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聲波的機器人夾持器被開發 無需接觸就能精準操縱微小易碎物體

2020-12-05 前瞻網

基於聲波的機器人夾持器被開發 無需接觸就能精準操縱微小易碎物體

 Emma Chou • 2020-01-26 15:49:20 來源:前瞻網 E2840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圖片來源:ETH Zürich / Stefan Weiss

ETH的先驅研究員Marcel Schuck正在研發一種機器人夾持器,這種夾持器可以在不接觸小而易碎的物體的情況下操縱它們。這項技術是基於聲波。

Marcel Schuck在他的工作檯上組裝的小裝置讓人想起了學校的一節物理課:一個由兩個半球體組成的裝置,類似於一對耳機,連接到一個攜帶微晶片的電路板上。他正在用這個裝置演示物理效果。一個小球體懸浮在兩個半球體之間,由超聲波支撐。「這種現象被稱為聲懸浮。」他解釋說。

作為在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項目的一部分,這位前聯邦理工學院博士生目前正在開發一種方法,可以完全舉起和操縱小物體而不需要接觸它們。在小型部件損壞需要花錢的情況下,例如在制表業或半導體行業,這一點尤其重要。

傳統的機器人夾持器容易損壞脆弱的物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使用柔軟的橡膠狀鉗子。雖然這些不會造成損害,但它們很容易被汙染,就像橡皮擦一樣。此外,這些柔性機器人夾持器只能提供有限的定位精度。

不接觸也能抓住:這就是Schuck的「無接觸機器人」項目背後的原理。這項技術是基於一種已經被開發了80多年並首次用於太空探索的效應。超聲波會產生一種人們看不見或聽不見的壓力場。壓力點是聲波相互疊加而形成的,小物體可以被困在這些壓力點中。結果,它們似乎在空氣中自由漂浮——在一個聲學陷阱中。

經濟效益

在實驗室裡安裝的是Schuck想要開發的產品的原型:一個使用超聲波的電子控制機器人鉗子。這位31歲的科學家用3D印表機在兩個半球體上安裝了許多小喇叭。相關的軟體可以讓Schuck控制揚聲器,這樣壓力點就可以移動。目標是實時改變它們的位置,而不讓懸浮的物體掉到地上。聯邦理工學院博士生馬克·羅斯利斯伯格(Marc Rothlisberger)正在研究這一特殊的物體,他與Schuck和研究生克裡斯蒂安·伯卡爾德(Christian Burkard)在蘇黎世科技園區共享一個實驗室。

利用現有的技術,科學家們能夠在太空中移動各種小物體。該軟體根據被舉起物體的形狀調整夾持器,然後機器人手臂將物體運送到目標位置。

不接觸的抓取原理也有經濟效益:當與傳統機器人一起工作時,幾乎每一個新的形狀都需要一個不同的夾持器。聲學夾持器消除了大量昂貴的高精度夾持器的需要。機器人手臂本身甚至不需要非常精確:「精確的定位是由軟體控制的聲波決定的。」Schuck解釋說。

最初,Schuck想要用他的ETH先鋒研究員基金來決定如何在實踐中使用機器人夾持器。「主要目的是探索潛在的應用領域,並在行業內打開大門。」Schuck說。這一創新可能會引起制表行業的興趣,因為在制表行業,高精度的微觀力學對於處理昂貴的微小部件至關重要。例如,齒輪先塗上潤滑油,然後測量潤滑油層的厚度。即使是最輕微的接觸也會損壞潤滑劑的薄膜。」對於Schuck的技術來說,微晶片生產可能是另一個有吸引力的市場。

Schuck將從15萬瑞士法郎的獎學金中拿出一部分,為潛在客戶製作一種「開發工具包」。這包括一個機器人夾持器,控制軟體和指令。Schuck強調他仍然不知道最終的產品會是什麼樣子。

「這取決於我從行業得到的反饋。」Schuck希望能找到一些有興趣的人與他合作,進一步開發聲波夾持器。一方面,這將有助於滿足現有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Schuck希望這項技術不僅能在實驗室工作,也能在現實世界中發揮作用。如果能在2021年春天實現這一目標,Schuck認為他就能根據自己巧妙的商業創意創辦一家初創公司。

原文來源: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0-01-robot.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超音波夾持器可以讓機械臂不用接觸也能握住物體
    據外媒報導,如果機器人要在醫院和手機修理店等地方提供幫助那麼它們將需要接觸。
  • 「蛇型」 機械抓取器誕生,靈感來自象鼻,可抓取比自身重220倍的物體
    「大象、蟒蛇或章魚之類的動物會利用其柔軟、連續的身體結構來抓緊物體,同時增加接觸的穩定性,使它們易於探查、抓握和操控物體。這些動物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它們有高度敏感的觸覺以及成千上萬塊沒有堅硬骨骼的肌肉,例如象鼻就有多達 40,000 塊肌肉。」Thanh Nho Do 博士介紹說。
  • OnRobot推出新型大行程三指電動夾持器,可處理各類迴轉零件
    新型夾持器在要求高精度和靈活處理的重載機械維護應用中表現出色。 丹麥歐登塞,2020年2月27日——OnRobot是為協作應用提供全系列即插即用機器人工具的製造商。秉承持續推動創新的使命,OnRobot今日發布小型的大行程三指夾持器3FG15。 3FG15針對以往難以自動化精確處理的迴轉零件,使其易於編程和部署,並能夠靈活處理各種尺寸的零件。
  • 淑明女子大學《ACS 大分子快訊》超聲驅動的水凝膠柔性夾持器
    【圖文解析】混合水凝膠夾持器的材料設計和幾何結構在圖1A中進行了描述。混合夾持器由三種不同類型的水凝膠組成:超聲響應性NIPAM凝膠,刺激性非響應性結構AAm凝膠和磁響應性鐵凝膠。夾持器的幾何形狀利用了基於超聲的內部NIPAM響應型凝膠(在超聲作用下發生溶脹)和基於外部AAm的結構響應型凝膠(在超聲作用下無體積變化)產生的雙壓電晶片彎曲致動。同樣,引入磁性感應鐵凝膠以控制抓具的磁性運動。具體選擇每種水凝膠組合物以實現預期的功能。首先,作者選擇基於NIPAM的水凝膠作為超聲驅動的熱敏基礎凝膠。
  • 受大象鼻子啟發:這個機械手爪能像老手一樣夾起一顆葡萄
    醫學機器人專家Thanh Nho Do在新南雪梨大學周一的一份聲明中說道:「我們新型的柔軟織物夾持器薄、平、輕且可以抓取和取回各種物體,即使是在狹窄的中空空間,如一支裝在管子裡的鋼筆。」
  • 環球儀器推出可調校的吸嘴夾持器
    環球儀器近日為其7-軸InLine7™ 及FZ7™貼裝頭,引入全新可調校的吸嘴夾持器。這個夾持器配備五套不同的工裝夾,確保可以應對不同種類的元件及形狀,包括連接器、電路閘、與及各種異型元件,尺寸最大為12.7毫米寬及150毫米長。
  • 一種「壓電材料驅動的微型夾爪」可抓取自重30倍的物體
    該「微型夾爪」被安裝到了一款4.5cm見方的微型四足機器人上,並且展示了一些移動機器人的「微操作」,例如搬運一些微小的晶片等,展示了頗佳的實用效果。 搬運放置小型物體 設計,製造以及測試 為了設計一款簡單體積小,又能提供很大夾持力的夾爪,研究者們採用具有壓電效應的材料進行致動器的設計。
  • 美科學家開發新型機器手 柔軟且力氣更大
    美科學家開發新型機器手 柔軟且力氣更大  Winnie Lee • 2020-07-22 16:49:24 來源:前瞻網 E2341G0
  • OnRobot推出低成本且易於使用的2FG7電動平行夾持器 可滿足苛刻...
    2FG7的設計面向各種規模的公司,旨在提供低成本的夾持應用,它可在幾分鐘內完成部署,並專門增添了針對用於處理苛刻條件下負載任務的設計——即使在極其狹小的空間,它也可以完成使命。新型2FG7夾持器是小批量、高混合型生產的理想選擇。它能夠在許多不同的應用領域,如工具機管理、分揀和取放、以及組裝等,展現高投資回報率。
  • 有了這種「機器人皮膚」 柔軟的物品都能「動起來」
    最近,來自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項新型「機器人皮膚」技術,日常的用品一旦穿上這件「機器人皮膚」,瞬間就能變為機器人。  這款機器人皮膚由耶魯大學的機械工程與材料科學助理教授瑞貝卡·卡萊莫-波提基洛的實驗室開發。波提基洛說:「通過使用這一技術,用戶能夠設計出自己的機器人系統,同時這項技術將來可以應用於搜救機器人到可穿戴技術的各個領域。」
  • 「蛇形」軟爪僅8.2g,能舉起超自重220倍的物體!一年半內有望投入商用
    因其在狹小封閉空間的出色表現,這款抓手在工業易碎物品抓取、狹窄空間探測、油氣開發、野外勘探、抗險救災、醫療輔助、下水道建設等方面有著相當廣泛的應用前景。▲機械軟爪原型機的抓取能力試驗。A-L展示了原型機通過纏繞的方式抓取物體的表現。
  • 受獵豹啟發,研究人員開發出速度最快的軟體機器人
    受獵豹這種力量和速度啟示,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機械與航空工程系助理教授尹傑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軟體機器人——LEAP機器人,從外觀來看,LEAP機器人長約7釐米,重約45克。受獵豹啟發,尹傑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軟體機器人無論是在固體表面,還是在水中,該機器人都比其他軟體機器人移動得更快,該機器人還可以輕鬆地抓取物體,也具有足夠大的力量舉起重物。相關研究論文已發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
  • 新型商業機器人模仿壁虎的腳趾
    每一個都以數百根更細的納米毛髮結束,創造出難以置信的表面積,以最小的壓力,完全符合它所接觸的任何表面的最小特徵。範德瓦爾斯力變得重要,這是足夠的面對面接觸。這個概念很簡單,但再造這樣一個表面卻不簡單。 從太空行走到電路板 2010年,當帕尼斯到達JPL時,距離科學家揭開壁虎之謎已經有十年了,他在史丹福大學讀研究生時就已經在研究壁虎式的人類攀爬技術了(蜘蛛俠手套仍處於原型階段)。
  • 新型仿生機器人,能像海葵捕捉獵物一樣抓取物體,比機械手指靈活
    目前大部分機器人是通過機械手指來抓取物體的,這種方式比較接近我們人類的抓取模式,但是卻存在著精度不夠、靈活度低、成本高的缺點。那麼,有沒有其他的抓取模式呢?顯然是有的。最近清華大學和西南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就設計了一種新型仿生機器人,這種機器人能夠像海葵捕捉獵物一樣抓取物體。
  • 利用蝙蝠聲波指揮納米機器人清除腦腫瘤細胞?
    來自雅典國立理工大學(National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Athens)的一個研究團隊已經提出利用蝙蝠聲波定位和獵捕的方式指揮納米機器人的運動和定位,並於上月在在美國弗羅裡達奧蘭多市的IEEE醫學和生物學學會會議(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 貓夥呆:用聲波懸浮移動物體?
    (有興趣趕緊訂閱持續關注)  今天《貓夥呆》第一期,我來介紹一種「空間聲波控制物體懸浮和移動的」【隔空移物】技術!貓哥和小夥伴們都驚呆啦!  上面這玩意兒是由日本東京大學的三個研究懸浮控制技術的屌絲研究員設計出來的。
  • 銀行主動安防升級成大勢,驅逐者聲波驅離器備受青睞
    近日,蘇州一銀行完成了營業場所及ATM加鈔間驅逐者聲波驅離器與智能語音報警系統的部署,實現了銀行被動安防到主動安防的升級。據了解,該銀行於今年年初與蘇州清聽聲學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聽聲學」)結緣,完成了銀行主動安防升級項目對接。
  • 具備微小觸手的機器人Axsis,很快就為人眼開展白內障手術
    具備微小觸手的機器人,可能很快就會人眼上開展白內障手術了。這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劍橋系科技公司Cambridge Consultants的研究人員表示,在未來,Axsis機器人可能會革新醫療程序,它們能更精準、微創地實施手術。Cambridge Consultants日前已經推出Axsis機器人的原型,並且向人們揭示了精密儀器會如何實施最常見的臨床手術之一——白內障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