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胡毓靖 編輯/莊怡)房產中介也開便利店了。
近日,據《聯商網》報導,房產經紀公司鏈家首家便利店已於12月4日在北京開業,該店位於北京大興區一處鏈家地產門店內,為店中店形式,店內僅有3組貨架和一臺冷櫃。
圖片來源:聯商網
該店面積僅20平米,商品主要為米油蛋奶及飲料零食等日用品。便利店為無人管理模式,消費者自助結帳。
值得注意的是,店內張貼有「鏈家社區」留言板,消費者可在上留言希望在該店買到的商品及住址,一定程度上類似社區團購的預定+自提模式。
簡易版的預訂+自提,圖片來源:聯商網
今年3月初,北京鏈家曾在200餘家門店上線「社區抗疫提貨站」,消費者可選擇在App上下單,憑簡訊到站點自提。4月,北京鏈家又上線「鏈家社區生活」小程序,整合社區公告、雲列印、房屋股價、社區服務站、社區管家和社區公益等功能板塊。
觀察者網經檢索發現,鏈家社區生活小程序內仍在運營社區集市,但商品品類單一,僅有水果、蔬菜和肉蛋水產三個種類,商品總計只有50餘種。其他服務還包括快遞代收、雲列印等。
圖片來源:鏈家社區生活小程序
北京鏈家相關負責人曾表示:「鏈家希望能夠以更高效便捷的方式觸達社區居民,為社區生活提供更多便利。未來我們會繼續進行技術升級和完善產品功能,以滿足用戶生活服務的更多場景」。
但是,考慮到北京作為超一線城市,生鮮服務仍以「買菜」(即30分鐘送菜上門)為主,與價格敏感且效率較低的社區團購模式並不契合,鏈家的便利店商品並不豐富,更類似於主營房產中介+便利店的模式。
據北京鏈家一位門店經理向界面新聞透露,鏈家在北京目前約有1300家門店,且大多數門店面積在100平米以上,貼近社區,有天然的社區優勢,如果引入便利店或者社區購物模式,能將現有的門店空間利用起來,還可以挖掘潛在的客戶。該經理還透露,自從不允許電話銷售以後,對鏈家尋找新客戶來源形成一定打擊。
此前,鏈家於11月12日其禁止其房產經紀人未經同意對客戶進行電話營銷,否則每個來電號碼賠償100元。
事實上,業務+便利店的模式並不罕見,中國石化集團開設在加油站的「易捷便利」就是典型的例子。此模式下便利店往往依託主營業務,可在業務門店下輕易複製、成本不高,但也受限於主營業務,不能大規模擴張,只能起到對主營業務營收的補充作用。
易捷便利
但易捷便利背靠中石化,門店數量遠超鏈家,規模效應突出。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今年7月發布的2020年中國便利店TOP100榜單,易捷便利以27600家門店排名第一。
鏈家官網數據顯示,鏈家目前在全國範圍內直營門店數超8000家,即便在全國範圍內每家房產中介門店開展「+便利店」業務,數量也僅為易捷便利的三分之一不到,但相較全家、羅森、7-11兩千餘家門店規模的便利店而言,鏈家在數量上有一定優勢。
不過,鏈家開便利店的優勢也僅限於門店數了。上述經理認為補貨、整理貨品、貨品防損等商品方面的工作可能會佔據鏈家工作人員的精力,而且從商品經營的角度看,鏈家並不專業,最好是引入第三方公司來運作。
做便利店挑戰不止於缺乏運營經驗,更來自於競爭壓力。按商務部2022年全國連鎖化便利店總量30萬家的計劃,國內便利店還有近17萬的缺口。在此背景下,全家、羅森、7-11三大日資便利店以及美宜佳、好鄰居、快客等本土便利店紛紛開始增資擴店。此外,網際網路巨頭的盒馬、京東便利店、蘇寧小店等也都在擴張領地。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8月發布的《2020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指出,在便利店數量快增的未來,紅利只能來自管理運營的優化與門店效率的提升,而這恰巧是鏈家經驗空白之所在。
另外,在社區團購所在的生鮮領域,高耗損率也是鏈家繞不開的關隘。據《中國物流統計年鑑》,國內生鮮損耗率約25-30%左右。地產領域跨界而來的鏈家幾乎毫無供應鏈及物流經驗,這也是其上線社區生活大半年過去,仍未在商品品類上做出擴張的重要原因。
目前來看,鏈家的便利店更像社區團購和便利店的中介產物,其盈利性和可複製性都暫不確定的情況下,能不能真的開到8000家,仍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