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研究人員發現,VR對於疫情隔離有積極心理影響

2020-12-03 電科技

毫無疑問,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大幅度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不僅正常的社交聚會無法開展,也影響了很多家庭的假期旅行計劃。 

值得慶幸的是,正逐步邁向成熟的VR技術能夠幫助人們擺脫沉悶的現實。義大利研究人員最近發表的研究論文顯示,通過VR社交平臺與朋友一起活動、看音樂會、玩遊戲或「拜訪」世界其他地方,實際上會對用戶的幸福感產生積極影響。

義大利研究人員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對400名參與者進行了深入研究。用戶被鼓勵去觀看其他國家/地區的360全景照片和視頻,訪問虛擬花園和海灘,在VRChat或Mozilla Hubs等VR社交平臺上與其他用戶共度時光,也可以將自己隔離在被稱為「秘密花園」的虛擬位置中,渡過獨處的時光。

在接受CNBC Make It欄目採訪時,研究報告作者、米蘭聖心天主教大學普通心理學教授Giuseppe Riva告訴作者,「人們通過記憶常去地點見到的人和發生的事來定義自己是誰,但是在隔離期間,人們不能再去那些可以作為日常生活的特徵並定義自己的身份地方。」

Riva和他的研究團隊告訴參與者,白天他們可以隨時使用VR,無論是在早晨、下午、就寢前還是由於缺乏社交活動(如發簡訊給朋友或滾動瀏覽Facebook)而感到焦慮的任何時間點。最終結果表明,在隔離狀態下,VR技術在保持參與者平靜和保持聯繫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基於他們的研究,Riva及其團隊提出了以下VR指南,以幫助人們在隔離期間最大程度地提高幸福感:

●每天使用VR兩次以上,保持數周的時間。每當您開始感到任何形式的焦慮時,可以進入VR玩遊戲、參加VR音樂會或與朋友見面。你也可以將「秘密花園」作為避風港,以減輕情緒壓力。

●在VR中社交,與家人一起玩冒險、遊戲,或者與你的朋友一起在VR中觀看電影。在VR中一起活動可以幫助重建社區意識並減輕壓力。

●使用VR來反映你的身份和未來目標,在「秘密花園」中放空自己。Tile Brush提供了一個輕鬆的環境,讓用戶可以安靜的進行3D藝術創作,同時思考宇宙的奧秘。

無獨有偶,在疫情期間,VR社交平臺VRChat的用戶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長。一名VRChat用戶解釋了為什麼使用VR會讓他們感到高興,「由於COVID,我在家工作,整天獨自在家給人的感覺並不好。每天我的生活就是早上醒來,然後在我的客廳裡工作8個小時,僅此而已。我從來沒有離開過我的家,上班就是我的社交時間!而且因為我住在農村,所以我也沒法去市區逛一逛,更不用說現在市區也在進行隔離。」

「但是戴上VR頭顯後,我就可以離開家中,和我的朋友一起在VR中出去玩了。我知道我實際上並沒有離開家,但感覺真的完全不一樣。我開始與人們交談並進行社交,這讓我感到非常高興。老實說,這使我免於發瘋。有些時候我真的很煩躁,但是一旦我進入VR中看到其他人時就會變得很開心。」

VR技術確實可以對用戶產生真正的情感影響,他們只需按一下按鈕即可與外界建立聯繫或與外界隔離,這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組成部分。

電科技專注於TMT領域報導,青雲計劃、百+計劃獲得者。榮獲2013搜狐最佳行業自媒體人稱號、2015中國新媒體創業大賽總決賽季軍、2018百度動態年度實力紅人等諸多大獎。

投稿請登錄:http://www.diankeji.com/member
商務合作請洽:marketing#diankeji.com

聲明:本站原創文章文字版權歸電科技所有,轉載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本站轉載文章僅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電科技立場,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Tags:

相關焦點

  • VR對疫情隔離有積極影響?這些VR娛樂或可一試
    VR 是疫情隔離期間的「小天使」吧!文 | 小花和小北2020年真的是太難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所有人措不及防。從年初的爆發發展至今,疫情雖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並沒有完全消除。目前國外疫情重災區主要以美國、印度為主,國內疫情雖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還是有小規模的爆發和持續不斷的境外輸入。好消息是,近日義大利研究人員發現,VR對疫情隔離有積極心理影響,相信這是一個讓所有人都興奮的好消息!研究表明:通過VR社交這一平臺,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啦、看音樂會啦、「遊歷」國內外啦等。
  • 疫情觀察:居家隔離,帶給健康管理師的深度影響
    在防控新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阻擊戰中,每一天都收穫官方和權威機構發布的信息,有很多滿滿的正能量。當然也遭遇到了謠言滿天飛,導致百姓恐慌和不安,瘋搶雙黃連口服液、隱瞞接觸史擴散蔓延、咳嗽惡意報復醫務人員等不良現象時有發生。
  • 疫情下的全球心理測試:性格外向壓力更大 多笑多助人有好處
    近日,項目的兩位發起人接受了紅星新聞專訪,探究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期間不同國家人們的情緒狀態、心理健康有什麼不同,以及情緒如何受疫情發展的不同階段等的影響。受訪者供圖 在經過一個多月的壯大後,目前這支研究隊伍有包括牛津、劍橋等31所知名高校,來自以色列、南非、美國、巴貝多、加納、巴西、摩爾多瓦、紐西蘭、瑞典、西班牙、義大利等各國的合作者。「總的來說,我們可以從這場疫情中學到很多東西,包括個人、社區和國家之間合作的巨大積極力量。」索特博士表示。
  • 中科院院士陸林:後疫情時代,精神心理健康問題亟需關注
    本次大會以「格局·治理·能力」為主題,重點圍繞醫院高質量發展與保障醫療安全,創新醫療服務,共話後疫情時代大健康戰略下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並從多角度探討醫院改革發展的新思路。  「後疫情時代,與疫情相關的心理健康問題亟需關注。」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大眾是一個應激事件,人們可能會出現抑鬱、焦慮、恐懼、失眠等各種生理及心理應激反應。
  • 疫情「心理應激」是自我保護!心理專家教你如何化解家人心理危機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它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不小的心理應激性事件。無論你在工作還是居家,無論是退休老人還是在家上網課的孩子,都避不開疫情給心理狀態帶來的影響。疫情期間,心理問題常表現為將疫情威脅嚴重化、緊張焦慮,各種軀體不適、失眠、反覆關注疫情信息、過度消毒防護等,嚴重時甚至影響到正常的生活狀態。面對疫情,任誰都會產生恐慌心理,擔心自己不知何時已被「誤傷」。但與其惶惶不可終日,不如先讓自己平靜下來,大家都明白,感染與否的結果並不會因為恐慌而改變。我們能做的最有意義的事,就是要學會對自己進行心理調適。
  • CSGO:趣味採訪:疫情在家隔離有什麼影響
    Rivalry網站的趣味採訪欄目最近找到一些職業哥和解說,詢問了他們疫情期間的隔離是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的,讓我們看看他們都是怎麼回答的。shox:這次疫情對於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影響,對我來說最大的影響就是我不能像以前一樣週遊世界了。這非常有意思,我昨天還在跟媳婦聊天說這個事,說我到底多久沒有像現在這樣在一個地方待這麼久了?你猜怎麼著,我想了半天,上次像這樣四五個月待在一個地方還是我14歲的時候,已經是14年前了。簡直就是我半輩子前的事,還蠻令人驚訝的。
  • 【戰「疫」說理】調整疫情心理疏導重點 應對社會心態變化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向好變化,公眾的心理狀況也隨之發生變化。疫情帶來的「潮水般」的心理應激反應逐漸衰退,不同人群的心理差異進一步顯現。3月18日,為進一步加強重點人群心理疏導和心理幹預,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下文簡稱《方案》)。
  •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疫情防護期間心理應激知識科普
    有些人由於過於擔心和焦慮,誤以為空氣中瀰漫著病毒,對飛機播撒藥水消毒的消息也信以為真疫情爆發後,隨之產生的不良情緒也在人群中埋下了定時炸彈,有可能致使人體自身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被病毒感染。那麼,這些不良情緒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的,我們又該如何調整負面情緒,如何積極地面對疫情,提高我們自身抵抗力。且聽我細細跟您講來。
  • 壹現場丨《2020大眾心理健康洞察報告》發布 超六成人因疫情更關注...
    疫情下的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的變化發展使得大眾對於心理健康的關注和需求也迅速提升。新冠疫情引發了一場全球性的「公共心理健康危機」,有部分公眾和醫護人員在疫情中經歷到了抑鬱、焦慮和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 【防疫科普|心理篇】居家隔離,出現應激心理反應怎麼辦?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地陸續開始採取封閉隔離政策已有十多天。居家隔離,每個家庭成員都會出現一些心理應激反應,並影響到家庭關係。那麼,居家隔離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反應呢?由此帶來的問題如何解決?心理專家為您一一解答。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運用VR技術幫助戒毒人員心理疏導的案例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運用VR技術幫助戒毒人員心理疏導的案例 2020-06-11 0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新冠肺炎患者心理應激問題應對策略|華中科技大學...
    【本文導讀】2019年年底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來勢兇猛,波及面廣,患者極易出現心理應激問題。本研究從積極心理學視角出發,對應激表現、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進行綜述,從注重患者心理應激預防、增強患者積極情緒體驗、激發患者積極人格特質、創建積極社會組織系統4個方面提出應對策略,以期對此次新冠肺炎患者心理管理提供參考。
  • 疫情「心理應激」是一種自我保護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它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不小的心理應激性事件。無論你在工作還是居家,無論是退休老人還是在家上網課的孩子,都避不開疫情給心理帶來的影響。疫情期間,心理問題常表現為將疫情威脅嚴重化、緊張焦慮,各種軀體不適、失眠、反覆關注疫情信息、過度消毒防護等,嚴重時甚至影響到正常的生活狀態。  面對疫情,很多人都會產生恐慌心理,擔心自己不知何時已然「中招」。但與其惶惶不可終日,不如先讓自己平靜下來,大家都明白,感染與否的結果並不會因為恐慌而改變。我們能做的最有意義的事,就是要學會對自己進行心理調適。
  • 新冠肺炎疫情對於訴訟財產保全期間的影響
    這些政策和措施體現了我們抗擊疫情的決心和戰略,但是也給各方面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問題和挑戰。其中,對於遵守訴訟工作各項期限的問題尤為突出,疫情期間不僅不能按時開展訴訟財產保全工作,也會因為超過訴訟期間而影響到保全的效力。因此,本文擬對疫情期間的財產保全問題展開討論,以期能夠為解決實務操作中的風險問題提供新的註解。
  • 臺灣研究人員發現動物「再生記憶」可被改寫
    新華社臺北11月28日電(記者查文曄、吳濟海)臺灣研究人員陳振輝及其研究團隊日前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發現,經由調控特定基因的活性,可以改寫動物的「再生記憶」。該項研究發現,當「再生記憶」受到影響後,斑馬魚再生的新尾鰭可以出現不同的大小和形狀。
  • 新冠疫情之下,心理健康至上
    精神疾病是全球範圍內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新冠疫情的暴發給人們的心理健康帶來了負面影響。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形勢下,焦慮、抑鬱等常見精神心理問題備受關注。作為「健康中國2030」行動中規定的15個專項行動之一,「實施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明確指出要正確認識、識別、應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特別是抑鬱症、焦慮症。全社會要提高對抑鬱症、焦慮症的認識和理解,促進疾病篩查、評估並加強對高危人群的疾病幹預。我國一項5萬餘名居民參與的線上調查顯示,疫情期間中國人群心理健康問題突出,發病率高達30%。
  • 肺炎疫情下的心理應激反應及心理調適建議
    特約專欄為防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武漢體育學院師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自主隔離、居家過節。但是,當各種疫情信息襲來,大家難免會產生焦慮、恐慌甚至崩潰的情緒,為此,武體新聞中心特邀武漢體育學院健康科學學院的心理系教師為大家提供心理健康關懷,幫助大家度過這段特殊的時期。
  • 疫情之下承受多重壓力 海內外心理服務讓僑胞「心安」
    世衛組織的一項研究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可能在一至兩年內得到緩解,但對人類心理健康的影響將持續十年,甚至更久。對海外僑胞來說,居家隔離缺乏社交、疫情導致生意受挫、對未來的迷茫等都可能引發負面情緒,從而導致精神心理危機。美國《僑報》近日就曾報導,一位華人因餐館生意受挫心情低落,給家人留下一封信後離家出走。
  • 確診病例暴增 義大利成為歐洲疫情中心
    阿爾及利亞2月25日宣布該國發現首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是一名義大利人。這是3月3日,在阿爾及利亞卜利達省,醫務人員在定點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布法裡克醫院工作 國內因應受到影響。3月1日,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確診首個輸入性確診病例。患者為31歲義大利華僑,在義大利貝加莫一家餐廳工作,在中國境內的戶籍地為青田縣甌南街道。3月2日,青田縣再確診7例輸入性確診病例。
  • 疫情威脅全歐洲:義大利的「火神山醫院」正建設
    但他也表示,有信心通過採取嚴厲措施控制住疫情的擴散。消失的「零號病人」距米蘭約60公裡的小鎮科多尼奧有15000多名居民。2月19日,一位38歲的當地男子被送入小鎮醫院。隨後,該男子懷孕的妻子、小鎮醫院的多位醫生、工作人員和病人都感染了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