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發布「十三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有關情況

2021-01-08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書凝 濰坊報導

12月24日上午,濰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濰坊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羅相賢同志,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李建文同志、謝振溪同志,介紹我市「十三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羅相賢同志從構建生態環保大格局、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環境治理能力、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環境質量實現質的提升五個方面介紹我市「十三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情況。

一、強化組織領導,生態環保大格局基本形成。

濰坊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2013年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的環境保護委員會,對全市環保工作實施統一領導,統一指揮。隨著機構改革工作的推進,今年,又重新組建了濰坊市生態環境委員會(簡稱環委會),由市委書記任主任,統一領導、統籌協調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設立了環委會辦公室,充實人員實行實體化辦公。制定環委會工作規則,建立了會議、調度、督導等8項工作制度,搭建起了協同高效的工作平臺,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各縣市區均成立了相應機構,落實專職人員60餘人,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體系。

二、聚焦突出問題,汙染防治攻堅取得明顯成效。

「十三五」以來,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先後制定出臺了《濰坊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濰坊市主要入海河流綜合整治攻堅工作方案》《濰坊市打好渤海區域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落實方案》,紮實推進了「深化三八六」「亮劍2019」和「決勝2020」等汙染防治攻堅行動,推動重點任務184項,實施攻堅項目1783個,有力促進了我市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

1.藍天保衛戰方面:圍繞工業汙染、燃煤汙染、機動車汙染和揚塵汙染四個主要汙染源,深入開展結構調整、煤炭壓減、工業企業整治、揚塵管控等專項行動。完成重點整治項目千餘個。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統籌產業空間布局,關停搬遷中心城區周邊的等6家重汙染企業;「十三五」期間,壓減鋼鐵產能275萬噸、焦化產能90萬噸,關停煉化產能100萬噸。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持續做好清潔煤炭和節能環保爐具推廣,積極推進10萬千瓦以下抽凝火電機組關停替代及燃煤鍋爐綜合整治。2020年前三季度煤炭消費(當量值)2647.5萬噸,同比壓減396萬噸;新能源總裝機容量達到482.5萬千瓦;實施城市(縣城)清潔取暖改造566.45萬平方米、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改造7.56萬戶。推進運輸結構調整。推動水運系統升級,新開通內貿貨櫃航線4條;推動大萊龍鐵路擴能改造,年貨運能力由1900萬噸提升至3000萬噸;發展新能源交通,全市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公交車佔比達87%,濰坊市區公共自行車運營規模及水平居全省前列。推進用地結構調整。開展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和揚塵汙染防治,減少裸露地面。加強道路揚塵管控,推行「以克論淨」的深度保潔作業模式,全市主次道路保潔機掃率、灑水率均達到100%,深度保潔率超過71%。

2、碧水保衛戰方面:堅持陸海統籌、河海共治。強化點源治理,在COD、氨氮等指標實現穩定達標的基礎上,加大了對總磷、總氮、氟化物、全鹽量等指標的監管力度,全市日排水100方以上的重點涉水企業全部實現了自動在線監控。對汙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擴容,全市汙水日處理能力從「十二五」末的200萬噸提升到270萬噸,汙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對全市70個城鎮汙水處理廠實施提標改造工程,解決了汙水處理廠出水標準與地表水質量標準的差距問題。開展渤海區域環境綜合治理,累計完成重點任務34項,實施海岸帶生態修復項目14個,清理整頓違法養殖近千畝,排查整治入河排汙口1613個、入海排汙口921個,濰坊的近岸海水的優良水體比例超過70%。

3、淨土保衛戰方面:以保障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為目標,強化土壤汙染源頭監管。完成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實施建設用地土壤汙染調查地塊653個,對72家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建立隱患排查制度;加強農村環境治理,完成農村生活汙水治理項目2899個,治理率超過40%,超額完成省定31.22%的目標任務。

三、強化科技引領,環境治理能力穩步提升。

圍繞系統化、法治化、科學化、信息化和社會化,全方位提升環境治理能力。一是夯實基礎性的工作。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共普查工業、農業、移動、生活、集中式等汙染源31849個,建立重點汙染源檔案、信息資料庫和環境統計平臺。二是提升執法監管能力。以綜合執法行動為統領,構建了「1+N」執法體系。「十三五」期間,全市共立案查處生態環境違法案件13100餘件,罰款金額5.54億元,其中查處五類重點案件1700餘件,有力打擊和震懾了各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三是提升科技治汙能力。聘請中國環科院「一市一策」專家團隊入駐,長期提供環境形勢分析及技術支持;升級裝備,運用雷射雷達、無人機航拍、衛星遙感、VOC走航等先進手段,實施科技化管理。四是提升在線監控能力。構建了包含空氣站、河流斷面、重點企業、汙水處理廠、揚塵點於一體的在線監控體系。五是提升宣傳引導能力。以「線上+線下」相結合,通過電視、報紙、微信、微博進行立體式宣傳。生態環境政務微信、微博宣傳在全國390個重點城市中排名前30。

四、深化機制改革,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日趨完善。

全面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改革,構建規範高效的運行機制。一是優化了審批服務。全面推行網上備案、告知承諾制度,實行「指標跟著項目走」,集中要素保障省、市重點項目落地。二是推行了排汙許可制。開展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清理整頓,完成火電、造紙、鋼鐵、水泥、石化等108個行業的排汙許可證發證登記,累計核發排汙許可證4047張,完成排汙登記26874個,發證登記數量居全省第一。三是實行幫扶指導機制。採取現場執法幫扶、建立正面清單、輕微違法免於處罰等措施,督促指導企業加強環境管理,嚴禁「帶病」生產。全市累計幫扶企業2000餘次,將371家企業納入正面清單免予檢查。四是推行生態補償機制。整合生態文明建設獎補資金,每年對大氣、水環境質量改善的縣市區給予合理補償,對環境質量惡化的扣繳生態補償資金,形成「誰保護、誰受益;誰汙染、誰付費」的激勵機制。五是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制定生態環境考核評價辦法,構建以總量減排和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同時兼顧重點工作推動、督察整改落實、生態環境損害等方面的綜合考評體系,並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六是建立精準量化的約談問責制度。出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量化約談問責實施細則,暢通壓力傳導。

五、十三五時期,生態環境質量實現質的提升。

通過不懈努力,「十三五」時期我市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實現了質的躍升。在空氣環境質量方面,今年1-11月份,我市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4.71,較2015年改善32.2%;六項主要汙染物PM2.5、PM10、SO2、NO2、CO、O3濃度比2015年分別改善38.6%、36.7%、75.6%、16.7%、27.8%和1.7%;空氣優良天數達251天,優良率達74.9%,比2015年提高20.7個百分點,已提前一個月完成年度及「十三五」任務目標要求,到今天為止為全省多貢獻了20個優良天。重汙染天數7天,比2015年減少14天。在水環境質量方面,今年1-11月,全市市控及以上重點河流斷面主要汙染物化學需氧量(COD)、氨氮平均濃度由2015年的38.5mg/L、2.37mg/L分別降至23.21mg/L和0.757mg/L,同比改善12.84%和14.37%,實現了由達到恢復魚類生長要求到達到功能區控制目標要求的躍升。10個省控以上河流斷面,在全部達到功能區控制目標的基礎上,有6個斷面實現了水質躍升。其中,白浪河和虞河2個斷面水質由地表水Ⅴ類目標提升至Ⅲ類水。在土壤環境質量方面,全市受汙染耕地、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全部達到100%,未發生因耕地土壤汙染導致農產品質量超標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事件,未發生疑似汙染地塊或汙染地塊再開發利用不當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事件,做到了讓老百姓「吃的安心,住的放心」。

2019年度,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我市榮獲「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單項獎,諸城市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榮譽稱號;今年,峽山區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部舉辦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政策吹風會
    1月14日,生態環境部舉辦優化環境保護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政策吹風會。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曹立平介紹《關於優化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有關情況,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豔芳、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出席吹風會,並與記者交流互動。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11月30日,生態環境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司長柯昶、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王菊英出席發布會,柯昶向媒體介紹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有關情況。
  • 崔汛督導調研延安生態扶貧及「十三五」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6月11日至13日,省林業局二級巡視員崔汛帶領省林業局發改處、省林業調查規劃院有關同志赴延安市宜川縣、延長縣、延川縣督導調研生態扶貧及林業「十三五」工作完成情況。
  • 國新辦發布|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等問題尚未根本緩解
    12月22日,國新辦就落實五中全會精神、以高水平保護促進綠色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我國保護與發展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交織,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
  • 生態環境部發布15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生態環境部自組建以來,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機構改革精神,強化統一監測評估職責,持續完善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體系。   近日,為規範新轉隸的地下水與海洋環境監測職能,統一地下水與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標準,我部發布《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範》(HJ 164-2020)和《近岸海域環境監測技術規範(第一部分~第十部分)》(HJ 442.(1~10)-2020)等11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 ​2016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及2017年總體工作思路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我們緊緊圍繞吉林全面振興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發揮「五個優勢」、推進「五項舉措」、加快「五大發展」重大戰略部署,準確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加快推進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一、2016年工作情況    (一)全面開展生態環境保護行動,落實決策部署。
  • 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天津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性改善
    ,天津市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保護工作「十三五」成效和「十四五」規劃有關情況。尤其是優化生態環境方面,實施最嚴格的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十三五」期間,天津市深入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推進生態治理恢復,強化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改善優化野生動物的生存棲息自然環境,使天津市的野生動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
  • 山東省濰坊市畜牧獸醫局局長常祖領考察亞熱帶生態所
    山東省濰坊市畜牧獸醫局局長常祖領考察亞熱帶生態所 2018-06-04 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生態環境部開展「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集中調研
    「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是國家規劃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完成「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的新目標新任務和二〇三五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遠景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和引領作用。每一次調研座談,都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十四五」規劃編制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介紹「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總體情況及進度安排。
  • 【觀點】關於《建議》中生態環境保護的解讀
    一、《建議》關於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論述,更加強調了底線思維,豐富了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內涵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開啟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建議》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提出了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要求。
  • 生態環境部就《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有關問題答問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有關問題答記者問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辦法》的背景、意義、主要內容及其特點回答了記者提問。問:《辦法》出臺有哪些背景和意義?
  • 「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整改進行時」省第四生態環境保護...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12月28日,省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副組長、省生態環境保護監察專員徐松帶領有關督察人員到隨州城區、高新區和隨縣調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徐松仔細查看了護城河項目建設情況,詳細了解項目資金來源,汙水管網設置、雨汙分流等情況,強調要逐步完善綠化、亮化等附屬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東護城河沿線環境。要加強日常監管,不斷優化水體環境,持續保持治理效果。隨後,徐松來到高新區湖北正大有限公司涉水治理項目現場,了解項目建設和環保效益發揮情況。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附全文...
    9月25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在南京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狀況》及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最高人民法院環資庭庭長王旭光出席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李廣宇主持發布會。
  • 8條修改建議獲採納 | 生態保護紅線系列七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發布
    2020年11月24日,生態環境部批准發布了《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基礎調查(試行)》等七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的公告(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1/202011/t20201126_809930.html)。
  • 鄧正權調研督導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有關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鄧正權調研督導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有關問題整改落實情況時強調強化上遊意識  擔當上遊責任切實將問題整改工作抓細抓實抓好  1月3日,市委副書記、市長鄧正權帶領市級相關部門負責人,調研督導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和省環保督察移交問題整改落實工作,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把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擺在突出位置,強化上遊意識,擔當上遊責任,切實將整改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工程、民生工程抓細、抓實、抓好。
  • 「四嚴四基」開啟生態環境保護新局面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有關文件精神和決策部署,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研究制定了《湖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四嚴四基」三年行動計劃》,「四嚴四基」即:嚴督察、嚴執法、嚴審批、嚴監控,構建基本格局、夯實基礎工作、強化基本數據、提升基本能力。
  • 生態環境部部長赴浙江、江蘇、山東三省調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6月6日至8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帶隊赴浙江湖州,江蘇徐州,山東淄博、濱州和東營調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6日上午,黃潤秋一行來到西山漾和太湖沿岸,實地調研水環境綜合整治、藍藻防控和礦山治理等工作情況。在聽取當地工作匯報後,黃潤秋表示,要加強美麗河湖建設,開展水生態治理,生態、經濟、人文互相促進,力爭實現區域水環境「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目標。要落實長江保護修復相關專項行動,開展入河排汙口排查整治。
  • 生態寶app: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領取袋子兌換商品
    人閱讀 2020-08-20發布 來源:中華網快訊 相關關鍵詞 現在全球變暖
  • 科技部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科技部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2020-11-27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將以降碳為總抓手 繼續深入打好汙染...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詩萌 北京報導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啟動之年。日前,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表示,過去五年這五年是迄今為止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