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諾福韋酯治療慢性B型肝炎: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誘發因素是什麼?|...

2020-12-04 醫脈通

替諾福韋酯治療慢性B型肝炎: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誘發因素是什麼?| AASLD 2020

2020-11-12 來源: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導讀


長期使用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治療慢性B型肝炎(CHB),對腎功能和骨礦物密度有一定的不良影響。本研究旨在調查使用TDF至少1年的CHB患者的氮質血症、低磷血症、蛋白尿和骨質疏鬆發生率及影響因素。


摘要號:813

替諾福韋酯治療慢性B型肝炎: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的誘發因素是什麼?


研究方法:共納入636例患者(男性406例,中位年齡52歲,28%HBeAg陽性),包括517例非肝移植CHB患者和119例肝移植患者,患者使用TDF的中位時間為48個月(12~120)。本項研究使用的數據來自患者檔案和醫院自動化系統。


從2008年開始,在每個2年期間評估患者開始治療的年齡。在治療開始和隨訪結束時測量腎小球濾過率(GFR)、血清磷和蛋白尿,並在末次隨訪時確定出骨質疏鬆患者。對存在合併症(糖尿病、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患者的參數分別進行評估。


研究結果:517例非肝移植患者中,400例為非肝硬化,78例為代償性肝硬化,39例為失代償性肝硬化。隨訪結束時,患者的病毒學(HBV-DNA陰轉)和生化(AST-ALT恢復正常)應答率分別為96%和92%。


患者開始TDF治療的年齡從2008年的41±12.1歲增至2018年的47.6±13.9歲(p<0.01)。TDF治療前後,非肝移植組GFR<60 mL/min的患者比率分別為5%和10%,肝移植組GFR<60 mL/min的患者比率從12%增加至23%(p<0.05)。治療前後,非肝移植組血清磷水平<2.5 mg/dL的患者比率分別為5%和18%,肝移植組分別為8%和38%。


開始TDF治療後,低GFR和低磷血症最常見於年齡>60歲、失代償性肝硬化和肝移植患者。38%的糖尿病患者、51%的高血壓患者、41%的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在開始TDF治療後檢測到出現低磷血症、低GFR、蛋白尿或骨質疏鬆。



研究結論:CHB患者開始TDF治療的年齡逐漸增加。年齡>60歲、失代償性肝硬化、肝移植和非肝臟合併症患者,發生與TDF治療相關的低GFR和低磷血症的機率較高。


鎖定醫脈通肝臟科(medlive-hepatology),查看更多AASLD 2020熱點資訊!


文獻索引:Kapar C, Çavuş B, Atasoy A, et al.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in chronic hepatitis B:what are the triggers of drug-related adverse effects? AASLD 2020 Abstract 813. Hepatology.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摘要】為了實現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為重大公共衛生威脅」的目標,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和肝病學分會於2019年組織國內有關專家,以國內外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礎和臨床研究進展為依據,結合現階段我國的實際情況,更新形成了《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為慢性B型肝炎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 B肝替諾福韋酯有效性,肝功能持續改善,抗病毒作用十分明顯
    B肝替諾福韋酯有效性,肝功能持續改善,抗病毒作用十分明顯這是一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針對83名慢性B肝(CHB)使用TDF為期2年的隨訪跟蹤試驗,這項試驗結束於2014年9月,並與2015年發表在《中國全科醫學》第34期上,感興趣的可以去查證。將83名CHB分為2組,2組均是單獨使用TDF,並觀察使用TDF後的24周效果。
  • 免疫治療相關不良反應及處理
    細胞毒類藥物:可以抑制T細胞的增殖,常見的藥物有黴酚酸酯類(用的比較多的是驍悉),還有甲氨蝶呤、環磷醯胺,但是後兩種副作用比較大,一般會在關節炎、腎損傷的時候使用,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骨髓抑制,誘發感染。HBVDNA定量不高,但HBsAg(+)和/ 或HBcAb(+),也推薦在第一次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使用前先給予抗病毒治療(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酯),並定期監測HBV-DNA 和HBV 表面抗原和抗體;對於合併C肝感染者,無需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s 治療的同時接受DAAs 或幹擾素抗病毒治療,但仍需定期監測HCV-DNA 水平。
  • 急性肝炎會轉為慢性嗎 出現這些症狀需要留意
    急性肝炎會轉為慢性嗎 出現這些症狀需要留意 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患上了肝炎對病人的身體會產生很大的不良影響。慢性B型肝炎具有高度傳染性,主要來自急性B型肝炎久治不愈,持續半年以上轉化而來的。由於慢性肝炎的症狀或輕或重,有時很容易被忽視!慢性肝炎的治療難度更大、時間更長。
  • 慢性B型肝炎知多少 深圳中醫院 肝病專科 童光東 主任醫師—尋醫...
    慢性B肝病毒感染在全世界流行,約佔世界人口的5%,但是地區差異明顯。美國和西歐的感染率較低,只有0.1%-2.0%,地中海國家和日本為2.0-8.0%,東南亞和南撒哈拉地區感染率最高,為8.0-20.0%。2006年我國B型肝炎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現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約9300萬人,其中慢性B型肝炎患者約2000萬例以上。
  • 範可尼症候群及低磷骨軟化症換用丙酚替諾福韋治療 1 例
    B型肝炎病史 10 餘年,服用拉米夫定(賀普丁)2 年,治療後複查B肝 DNA 轉陰,在醫生指導下停藥,7 年前患者複查B肝 DNA 定量升高,出現病毒反跳,曾服恩替卡韋抗病毒治療數月,效果不佳,訴行抗病毒藥物耐藥分析提示 ETV 耐藥或中敏,ADV 敏感,再次服用賀普丁 100 mg po qd 聯合阿德福韋酯 10 mg po qd 至今。
  • 肝纖維化診斷及治療共識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診斷模型大多來自慢性B型肝炎(CHB)和CHC,且只對無纖維化或有極重度纖維化的患者有價值,對中間程度肝纖維化和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纖維化分期的預測價值尚不盡人意。目前,較簡單且有臨床應用價值的主要有APRI[APRI=AST×100/PLT]和 FIB-4[FIB-4=(年齡×AST)/(PLT×ALT 1/2)]。
  • 2020年7月28日世界肝炎日,盤點肝炎最新研究進展
    為號召全社會共同關注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我國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確定了宣傳主題:「積極預防,主動檢測,規範治療,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號召公眾積極主動接種肝炎疫苗,主動進行體檢了解肝臟健康狀況,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規範的抗病毒治療,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 袁正宏/應天雷團隊在動物實驗中取得一項B肝治療研究成果 利用...
    B型肝炎(簡稱B肝)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據估算約有9000萬B肝病毒慢性感染者,佔全球總數(2.6億)的三分之一。B肝病毒慢性感染是導致肝臟疾病的常見原因,我國原發性肝癌患者中由B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比例高達80%以上。然而,目前批准用於慢性B肝治療的核苷類藥物和幹擾素只能抑制病毒複製並不能有效地清除B肝表面抗原。
  • 肝炎都是由什麼情況導致的呢?
    肝炎都是由什麼情況導致的呢? 【山東省立醫院肝膽外科醫生李洪光】 肝炎的產生總是會讓人不安,不適,充滿擔心和恐懼,而發生肝炎以後病人應該了解的是其產生的因素,這樣才能有效的治療疾病,將基本儘快的扼殺掉。所以今天我們在下文中為您對肝炎的發生原因做了具體的介紹,希望能幫助到您。
  • B肝藥物聯用方案,不同作用機制,48周表面抗原陰轉率是9.1%
    相比當前B肝治療誤區,包括各種偏方、驗方甚至以身試藥,其實都是由於對《中國慢性B肝防治指南》缺少了解,還有就是對規範抗病毒藥物存在誤區造成的。實際上,抗病毒藥物並不是每一位B肝感染者都需要立即使用,這種藥物在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階段,也是有嚴格標準來選取試驗對象。
  •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為什麼要用四種以上藥物?
    慢性心力衰竭為什麼要用四種以上藥物現代醫學認為,對於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需要通過強心、 利尿、擴血管來改善症狀,還要抑制神經內分泌系統過度激活、改善心室重構以消除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病基礎。要達到這一治療目標,往往採取多種藥物聯合應用,運用強心藥來激發心臟的舒縮功能,運用利尿藥來消除水腫,運用擴血管藥為心臟提供更多的血液供應。
  • 治療慢性胰腺炎疼痛的3類藥物
    目前在許多西方國家,長期使用阿片類製劑治療CP患者的疼痛非常普遍,儘管嗎啡及其類似物的鎮痛效果很好,但應避免將其作為一線藥物使用,因為長期服用可導致成癮及痛覺過敏,加重疼痛症狀。有研究發現嗎啡和可待因能引起肥大細胞的激活和脫顆粒,甚至可引起患者炎性反應和疼痛加重。
  • 腎病專家莫主任,哪些因素可誘發尿毒症?如何治療?
    尿毒症(亦稱終末期腎病)是慢性腎臟病的共同結局,但並非所有的慢性腎臟病都發展到尿毒症。那麼,哪些因素可誘發尿毒症呢? 誘發尿毒症的4大因素腎病是導致尿毒症的主要原因,早期腎病患者由於不重視生活習慣,往往會加速病情的發展,特別是熬夜、工作勞累、暴飲暴食等不良習慣,更容易造成尿毒症的發生。
  • 慢性腎病藥物治療的重大突破:DAPA-CKD研究揭曉
    慢性腎病藥物治療的重大突破:DAPA-CKD研究揭曉 2020-08-31 1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世界肝炎日:成人是否需要注射B肝疫苗?
    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確立的「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題是:積極預防、主動檢測、規範治療、全面遏制肝炎危害。那麼,哪些人需要注射B肝疫苗?成人是否也需要注射B肝疫苗?人們對肝炎的認識有哪些誤區?哪些人需要注射B肝疫苗?
  • 慢B肝治療新趨勢:ALT正常時也需要抗病毒治療
    會上,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廣東省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彭劼教授向同道們介紹了2019年版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治療新趨勢,解讀了慢性B型肝炎(下簡稱慢B肝)患者ALT正常時,抗病毒治療的指徵和循證醫學證據。ALT即丙氨酸轉氨酶,是反映肝臟炎症最敏感的指標。1%的肝細胞損傷,可以使血液中ALT的濃度升高一倍。
  • 罕見病例:戊肝引起的急性黃疸型肝炎
    前言病毒性肝炎是指由嗜肝病毒所引起的肝臟感染性疾病,病理學上以急性肝細胞壞死、變性和炎症反應為特點。臨床表現差異很大,包括無症狀和亞臨床型(隱性感染)、自限性的急性無黃疸型和黃疸型肝炎,慢性肝炎以及少數發展為重症肝炎、肝衰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