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預告 | 臺灣巖礦壺之父古川子西安首次個展
主辦單位西安曲江富陶國際陶藝博物館協辦單位西安拂石軒茶美術展覽館-西安曲江富陶國際陶藝博物館(藝展)展覽時間2019/5/16—2019/5/18 開幕式2019/5/18 11:00 古川子作品交流會展覽地址西安曲江富陶國際陶藝博物館(西安曲江大唐芙蓉園南門唐市西曲館23號,曲江書城正對面院內)諮詢電話029-85412055-西安拂石軒茶美術展覽館(展售)展覽時間2019/5/19—2019/5/24展覽地址
-
漢代彩繪陶狗唐代小瓷狗亮相 去三峽博物館看「千年萌寵」
(原標題:漢代彩繪陶狗唐代小瓷狗亮相 去三峽博物館看「千年萌寵」)
-
臺灣遠古巖礦茶器名家 頂 級工藝薈萃西安
即將在8月22至25日舉辦的華巨臣西部茶博會,臺灣頂 級工藝特別匯集劉世平老師-擅長融入新式美學的當代設計紫砂壺、古川子老師-開發以土地礦石元素表現自然顏色的巖礦壺,與臺灣13位各領域工藝頂 尖大師,來到西安曲江國際會展中心A館臺灣頂 級工藝(展位號TA5),即刻感受臺灣原創工藝精品
-
相思巖,巴蛇吞象,重慶市博物館!
經縉雲寺,沿一條僻靜的蹊逕往前走,不到100米,便來到香爐峰腳下的「相思巖」。據《縉雲志》記載:「縉雲山於禹別九州之前,曾是黃帝合藥煉丹之地」。黃帝時,有縉雲氏後裔名叫混沌的寓居於此,故山以此得名。它原來叫「相思寺」,創於劉宋少帝景平元年(即公元423年),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賜額「相思寺」,以巖命名,以此山有相思巖生相思竹,結相思豆,形如桃釵。又有相思鳥,羽毛綺麗,以竹為巢,食宿飛鳴,雌雄相應。相思鳥又名比翼鳥。公元前1091年,周成王大會諸侯於東都(洛陽),四方進貢地方特產,巴國進獻的就是比翼鳥。
-
溫州又見巖鷺來 二十年來第一次
溫州又見巖鷺來 二十年來第一次 www.zjol.com.cn 2004年06月08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
四川博物館中,有個龜蟾魚陶燈,為何它有殘缺還很珍貴
在四川博物館中,有一件特殊的文物,名字叫「龜蟾魚陶燈」,最讓人感到奇特的是,這件文物由三種動物組成,但經過研究,專家卻說:「它是個有殘缺的文物」,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看到造型獨特的「龜蟾魚陶燈」,遊客們會非常好奇,這件陶燈有什麼意義呢?原來,「龜蟾魚陶燈」上的三種動物分有不同的寓意:
-
自貢恐龍將亮相中國港口博物館 參與「恐龍特展」
自貢恐龍將亮相中國港口博物館9月3日,自貢恐龍整裝出發,奔赴2000公裡之外的海濱城市寧波,亮相自貢恐龍博物館與中國港口博物館共同舉辦的「重返侏羅紀恐龍特展」。本次展覽是中國港口博物館首次舉辦恐龍展覽,展期為2016年 9 月 24 日——11 月 7日。
-
盆中景致——陳長文藏「文革」紫砂陶刻花盆展在煙臺博物館舉行
齊魯網4月28日訊(實習記者 王爽爽 通訊員 李若祥)4月27日上午,煙臺博物館地下室會議大廳裡座無虛席,來自省內外社會各界的文物收藏愛好者、中華傳統文化愛好者,一起參加了《盆中景致——陳長文藏「文革」紫砂陶刻花盆展》記者見面會暨第十四期煙臺歷史文化講堂
-
國家海洋博物館珍寶大亮相!
長達9.4米的鯨鯊標本、美輪美奐的古生物化石龍宮翁戎螺、見證「海絲之路」繁華盛景的石寨山型銅鼓…… 新春臨近,國家海洋博物館將館藏的珍寶悉數亮出,讓您足不出戶就能大飽眼福,領略深海大洋的無窮奧秘~國家海洋博物館建築造型——「飛魚」入海
-
臺灣特色琉璃藏品亮相青島 國寶級作品驚豔展出
胡耀傑 攝 中新網青島11月28日電 (胡耀傑 王夢馨)11月28日,來自臺灣的藝術家、知名文創企業——琉璃工房創始人張毅、楊惠姍攜近三十件經典作品亮相青島,其中包括1993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的《阿彌陀佛》、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典藏的《千手千眼千悲智》、2013年中國美術館收藏的《且舞春風共從容》,以及專程自臺灣空運來青的以臺灣原生物種為創作主題的「相信,就一定能看見」系列作品
-
「福犬迎春」主題文物展亮相重慶
新華社重慶1月24日電(記者劉恩黎)「東漢彩繪陶狗」「唐代青瓷犬」,主題為「福犬迎春」的主題文物展24日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亮相。 據了解,為迎接新春佳節,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推出「福犬迎春」展,展覽展出與生肖狗和春節民俗相關的文物200件套,包括三峽博物館收藏的185件文物珍品,其中包括陶瓷、玉器、年畫、剪紙等多個類別,部分展品時間跨度長達上千年且首次對外展出。
-
「白色金子」驚豔亮相
「白色金子」驚豔亮相金羊網 作者: 2020-06-13 以景德鎮為代表的中國瓷器和以梅森為代表的歐洲瓷器精品77 組136件,驚豔亮相鎮海樓,向觀眾講述數百年前「瓷中白金」的故...
-
臺灣特有「巖生秋海棠」粉色花瓣九九峰盛開了! (2/6)
海外網9月25日電 據臺媒報導臺灣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日前在九九峰自然保留區進行植物監測調查時,發現珍稀的臺灣特有種「巖生秋海棠」盛開了!巖壁上小巧可愛的粉紅色花瓣,隨風搖曳生姿,讓調查人員都驚喜連連。
-
時代記憶:穿越千年的時光——傣族慢輪制陶技藝非遺傳承人巖罕滇
本期非遺傳承匠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巖罕滇巖罕滇,西雙版納傣族慢輪制陶技藝傳承人,1951年6月生於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允景洪鎮曼閣村,1999 年被雲南省文化廳授予「雲南省民族民間美術師」稱號,並榮獲雲南省2016年「十大最具影響力手工藝老年傳承人」稱號。在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中,陶器和制陶技術出現得非常早。
-
與宜興紫砂陶齊名,同為中國四大名陶,重慶榮昌陶成收藏界新寵
榮昌陶,是與江蘇宜興紫砂陶、雲南建水五彩陶、廣西欽州坭興桂陶、並稱為中國四大名陶。可見其江湖地位之崇高。說到榮昌陶,就不得不聯繫到安富鎮。說到安富鎮,歷史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的清康熙時期,但說到榮昌陶,則更可追憶到漢代年間。早在那個時候,這裡就是全國聞名的制陶基地,中國四大名陶之一的榮昌陶就出產於此。我們來到安陶小鎮,這裡是原安富鎮舊址。
-
古陶博物館的金烏瓦當,為何是鎮館之寶,只因三個「難得」的原因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博物館有數百家之多,其中不乏一些頗有看頭的專題博物館,比如大觀園旁邊的古陶文明博物館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專家學者和陶器文化愛好者的必去之地。值得一提的是,該博物館有一件特別的瓦當,被譽為「鎮館之寶」,究竟它有什麼奧秘呢?如果您也想知道答案,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
涪陵線上博物館又來啦 看看這期有哪些文物?
小夥伴們, 還記得上期的涪陵線上博物館嗎? ▼▼▼ 東漢「永初元年」輔首銜環銅壺 北拱水盈巖墓出土。
-
有個晉江人 在臺灣留下陶瓷傳奇(圖)
閩南網12月19日訊 在臺灣,陶瓷有一個好聽的代名詞——鶯歌。 這裡的鶯歌,是指新北市最南端的一個市轄區。鶯歌陶瓷成為一個名詞固定搭配,有一段不得不提的兩岸記憶。 200多年前,泉州晉江磁灶的吳鞍落腳鶯歌,見鶯歌尖山附近所產黏土適合制陶,便開窯製造,開啟了鶯歌陶瓷業的時代。
-
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寶藏首登臺灣
古埃及貓木乃伊、象鼻蟲戒指、豎著尾巴的魚龍……「大英自然史博物館展」7月4日在臺北開展,珍貴神秘的藏品吸引了眾多臺灣觀眾前往。據悉,大英自然史博物館1881年成立於倫敦,被稱為倫敦的「必遊景點」,每年有來自全球各地約550萬人次遊客造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