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剛開始亂戰的時候,各國飛行器發展的都不是很成熟,而且都是一些早期輕型機型,少有非常靠譜的大型機,大多是用木材、金屬骨架等用布料蒙皮後組成,對飛行員的保護也是少之又少,幾乎是讓飛行員們光著屁股就上戰場了,連把槍都不給配,畢竟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偵查,也少遇到能對自己構成威脅的事情。
隨著敵我雙方對飛機應用的越來越頻繁,飛行員們經常能在天上見到的同行,總不能地面、海上都打生打死的,在空中就互道早安,所以一些飛行員們開始自帶手槍或者其他自衛武器(漁網、磚頭等)以求在近距離擊斃敵軍或者是敵軍的引擎,慢慢的隨著技術的進步飛行員們又帶起了威力更大的步槍、馬槍(短)和機槍。
在天空中飛翔的飛機天然的對地面有著壓制性的優勢,一些腦袋活泛、不甘寂寞的飛行員開始在飛機上攜帶手榴彈、石頭,等到飛到敵軍營地上空時就直接用手投擲出去,雖然不一定能造成多少傷害,但卻很噁心人,這也是後來轟炸機的原型,而缺少防空武器的地面部隊就只能望「飛機」興嘆了。
早期駕駛飛機的飛行員路子都非常野,飛機也是用膠合板跟帆布拼湊成的,飛行員一個個膽都挺肥的,隨身就帶著把手槍和幾枚手榴彈啥的,在天上遇到敵軍同行就拿手槍互射,路過敵軍陣地就扔幾枚手雷聽響,後來這些傢伙為了擴大戰果,乾脆就研製出一種專門用來對付地面敵人的鋼鐵飛鏢。
這種規格並不是很大的鋼鐵飛鏢、鐵箭,一時間成了各國的新寵兒,堪稱弱版「上帝之杖」,一直到威力更大的炸彈被造出來之後才拋棄不用。
三種航空飛鏢
激烈的戰爭催化了這種缺德武器的應用,很快各國部隊就開始成建制的裝載這一類武器,並由專門的作戰員用飛機上的投彈架投放這種特殊的航空飛鏢,當然,就以一戰爆發時尚幼稚得可憐的飛機來說,一艘飛機也攜帶不了多少,一般也就帶個一兩箱(一箱500枚)。
不得不稱讚人類在屠殺同類上的聰明才智,這種箭頭並不是很尖銳的鋼鐵飛鏢在從數千米的高空墜落下來後,產生的力量足夠釘穿鋼盔。
這種武器幾乎就是後世集束炸彈的早期版本了,這玩意兒在當時要比炸彈好使一點,畢竟為了保證飛機能多攜帶幾發炸彈,每一枚炸彈的尺寸和重量其實都不大,也就是比手榴彈強一些,威力確實有限,不能指望這個時期的航空炸彈能像後世那樣摧毀敵人的堅固工事。
而這種航空飛鏢雖然也無法摧毀敵人的工事,但這玩意一次最少也能帶上個500枚,從天空上扔下來以後也不會有任何聲音,能悄悄地為敵人帶去死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