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俗稱「小柴」比賽)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青少年專業音樂比賽,包括鋼琴、小提琴、大提琴三個項目,1991年由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明星協會」發起創辦,這個協會的成員大多是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獲獎者。創辦者希望通過舉辦這一賽事,發掘和進一步培養世界各國具有音樂天賦的青少年。首屆比賽於1992年在莫斯科舉行,第2屆至第9屆比賽先後在仙臺、聖彼得堡、廈門、倉敷(日本)、水原(韓國)、蒙特勒—沃韋(瑞士)、莫斯科、新西伯利亞舉行。在過去的9屆比賽中,已有來自32個國家的1000多名選手參加了比賽,2500多名選手提交了參賽申請。
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是被列為國際四大音樂比賽之一的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其它三大比賽為:波蘭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美國範?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和英國利茲國際鋼琴比賽)的組成部份。這項全世界規模最大、具有極大影響力和號召力的賽事具有以下特色:
1、形式獨特,比賽在不同的國家舉行;
2、與舉世聞名的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關係密切,其獲獎者將受邀參加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
3、參賽選手人數眾多及高水準的表演技藝;
4、評委會由歷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獲獎者組成。
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目的在於教育培養人才,比賽為年輕選手們提供了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向廣大聽眾展現其表演才華(歷屆比賽的聽眾超過10萬名)、熟悉其他參賽者的表演藝術、傾聽音樂界權威人士和評論家的意見。賽後未來明星們倍受關注,獲獎者將獲取獎學金、錄製CD和錄影帶。他們還週遊俄國、日本、中國、美國、英國、義大利、韓國、德國、克羅埃西亞、波蘭等國,受邀參加由「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明星協會」主辦的柴可夫斯音樂節活動,並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大會廳、Bolshoi大戲院、日本仙臺三得利(Suntory)大會廳等著名的音樂大廳裡演奏。鋼琴桂冠者還獲準彈奏柴可夫斯基博物館內的大師鋼琴。
著名鋼琴家郎朗曾獲得1995年第2屆比賽鋼琴組的冠軍;2002年第四屆比賽中,我國選手張昊辰獲得鋼琴組冠軍,楊曉宇、田博年分獲小提琴組和大提琴組的冠軍;2009年第6屆比賽中,黃楠松(音)獲得鋼琴組金獎;2012年第7屆比賽中,曹博來同學獲得鋼琴比賽銀獎。
比賽類別:鋼琴、小提琴、大提琴
比賽地點: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
比賽時間:2017年6月15日-2017年6月25日(共計11天)
報名截止時間:2017年4月15日
備註:報名資料需要至少5-10個工作日通過國際快遞到達境外組委會進行審核,建議選手提前15個工作日報送資料到中國華夏文化集團蘭喬聖菲文化傳播,以免延誤。
參賽要求:面向出生於2000年6月15日之後的青年音樂家開放,國籍不限;
特殊情況下,超過年齡要求一點的選手如果想要參加比賽,需要提前諮詢組委會,由組委會做決定;
往屆比賽的參加者,本屆比賽開始時年齡不超過17歲仍可參賽。
獎項設置:評委匿名投票,一等獎必須頒發:
一等獎:5000美金,金牌,證書,獲勝者頭銜,獎盃;
二等獎:4000美金,銀牌,證書,獲勝者頭銜,獎盃;
三等獎:3000美金,銅牌,證書,獲勝者頭銜,獎盃;
四等獎:2000美金,證書,獲勝者頭銜;
五等獎:1500美金,證書,獲勝者頭銜;
六等獎:1000美金,證書,獲勝者頭銜;
備註:
所有獎項均有可能平分;
獎金按支付當天的匯率以盧布的形式頒發;
另有特別獎項頒發給選手,教師和伴奏;
如果組委會在比賽後舉辦音樂會巡演,獲獎選手必須在音樂會上表演;
獲獎選手如果想要參加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莫斯科),組委會可以提供特別推薦信。
參賽曲目:所有曲目需背譜演奏。提交的曲目不得更改;
比賽中僅限表演公開出版過的曲目,如演奏其他曲目請提供原版官方曲譜,不接受選手所作曲目;
預選視頻要求:
視頻中的曲目與正式比賽第一輪中的曲目相同。選手可以發送視頻連接,或者將視頻以以下格式(DVD, USB, flash-drive)發送。比賽中可以表演與預選時相同的曲目,但需滿足下列曲目要求。視頻中的曲目順序必須跟報名表中的曲目順序相同。視頻的總表演時長不超過2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