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細時去市二醫院就像是去走親戚

2021-01-11 瀟湘晨報

長沙市第二醫院(現長沙中心醫院北院)位於開福區湘春路長春巷1號。

黃煌醫生把作者四歲的照片一直珍藏著。

長沙市第二醫院(現長沙中心醫院北院)位於開福區湘春路長春巷1號,創建於1936年,前身系天主教會醫院。1958年更名為長沙市第二醫院,其中兒科和眼科,在後來幾十年裡,一直是長沙醫療界的王牌。

醫院除了醫術有口皆碑,醫院歐式風格的老建築也十分有特色。建築不僅在長沙為數很少,並且保存很好,至今還在使用。市二醫院的環境大異其趣,雖身處城市中,但靜謐清幽。醫院周邊小巷闃無人跡,有時甚至能聽到風吹落葉的聲音,沒有其他大型醫院的嘈雜紛繁。那時國企職工享受全額公費醫療待遇,家屬享受百分之五十公費醫療待遇。但就醫只能在指定醫院,並且集中在一家指定醫院。我母親是國企職工,工廠的定點醫院就是長沙市第二醫院,所以我們全家都在那裡看病。漫長歲月裡,我們家與市二醫院的醫生、護士、藥師、化驗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文、供圖/陳波

採血時,龔娭毑常用奶油糖晃點我

我出生後就發現患疝氣,於是住進了市二醫院兒科。所以我說一出生就與市二醫院有緣,並不誇張。稍大一點,我還是單薄多病,去市二醫院看病也就是常事,時間久了,與那裡的醫生、護士、工作人員都混熟了。一般小孩懼怕醫院,而我因為受到他們的喜愛,不但不懼怕醫院,反而喜歡上醫院,每次去市二醫院就像是走親戚。直到今年,我已56歲了,還和市二醫院兒科的黃煌醫生保持友誼。

小時候也許是外婆帶得好,我長得蠻招人喜愛。那時市二醫院掛號、劃價、記帳、取藥、化驗等窗口的工作人員都認識我,喜歡我。每次媽媽帶我看病,這些窗口的工作人員就和我打招呼:波伢子又來了啊!有的阿姨還從掛號窗口,或者藥房裡跑出來,抱著我又是親吻又是搖晃。

化驗室的龔娭毑和中藥房的周爹爹是市二醫院最喜歡我的兩位長輩。在我孩提的印象裡,龔娭毑白白胖胖,一團和氣。做血常規化驗,需要採集指血。龔娭毑為了消除我的緊張和懼怕,在採指血前,會笑笑地對我說:龔娭毑給你變魔術。只見她從白大褂口袋裡,掏出一顆當時非常稀罕的奶油糖,問我:波伢子吃不吃。當我的注意力集中在奶油糖上面時,龔娭毑已迅速地從我指頭採血完畢。

有時在市二醫院看病,不需要化驗,我也拖著媽媽去化驗室,不為別的,只為龔娭毑口袋裡的奶油糖。而每次龔娭毑都不會讓我失望,不是給我奶油糖,就是雞蛋糕、牛奶法餅,滿足小小孩對零食的渴盼。久而久之,龔娭毑和我們家成了熟人,節假日兩家還互相走動,龔娭毑每次去我家,都會拎著我喜歡的零食,其中少不了最愛的奶油糖、雞蛋糕。中藥房的周爹爹也常去我家,上門免費幫我外婆扎針灸。那時的我們,不像醫患關係,更像親戚關係。

兒科黃煌醫生保存著我四歲的照片

我出生後因為疝氣住進了市二醫院,接診的就是黃煌醫生。最初他是內科醫生,而非兒科醫生。當時兒科缺人,因他是武漢同濟醫科大學的畢業生,兒科主任就把他借去支援兒科。

到今天,說起黃煌醫生,媽媽都記得,在我小時候有次便秘,去市二醫院看病時,黃叔叔用手指頭幫我排便,宿便臭烘烘,黃醫生卻一點都不嫌棄。那次黃煌醫生給我開了幾副中藥,回家吃了一次,立馬通便。外婆、媽媽都說黃煌醫生是神醫。成年後,某次跟黃煌醫生聊天,這時,我早已不叫他黃醫生,而叫他黃叔叔,說起從前開中藥,幫我治療便秘的往事,他也記憶猶新。

小時候看病,到了飯點,黃叔叔都會邀請我們去他家吃飯,不是飯點,也請我們去家裡玩兒。那時黃叔叔還沒結婚,和他媽媽同住。每次去他家,他母親黃娭毑都熱情款待。記得有次擺出了我喜歡的板慄,臨走時我還藏了幾粒在口袋裡。

在我10歲後,媽媽工廠的特約醫院從市二醫院換成市一醫院,從此去市二醫院就很少,也很少見過黃叔叔。

1990年,我結婚不久,有一天忽然想起久未見的黃叔叔。那天下午,我去市二醫院人事科打聽黃叔叔,人事科的同志指引我去他的新家。他正好在家休息,很久沒見卻也沒有變化,如我童年記憶裡的模樣。當天陽光透過窗戶,打在他身上,逆光中的黃叔叔就像童話裡走出的人物。他也一眼認出了我,把我叫進屋,帶到他的書桌邊,讓我看我四歲那年拍攝的照片。四歲那年,我媽媽帶我在廬山照相館,拍攝了這張照片。媽媽把這張照片送給了很多同事與朋友,其中就有黃叔叔。這時我26歲,距離照片拍攝時間22年,難為黃叔叔還保留著我的照片,並且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

患腦萎縮的黃煌醫生還能叫出我的名字

1999年的某天,我又去看望黃叔叔。他剛從烈士公園運動回來,他在烈士公園運動時出現低血糖,所以進家門後趕緊喝糖水穩定血糖。黃叔叔做急診科主任時,搶救病人而不能按時吃飯是常態,加上他又對工作、對患者極端負責,勞累過度就容易低血糖。

待他緩過來,我們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他見我臉色慘白,問我身體有什麼不適。我回答:挺好啊。他像我小時候給我檢查身體一樣,用棉籤抵住我的舌頭,讓我發聲,啊啊啊。然後把聽診器在自己懷裡捂熱,再探到我的身上。接著讓我躺在沙發上,輕輕按壓我的腹部。那一瞬間,我仿佛穿越到了童年。黃叔叔還是那個年輕而帥氣的兒科醫生。而後黃叔叔要我去醫院做個肝功能檢查,他懷疑我罹患肝病。後來我爸爸陪我去醫院做了肝部全套檢查,發現沒有任何毛病,黃叔叔才鬆了一口氣。

這幾年,黃叔叔罹患腦萎縮,終日躺在床上。記憶力和智力嚴重退化,很多人都不認識,包括家人。我去看他,黃叔叔的愛人李姨問他:這是誰?他抓著我的手說:陳波。

那一刻,我淚眼矇矓了起來。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龍龍是上門女婿結婚了,第二天是回門宴,親戚門去了卻擺了一桌酒席
    娘家親戚們去龍龍家有兩桌人,親戚們坐了兩個多小時了還不見吃飯得動靜,只見屋中間放著一桌擺好的飯菜。天快黑時,巧霞家人搬來一張空桌子和放有飯菜桌子合併在了一起。巧霞姐說道:你們不是說來一桌人嗎?怎麼來了兩桌人呢?我們就準備了一桌飯菜桌子合併上就能坐下人了。要不把菜分成兩份吃吧!龍龍大姐氣得臉紅脖子粗的說:「算了,我們不吃了,走吧。」這時,坐一屋的親戚們很是尷尬!
  • 哈士奇跑去醫院賴著不走 醫生說:可能是精神病!
    我家住在老小區1層,還有個自己的小院子,平時我家二哈就自己在院子裡玩,美的很。平時我就覺得我家二哈一點也不二,知道狗糧在哪裡放著,會自己去偷吃,知道門口的寵物醫院打針會疼,所以一到小區門口一定要繞著走,知道我下班的時間,快到點的時候就從屋裡出來跑到院子裡等我,然後裝作一天都在等我的樣子。
  • 一人得病後串門親戚7口「中招」 疫情期間串門走親戚有風險
    得了病自我感覺沒大事,給親戚拜年,結果親戚家7口人全部「中招」。在8日舉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了一個病例的流行病學情況,她特別提醒人們,疫情高發時期,不建議聚會聚餐,「串門走親戚也有風險」。
  • 去醫院給孩子掏耳朵,收費標準是統一的嗎?
    24日上午,侯女士到市區一家公立醫院給孩子掏耳朵。接診醫生對寶寶的耳朵檢查後,讓侯女士拿著診療卡去交費。  「我用醫院自助交費系統交費時,看到要210元,覺得費用有些多,就放棄交費。」侯女士說,她問醫生掏耳朵的相關收費標準,醫生稱基本就是這個價。而她了解到,一親戚帶女兒去市區另一家公立醫院掏耳朵才花了70元。
  • 中山醫院李曉蓉當選"上海市十佳護士" 工作中認了一堆"親戚"
    但是在那些身患重症絕症的病人眼裡,她就像閨蜜、女兒、大姐……在昨天剛剛揭曉的「我心目中的白衣天使」市民投票評選中,這位中山醫院介入科護士長高票當選「上海市十佳護士」。  戴上「盔甲」衣服全溼透  介入科在醫院裡是個特殊的科室,很多治療有放射源的輻射。李曉蓉的工作之一就是給病人做放射性抗腫瘤藥「利卡汀」的治療。
  • 「姑死了,舅走了,餘下老表不來了」,親戚關係真的這麼脆弱嗎?
    「姑死了,舅走了,餘下老表不來了」其實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都知道,不管在農村還是城市,結親都講究一個門當戶對?所謂門當戶對,是指結親的雙方家庭經濟收入、社會地位要相差不遠的意思,在更多的人眼中,主要還是家庭經濟收入要大致相等或者說差不多吧?反觀親戚之間也是這樣的;
  • 市二醫院:「兩大中心」為心腦血管病人「護航」
    卒中中心部分醫護團隊株洲市卒中溶栓地圖卒中中心會診胸痛中心專家團隊市二醫院核心提示作為一家三級綜合醫院,輻射石峰區周邊的株洲市二醫院,面對當前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上升以及醫療領域發展新形勢,深知學科不能單打獨鬥,要集中力量,整合資源,發揮團隊優勢,才能為患者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服務,於是,強化從預防
  • 去上海走親戚發現:高層都這樣曬衣服,太聰明了!拍照給大家看看
    分享:去上海走親戚發現:高層都這樣曬衣服,太聰明了!拍照給大家看看隨著房價的增長,很多人都無力支付大面積的住房,對於別墅更是不敢想像。那麼大多數人都會抱怨自家的陽臺空間較小,倍感擁擠,而且堆放的東西較多,非常雜亂影響整體效果,清潔工作變得異常困難。其實只要我們能夠將空間進行合理的利用,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貓耷拉著舌頭,主人以為貓中毒要去醫院,聽到醫院二字貓的反應…
    寵主家養了一隻非常自律的貓,每天到點出門,到點回家,就像上班一樣準時。想到這裡,寵主一刻也不敢耽擱,準備帶貓咪去寵物醫院檢查,並安慰貓,「別怕,麻麻這就帶你去醫院」。貓咪聽到「醫院」二字,情緒非常激動,整個身體都在抗拒,畢竟那個地方是寵物的噩夢。麻麻要帶我去醫院,好可怕的地方,我該怎麼辦?
  • 當我家裡落寞之後,親戚假裝不認識我
    以前去外面集市裡親戚看見我們都會熱情地跟我們打招呼,現在出去外面那些親戚見到我都假裝不認識我。我上前跟人打招呼對方雖然會回應,但與以前的程度截然相反。我清楚地感知到對方不想和我說話,他們擅長找一些藉口離開。再到後來我父親欠了一筆錢,那些親戚以及所謂的朋友都不再和我們來往。有的人甚至假裝不認識我們。
  • 沫子身體不適跑去醫院檢查,了解病情後,沫子:建議我去灌腸!
    這不,喜歡跟粉絲稱兄道弟的沫子發布了一天特別有意思的動態,沫子因身體不適去了醫院,對自己了身體狀況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作為一名遊戲主播,為了能夠給觀眾帶來快樂,沫子需要每天面對電腦,一坐就是幾個小時,時間一長很容易落下一些職業病,拿女主播來說,如果沒有養成良生活習慣,是很容易長胖的,沫子作為一名顏值和技術集一身的主播,雖然在顏值方面經得住考驗,但時間久了身體也難免會出現一些小問題。
  • 醫院等級劃分標準 三甲醫院是最高等級嗎 醫院等級證明去哪裡開
    每個醫院都有它的等級,不同的等級所享受的權利和國家的補貼政策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一般需要去醫院看病都會去當地的一些大型公立三甲醫院,原因很簡單,就是這裡的醫生技術更好,醫療設備也更先進,那這些醫院的等級是怎麼劃分出來的呢,醫院等級劃分標準是什麼,三甲醫院是最高等級嗎,如果想要開醫院等級證明去哪裡開呢
  • 去鄉下親戚家做客,開飯時進廚房一看,5隻小狗寶讓我笑得噴飯
    去鄉下親戚家做客,開飯時進廚房一看,5隻小狗寶讓我笑得噴飯,簡直太萌了~如今農村生活條件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啊,做飯燒菜都是液化氣天然氣什麼的,像以前農村那種柴火灶估計很多人沒看到過,那種土灶燒柴火,做的飯菜是最香的,不過我親戚家還是在用這種柴火灶
  • 女子租房收養400多隻流浪貓,自己受傷不去醫院稱省錢餵貓
    就像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位老婦人,她獨自一人省吃儉用收養了400多隻流浪貓,還要去街上餵養其他的流浪貓。據越南媒體11月5日報導,這位老婦人叫做Chi,今年54歲,來自越南胡志明市平政縣。由於對流浪貓的關愛,她曾被當地很多媒體報導過,至今為止,她所收養的流浪貓的數量已達400隻之多,儘管被家人朋友不理解,但她還是堅持做著自己覺得正確的事情。
  • 抖音走去吃火鍋走去走去吃走去吃火鍋什麼歌 走去吃火鍋歌詞
    抖音走去吃火鍋走去走去吃走去吃火鍋什麼歌?據悉,這首歌曲就叫做《走去吃火鍋》,下面為大家帶來的是走去吃火鍋歌詞。  抖音走去吃火鍋走去走去吃走去吃火鍋什麼歌  據悉,這首歌曲的歌名就叫做《走去吃火鍋》。
  • 過去在農村走親戚,住幾天都還捨不得走,為何現在連飯都不願吃?過於...
    因此,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去親戚家做客,真的就相當於過年了。那些饞貓兒一樣的小孩子們,更是願意在親戚家住幾天。一來好吃好喝,二來也躲開了大人指派的勞動。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而且農村超市、小賣店也比較普及,想吃什麼可以隨時買來,家家平常吃的跟過年和請客時也沒有什麼區別。
  • 去寵物醫院如何避免踩雷?
    家好我是美麗,科學養寵做幸福鏟屎官。今天給大家講一下,去寵物去醫院如何避免被踩雷,飼養寵物的過程中我們都不可避免的,遇到過寵物生病,去寵物醫院還擔心被坑,那麼我們該注意哪些地方呢?一.現在的寵物醫院越來越多,各家醫院的技術也參差不齊。首先要注意就是寵物醫院的選擇。
  • 帶二哈去醫院,狗子見到醫生嚇成表情包:你們要對我做什麼?
    導語:帶二哈去醫院,狗子見到醫生嚇成表情包:你們要對我做什麼?隨著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很多家庭都有選擇養寵物來給自己的生活提高情趣。要知道一隻可愛頑皮的小傢伙也是能夠讓整個家中充滿了樂趣。寵物們一般都是有著相當旺盛的精力。
  • 狗子最害怕去的地方,肯定是去動物醫院打針!
    每當帶它去醫院看病做檢查時,狗子都會滿臉不悅、拒絕進門、一心回家...準備帶它去醫院?你一定會先告訴它:去公園玩!「這不是去公園的路!放我下車!」這一路上,請接收狗子的目光審視吧!到達目的地,先哄著騙下車再說~「你走吧,我要在車裡靜靜!」接下來它將用全身來拒絕...
  • 市北巴士志願者開展愛心幫扶活動 定期背行動不便老人去醫院
    半島記者 劉玉凡 通訊員 李克寒今年73歲的杜老伯近期剛做完腫瘤切除手術,現出院在家恢復,需要每周去醫院灌注,但70歲的老伴沒法背他下樓到醫院。為此,市北巴士第四分公司「紅葉紅」志願者們開展了愛心幫扶活動,每周上門背老人到醫院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