內心戲在心理學意義上其實是一種認知扭曲,他們犯了高度概括和提前預設的錯誤,我們要做的就是抓住這些認知上面的錯誤。舉個例子,我有一個朋友他小時候被全班同學取笑過,那麼就造成了他這種認知上的錯誤,後來我問他你上次被取消是多久以前?他回答十年前,但是之後的十年他從來沒被取笑過,他用了百分之90的力量去防備那極少數的百分之10,卻反而忽略了百分之90都是好人。
認知療法第二招改變錯誤歸因,社恐還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雙標,他們對自己非常的雙標,他們傾向於把自己的成功歸結於外界,把失敗歸結於自己,自己的優點他們無限的忽視,卻把自己的缺點無限的放大,那麼我們就要改變這種錯誤的歸因方式,以更加合理理性的方式看待自己的成功與失敗,優點與缺點。
而除了由外而內的改變之外,還需要由內而外的改變,這就用到了破解社恐的第二大核心武器暴露療法。我們可以把社恐的事情列一個清單,從易到難開始排序,比如說做個自我介紹、打電話給不那麼熟悉的朋友出去玩、當眾發炎等等,然後從最簡單的事情開始做起,比如說開始和人有眼神的交流和接觸,然後一點一點的去加大難度,一點一點去突破極限,那麼我們的心就會越來越堅強,所以化解社恐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直面恐懼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