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訊 記者許悅報導:傳統零售、電商巨頭等各路「大佬」紛紛入局,讓便利店行業近兩年一直站在風口之上。近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便利店TOP100」顯示,在過去的三年(2016年-2018年),便利店業態在整個零售業態的增長當中,無論是銷售還是門店,都處於最快的增長水平,顯示出了便利店業態蓬勃的發展勢頭。
便利店年均增長18%
可以說,便利店的發展水平,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城市的便利度和生活舒適度。此前,曾有一個「如果非要離開上海,最想帶走什麼?」的街頭採訪,不少白領的答案是:便利店。
這樣的需求給便利店行業帶來了資本的高度青睞,傳統零售、電商巨頭等各路「大佬」紛紛入局。如京東集團從2017年開始主要在農村地區開設便利店,通過收購現有商店進行改造。
此前公布的《新一輪消費大淘金——未來商業投資報告》顯示,從2016年至2018年8月,便利店行業總計融資事件發生次數達190次,在大消費領域融資事件發生總數中佔比達10.3%,在大消費領域最熱門投資賽道排行榜中居於第三位。值得一提的是,僅在2018年1月-8月,便利店行業便有近60起融資事件。
近日在「2018年中國便利店TOP100」的發布上,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就表示,在中國零售業的各個業態當中,便利店無疑是發展最迅猛的一個業態。
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三年(2016年-2018年),便利店業態在整個零售業態的增長當中,處於最快的增長水平,平均增長速度達到了18%,是零售業各業態中,銷售、門店兩個主要指標增長速度的2.5倍到3倍,這也顯示出了便利店業態蓬勃的發展勢頭。
八成便利店深耕本地
哪家便利店門店最多?榜單顯示,目前「兩桶油」還是佔據絕對優勢。來自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易捷、崑崙好客便利店,分別以2.7萬家和1.9萬家門店排名前二,來自東莞的美宜佳以1.5萬家門店居第三。後起之秀的蘇寧小店成為最大的黑馬,以4508的門店數量位居第四。廣州街頭競爭最激烈的全家和7-ELEVEN,在門店數量上分別位列第7和第10。
記者注意到,與購物中心南徵北戰不同的是,便利店的百強都是以深耕當地市場為主,跨區域發展的品牌不超過20家,80%以上的便利店企業都是以深耕當地市場為主。另外,百強便利店企業的經營規模差距大,以中小規模的便利店企業為主。可以看到,超過1000家門店以上的百強有20家。有30%的企業門店數在100到200家。
這份榜單透露出的信息是:便利店企業還處於起步階段,規模普遍不大。在裴亮看來,中國有300多個地級市,相信未來在中國便利店市場還會出現很多螞蟻雄兵,在各個地區,都會出現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便利店企業。
編輯:寶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