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能力決定了孩子以後的學習能力!
閱讀一直是教育人最為主張的一件事情。甚至有人提到,閱讀是一種自我思考、自我成長的光合作用,閱讀素養是孩子必備的素養。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無論是媒體還是學校再次聚焦兒童閱讀素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於4月18日上午剛剛發布了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率調查報告。調查報告一經公布,有媒體就以」每年只讀8本書,你的孩子將被高考淘汰」為題,做了相關報導,這一結論在家長圈迅速傳播並震驚了非常看重高考的家長們。
不愛閱讀的孩子,真的會被高考淘汰嗎?不會閱讀的孩子,到底會輸在哪兒?
在剛發布的全國國民閱讀率調查報告,一項統計顯示:
14—17周歲未成年人課外圖書的閱讀量為11.57本,比2016年的9.11本增加了2.46本;往年的增長幅度一般在5%左右,像今年這樣接近30%的大幅增長是史無前例的。
14—17周歲青少年圖書閱讀率為90.4%,較2016年的88.2%提高了2.2個百分,成功邁過90%這一大關!
這史無前例的增長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可以在近期的教育改革裡找到答案。
在2017年, 國家教育部先後出臺了有關高考的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加分項目瘦身與自主招生三個重磅文件,引起社會極大關注。
教育改革,得語文者得高考!
在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
數學的命題方式會大改,更強調閱讀題目的能力。語文不好,閱讀能力不強,孩子連數學題都看不懂!
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因此,說得語文者得高考一點都不過分!
愛閱讀的孩子,才能有真正優異的語文成績!
學語文,其實就是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閱讀是語言學習的前提,不喜歡閱讀的孩子學不好語文。語文考試考的是孩子的語感和作文能力,大量閱讀的孩子語感強,寫出的作文也更優秀。
01
看書≠閱讀
也有家長常說,我家孩子看了那麼多書,可是語文成績也沒提高,作文也還是那個樣子。
這時的你,可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覺得看書=閱讀。只要孩子安靜地捧著一本書,你就開始腦補,知識都蹭蹭地往他腦子鑽的畫面。
看書≠閱讀,看書只是娛樂和獲取信息的方式,而閱讀是一種具有吸收、賞析的思維過程,是一種大部分人都不具備的能力。
如果放任孩子自己選書,很多孩子會選擇字少的漫畫類書籍。而且,會長期選擇同一類型的讀物。
讓孩子隨心所欲地選書,很有可能導致大量無效閱讀!
讓家長完全憑自己的喜好選書,又會陷入另一個誤區。家長們會給孩子們選擇經典名著,卻不知道大人眼裡的「有意義」,往往就是孩子眼中的「沒意思」。
逼孩子看他根本不感興趣的書,肯定也是無效閱讀!
「閱讀是一種智力勞動,有勞動就會有收穫。但是,不適合孩子閱讀的經典、名著、好書,有時候不僅起不到好作用,而且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02
專家支招: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
1
家長要做好三個角色
王志庚(國家圖書館少年兒童館館長):提高閱讀素養,對孩子而言,要早讀多讀,讓孩子多接觸不同類型的圖書。對家長而言,要做好三個角色。
第一,家長要是一個讀書人,自己要喜歡買書看書,身教勝於言傳,孩子自然也會愛上讀書。
第二,家長要做一個朗讀者,給孩子聲情並茂地去演繹書。朗讀很重要,家長的聲音是有質感和感染力的,促進孩子對故事的理解。
第三,家長要做一個對話者和提問者。閱讀之後,家長要和孩子聊聊天,問問孩子「你覺得故事怎麼樣啊?」讓閱讀中的間接經驗和生活發生關聯。
閱讀不是簡單地去讀書,而是一個用書的過程。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對話和提問,是兒童一個輸出的過程,孩子會有邏輯和情感的投入,這種閱讀之後的思考和表達,實際上對兒童的成長是最有用的。遠遠比只知道書中是一個什麼故事更重要。
真正的閱讀是幫助孩子建構思維並且能表達出來,讓孩子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能夠尊重別人的觀點,這就是家長作為對話者和提問者的作用。
2
要抓住童年黃金閱讀期
高峰(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校長):大量事實與數據說明,人生的黃金閱讀在童年——抓住了童年的閱讀,就解決了一生的閱讀,就打開了全民閱讀之門。而不愛讀書,則與在童年時期沒有建立起閱讀的興趣、習慣和積累起一定的閱讀量有高度相關性。
小時候就不喜歡讀書,到了成人世界,就很難建立起讀書的興趣和習慣了。有一個調查數據,成年人群中喜歡買書、讀書、藏書的人,90%以上是在童年時期就已經形成了閱讀的習慣,並終生喜歡閱讀。也調查了不喜歡買書、讀書、藏書的人,也是90%以上的人是在童年時期就沒有閱讀的習慣,所以一生都難以建立起閱讀的興趣。
3
三個步驟讓孩子愛上閱讀
王子君(作家、編劇、冰心散文獎獲得者):培養閱讀素養,首先要發現孩子的興趣,或說求知慾。每一個孩子的興趣是不同的,要針對這種不同選擇最容易引起孩子興趣的閱讀內容。
孩子在兒童時期的閱讀可能在記憶裡不會長久,但實質卻已經潛移默化在他幼小的心靈,成為他將來的某種潛質。
其次,關於激發孩子的興趣,要根據孩子的注意力特點誘導閱讀。無論讀什麼,童話、文字、繪本……都離不開講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要多問為什麼,要循循善誘,要聲情並茂,以啟發他們思考,增強情感的感染力。
最後,找到激發孩子興趣的方式。家長給孩子講故事可能是一種普遍的且行之有效的培養閱讀素養的方式。因為家長是帶著感情的,親情的因素起著天然的感應作用。
4
不要用應試心理去指導孩子閱讀
劉德水(北京市語文特級教師):以答對題目、獲得高分的應試心理去指導閱讀,實際上已經步入了閱讀的誤區,與閱讀的本質相悖,也與試題考查的目標相悖。
讀到一篇充滿新知的文字,如不能期期以知識為務求,而一味耽心於應試得失之間,沉湎於分數高低之境,以致精神恍惚,全無所見,正如運動員甫一上路,便只想著領獎臺上的金牌,其結果必是與金牌失之交臂。
老子云:「聖人外其身而身存,後其身而身先,以其無私,故能成其大私。」良有以也。欲求高分者,實在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焉。
附:小學生閱讀書單推薦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當孩子愛上閱讀,將獲得最有益身心的給予,並學會愛的方式,懂得愛自己、愛他人。今天小語也分享給大家一份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書單。
第一學段:一至二年級
推薦閱讀(15本)
1.《小豬唏哩呼嚕》(小布頭叢書) 孫幼軍著
2.《大個子老鼠小個子貓》 周 銳著
3.《小老虎歷險記》 湯素蘭著
4.《親愛的笨笨豬》 楊紅櫻著
5.《吃黑夜的大象》 白 冰著
6.《小巴掌童話百篇》 張秋生著
7.《三毛流浪記》 張樂平著
8.《小腳丫圖畫書系列》 張美妮編
9.《八點猴和狐狸皮褲》 張彥平著
10.《弟子規》 李毓秀著
11.《三字經》 王應麟著
12.《安徒生童話》 [丹麥] 安徒生著
13.《格林童話》 [德]雅科布·格林、威廉·格林著
14.《伊索寓言》 [古希臘]伊索著
15.《愛麗絲漫遊奇境》 [英]劉易斯·卡羅爾著
第二學段:三至四年級
推薦閱讀(20本)
1.《皮皮魯傳》《魯西西傳》 鄭淵潔著
2.《烏丟丟的奇遇》 金 波著
3.《怪老頭兒》 孫幼軍著
4.《大林和小林》 張天冀著
5.《高士其科普童話》 高士其著
6.《管家琪幽默童話系列》 管家琪著
7.《中國古今寓言》 穆 劼著
8.《金波兒童詩選》 金 波著
9.《草房子》 曹文軒著
10.《十萬個為什麼》 廣西教育出版社
11.《淘氣包馬小跳系列》 楊紅櫻著
12.《長腿叔叔》 [美]簡·韋伯斯特著
13.《我要做好孩子》 黃蓓佳著
14.《西遊記》 吳承恩著
15.《科幻故事大世界-天外來客》 金 濤著
16.《中國民間故事》 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17.《中外名人故事》 光明日報出版社
18.《中華上下五千年》 寧夏少年兒童出版社
19.《吹牛大王歷險記》 [德]埃·拉斯伯、戈·畢爾格著
20.《一千零一夜全集》(全6冊)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第三學段:五至六年級
推薦閱讀(20本)
1.《稻草人》 葉聖陶著
2.《寄小讀者》 冰 心著
3.《三國演義》 羅貫中著
4.《水滸傳》 施耐庵著
5.《論語》 孔 子著
6.《希臘神話》 [德]施瓦布著
7.《小王子》 [法]聖埃克蘇佩裡著
8.《王子與貧兒》 [美]馬克·吐溫著
9.《窗邊的小豆豆》 [日]黑柳徹子著
10.《湯姆·索亞歷險記》 [美]馬克·吐溫著
11.《魯濱遜飄流記》 [英]丹尼爾·笛福著
12.《哈利·波特》系列 [英]j·k·羅琳著
13.《愛的教育》 [義大利]亞米契斯著
14.《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美]海倫·凱勒著
15.《福爾摩斯探案集》 [英]柯南·道爾著
16.《少年全球通》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17.《昆蟲記》 [法]法布爾著
18.《外國歷史故事》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19.《莎士比亞戲劇故事》 [英]查爾斯· 蘭姆、瑪麗·蘭姆著
20.《世界上下五千年》 寧夏少年兒童出版社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轉發只需1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