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少玲通訊員 林惠娜
南方進入汛期以來天氣複雜多變,氣象預報的難度也加大了,往往會出現預報不準確的情況,比如23日明明預報廣州會有大雨,結果一整天卻都沒怎麼下雨。
你準備好下雨,可它偏偏不下
天氣預報為什麼會有誤差,影響天氣預報準確性因素有哪些,哪類天氣的預報準確率高,哪些是難以精確預報的,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專訪了廣州氣象臺的氣象專家,為大家講解「天氣預報那些事」。
受訪對象:廣州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李懷宇
預測科學不可能完全準確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天氣預報為什麼會有誤差?
李懷宇:天氣預報屬於預測科學,從科學規律講,預測科學不可能完全準確或者永遠準確,天氣預報同樣如此。
現在的科技水平,特別是對整個大氣,甚至對現在整個氣侯系統的了解程度,決定了天氣預報不可能完全準確,肯定會有一定的偶然性。這也是我們的科學技術所決定的,包括氣象科研水平、對整個大氣運動的認知、技術水平、裝備水平,還需要有更大的超級計算機,觀測站還必須要更加精細,同時還需要更多的雷達、更多的衛星來進行探測,當然還需要更多的國際合作。
大氣是無國界的,所以需要全球的氣象工作者共同努力來提高氣象預報的準確性。
天氣變幻莫測,要準確預報並不容易
預報天氣主要有三大難點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影響天氣預報準確性因素的有哪些?
李懷宇:天氣預報看似簡單,實際上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諸多環節,每個環節的發展水平都會直接影響預報精準度。預報天氣時主要有以下三大難點。
難點一:人類尚未完全掌握大氣運動規律
大氣運動的每一個環節都存在某些不確定性,不可能每一次的預報結果都與實際一致。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率,現在仍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大氣是混沌的,很小的波動也可能產生巨大的湍流。正是由於大氣的千變萬化,人類至今尚未完全認識和掌握大氣運動規律。
天氣預報屬於診斷預測科學。對天氣情況進行診斷預測,其準確性隨著科技發展和人類認識的進步呈逐步精確的趨勢,準確率不斷提高,但也不可能完全準確。就像醫生看病一樣,以前只是單純地靠把脈等診斷,現在科技發達了,有了CT、B超等科技儀器,準確性大大提高,但仍會有不準確的情況出現。雖然沒有百分之百的準確,但氣象工作者依然要有百分之百的努力。
難點二:監測預報預警能力仍存在薄弱環節
氣象監測能力還不能完全適應預報預測和服務的需求,一些局地性的災害性天氣由於監測站網的密度不夠,往往捕捉不到,以至於漏報。
一些災害性天氣的客觀預報還沒有非常有效的方法,對一些重要天氣氣候事件形成的機理認識還很有限,特別是短時臨近災害天氣預報預警能力還比較弱。
廣州位於我國的南部沿海,天氣氣候覆雜多變,影響天氣的因素比較獨特,天氣現象和災害種類多,存在著難以全面準確預報的客觀因素;一些突發性氣象災害如颱風、暴雨、雷電、大風、冰雹等,其發生發展規律複雜,廣州市乃至我國在這些方面的監測預報預警能力還相對薄弱;數值預報產品解釋應用和各類新型氣象資料應用能力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氣要素預報的精細化和準確率。
難點三:預報人員素質決定天氣預報準確率
預報預測準確率的提高,要依靠科技進步,但同時也要重視發揮預報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應採取多種方式提高預報人員的技能與素質。
美國大氣研究中心(NCAR)的評估報告曾指出,優秀的預報人員在天氣預報中所起的作用,相當於數值預報模式10-12年改進的效果。培養高素質的預報人員並在預報中充分發揮其作用,對於預報預測準確率的提高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天氣預報的準確率正在不斷提高
冷空氣、高溫、颱風的預報準確率較高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哪類天氣的預報準確率高?
李懷宇:冷空氣、高溫、颱風等由較大尺度天氣系統造成的天氣,預報準確率比較高。
龍捲風、冰雹、局地暴雨的預報能力有待提高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哪類天氣是難以精確預報的?
李懷宇:就目前的監測預報預警能力而言,一些中小尺度的突發強對流天氣的預報能力還有待提高,比如龍捲風、冰雹、局地暴雨等。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鄧偉東
審籤 | 鄭宗敏
實習生 | 趙妙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