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還來源於7月21日,前火箭少女成員Yamy在社交平臺公開了自己經紀公司會議的錄音。錄音當中,老闆徐先生當著員工的面不斷怒罵她:
隨後Yamy還發表了一篇長文,控訴自己老闆徐先生在過去2年年不斷打壓指責她。
「在員工大會上號召大家一起羞辱我,說我醜到讓他忍不了,嫌我沒有價值,逼迫與會者認同他的種種觀點」。
2年的打壓下,她精神衰弱,甚至覺得自己只要有問題,第一時間便就是自己的過錯,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從而讓她產生恐懼與自卑。
(Yamy)
通過Yamy的經歷,引起了一個話題---職場PUA,不少人認為她這種經歷便是典型的職場PUA,而且他們也紛紛表示自己也遭受類似的經歷。
職場PUA,到底有多普遍?
據近日所發布《2020年白領生活狀況調研報告》,大約有63.65%的受訪者都經歷過職場PUA,這個數據也有一些爭議性,因為職場PUA受到一定主觀意識所主導。
對於職場PUA,大部分都含糊不清,這種是由感情PUA延伸而來。
主要是通過上司或同事一些言行、套路來不斷對員工隱形的精神控制,從而不斷打壓員工的自尊與自信,並使其失去自我判斷能力,因此員工必須不斷加倍努力來獲得對方認同。
(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截圖)
很多人也有所疑惑,是不是遇到上司的批評,就是職場PUA呢?
事實上,正常的批評,大多數都是針對具體事情,畢竟衝突是解決問題的一部分。
但若脫離事情進入了人格羞辱,通過長期的否定,摧毀下屬信心,不斷有意隔斷對外的新系統路,從而迫使對方在自己擺布之下,很明顯這就是PUA。
(數據來源《智聯招聘》)
比如「離開公司,你自己就是一個垃圾!」
比如「對你那麼苛刻,主要是因為想把你培養!」
比如「在我手下工作,是你的福報!誰會要你呢?」
.......
慢慢地,通過不斷否定,員工開始自我否定,認為自己事情做錯是自己的禍,從而不斷對上司進行唯唯諾諾。
時間一長,自己總是懷疑自己,總覺得自己對上司、公司有愧,即便加班加點工作沒有怨言,就想著獲得肯定,於是時間一長,越難以將工作做好,便陷入了「惡性循環」。
末日場景,是操縱者打壓時最常用的武器
事實上,很多上司未必是進行PUA,只是在一種輕視人格尊嚴,講求弱肉強食的氛圍下,從而去追求這些所謂的「企業文化」。
如何擺脫別人對你生活隱性控制?
關於PUA,事實上心理學就曾有一個術語----「煤氣燈效應」。
所謂的煤氣燈效應,主要是一種情感控制,操縱者挖掘歷史,讓你相信你自己記錯、誤解以及曲解自己行為與動機,讓你在意識中產生懷疑,逐漸讓你感覺脆弱與困惑。
在PUA關係,無論是操縱者,還是受害者,都是煤氣燈操縱的本質。
操縱者需要保持自我和握有實權感覺,被操縱者總是需要讓操縱者去定義自己現實世界,期望自己得到認可。
要想結束這段關係,隨時關掉煤氣即可
只要你拒絕參與、避免跳入操縱者設定的規則,自己必須要有個清晰的認知,保持自我,保護自己前提下繼續共事。
若真的需要離開,也無需猶豫害怕,相信自己可以擺脫。
永遠記住一點:---任何人只能討論具體對錯,但無權否定我的人生。
(日劇《LEGAL H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