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老一輩的春節,體會每個年代的年味。

2020-12-11 口水評美食

春節,中國人心裡最重要的節日,當闔家團圓,守夜祝團圓。無論多忙,多遠,所有的中國人都一定要在這幾天裡踏上歸家的路。誰也擋不住回家的路,你回家了嗎?

家裡老一輩的人時常感嘆,如今的年味兒啊,是越來越淡了。隨著傳統民俗逐漸被遺忘,似乎他們心裡的歡樂時光也被留在了那個年代。

讓我們回顧一下每個時代的春節吧。

50年代:過的是「翻身節」

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每年春節放假三天,以示慶賀,表示人民的政府尊重人民的風俗習慣。

50年代,人們在置辦年貨

建國伊始,百廢待興,「生於五十年代」的北京人,對於春節最大的記憶,是困窘的日子裡難得的幾日豐足。

50年代,只有在過年才有新衣服穿

1957年春節《北京日報》上刊登了一篇《一戶普通人家的大年夜》的文章,描述了當時過年的情景。文章寫道:三十晚上,我到一戶熟朋友家去串門,還沒進屋,就聽見大人、小孩們的—片笑聲。我問主婦鄂老太太過節吃什麼,她說:「我們買了幾斤肉、一隻雞、一條魚,加上點青菜、豆腐,夠我們一家子快快活活地吃幾天的了。」

50年代的年夜飯

60年代:過年在公共食堂

1958年,「人民公社化」風暴驟起,全國普遍建起了以村為單位的集體食堂。

那個年代過春節,典型的景象是:各生產隊的大街小巷都被打掃得乾乾淨淨,家家戶戶貼上新春聯,掛起毛主席像,大街上吊掛著五顏六色的標語。

60年代公社化

除夕夜各生產隊集體食堂準備了豐盛的晚餐。大家放開肚皮,拼命地吃,想將一年來虧空的油水,都一下子吃回來。會餐之後,社員們還領了羊肉餡回家包餃子。

60年代春節食堂場景

集體性是60年代春節的特徵。城裡的單位發票看電影、操辦遊藝會、團拜,街道統一發票證、購貨本,組織打掃衛生。六十年代,各單位也有組織文藝晚會的。大年三十的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各自拿出拿手的節目,倒也歡樂祥和。

70年代:過個「革命年」

70年代是「滿懷革命豪情的年代」。

到了春節,上級又是「強調」又是「要求」,要過一個革命化的春節,春節之際要狠抓革命,猛促生產,高門兒大嗓幹到臘月二十九,吃完餃子,初一早上再動手。這叫移風易俗過春節,大年三十不歇腳。

「那時,過革命化春節,除夕要吃憶苦飯,要牢記舊社會的苦難。晚飯全家人要面對毛主席像說:感謝毛主席帶來幸福生活。」

那時候也沒有春晚,每家每戶連有收音機的都不多,電視就更是奢侈品,電視臺雖然存在,但基本就是個擺設,一天也沒幾個節目。所有的娛樂就是小孩放鞭炮玩遊戲,大人喝酒吃飯,跳忠字舞,以此來辭舊迎新。

春節期間表演的樣板戲

在革命口號震天響的年代,除夕夜的城裡到處冷清清、靜悄悄。只有革命的紅旗滿天飄,沒有鞭炮,沒有團圓的年夜飯,沒有聯歡會。典型的過節場面是,一家人在昏黃的燈光下吃年夜飯。

70年代的街道

80年代:看春晚過春節

1983年第一屆春節晚會隆重舉行。

《1983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是第一屆春晚,也是中國電視節目的一個裡程碑。

本屆春晚由黃一鶴鄧在軍擔任總導演,晚會四位主持人是王景愚、劉曉慶、馬季、姜昆。

第一屆春晚主持人

從此,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成為了電視觀眾歡度春節的一個重要形式,成為了老百姓每年除夕夜的視聽盛宴,更成了華人的年夜飯。

該屆春晚給人印象最深的節目就是歌曲《鄉戀》,而李谷一則成為了春晚正式登臺的第一位歌手。

李谷一

不知是有了現場直播的春節晚會,市場上的彩電才緊俏,還是家有彩電的人多了,春節晚會才愈發火爆,反正節前「搶購」彩電可稱得上80年代的一景兒。

90年代:開放的春節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徵途上揚起浩浩風帆……」這首《春天的故事》,在上世紀90年代,可謂紅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而這首歌也唱出了90年代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時髦,時尚是當時的代名詞

在90年代,人們過年不再是守著電視看春晚,外出旅遊、去飯店吃年夜飯等逐漸流行起來。老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過年的主要話題已經轉移到怎麼走出去發展、如何致富上來。

當時的百貨大樓

00年代:休閒的春節

進入21世紀,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飯店吃年夜飯,很多人總結的好處就是:方便,快捷,省事。而且年夜飯的規格也越來越高,人們更追求於品類齊全而又健康的食材;

KTV,電影院也成了人們過年休閒娛樂必不可少的場所。

21世紀旅遊過節成了潮流,更多人已不再滿足於在國內轉悠,新馬泰、歐美,成了春節最火的旅遊路線。

現在的春節:網絡的春節

手機搶紅包

網絡在最近的10年可謂是飛躍般的發展,手機,電腦成了每個人必不可少的娛樂工具,手機拜年,互動搶紅包,網絡吐槽春晚也成了每年除夕晚上的又一道年夜大餐。

相關焦點

  • 閱卷老師強烈推薦的高考滿分作文時事素材:年味,究竟去哪兒了?
    每一個新年伊始,人們仿佛都會問一句:「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了?」老一輩的人嘆惋傳統節日的沒落,追憶從前熱鬧團聚的時光;新生代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始厭倦傳統的過年方式,相較於陪著父母走街串巷,我們更願意約上三兩好友結伴出遊,或者徹夜「開黑」。
  • 中國這10個最適合春節旅行的地方,不僅有年味
    春節的長長假期快要來臨,想好去哪裡玩了嗎?想去感受傳統的年味,想去東北看最美的雪景,還是到南方去享受明媚的春光呢?接下來,步步菌將給你盤點,今年春節最值得去的10個地方,你想要的這裡都有,收好咯~1傳統年味/ 四川 閬中古城 /螞蜂窩:CHEN想感受最地道的年味,當然不能錯過閬中古城啦!
  • 「集五福」「搶紅包」才是過春節的「年味」?
    有很多人說現在過年沒啥「年味」了,其實不是沒有年味了,只是我們都長大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小時候沒有零花錢最期待的是過年的壓歲錢,小時候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會吃最好的,買新衣服,小時候沒有眾多的娛樂活動,小夥伴聚集在一起放鞭炮最開心,小時候電視沒有那麼多,只能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嗑瓜子看春晚。一切的改變是社會在進步,生活更美好,科技更發達。
  • 「春節我值班」:年,就是這個味(圖)
    「春節我值班」:年,就是這個味(圖) 值班人:合肥南站客運員徐雪姣。  春運還沒有到,我的朋友圈裡就被這樣一則笑話給刷了屏:年底了,口袋空空,決定找個算命大師看看,大師掐指一算,點頭吱吱說到「你過些天會有一次大運」,我高興極了問大師「是官運?財運?還是桃花運?」大師收了我一百元後悠悠而道「是春運!春運!」。一年前看到這笑話,對於剛剛入路的我來說,笑話之後是讓我對春運的好奇。
  • 老一輩革命家過年的故事
    1946年毛澤東同延安軍民一起歡度春節中國老百姓對過年這一古老的習俗情有獨鍾,在他們看來,年味不僅是物質的豐盛,更有文化的豐美。而老一輩革命家在春節留下的過年故事,不僅讓人深受啟發,更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年味。
  • 記憶中的年味——宿松人春節不可或缺的經典美食!你還記得多少?
    記憶中的年味——宿松人春節不可或缺的經典美食!你還記得多少? 進入臘月之後 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了 相信有不少在外的宿松人已經訂好了車票 準備好了過年回家團聚 很多宿松人已經開始置辦年貨 年味也逐漸開始瀰漫起來
  • 年味 不一樣的「春節」
    1月28日,在泰國曼谷,商販在唐人街的攤位上布置春節飾品。  當地時間20日,由中國駐尚比亞大使館主辦的2019年春節廟會在尚比亞首都盧薩卡萊維廣場隆重舉行。   新華社記者 彭立軍 攝  春節同時也是亞洲一些國家的傳統節日。有些國家的春節和我們一樣,不管離家多遠,人們都要回去和家人團聚;在一些國家,同樣也有熱鬧的花市、廟會……   而在一些歐美地區,華人將過春節的習俗帶到當地,大家一起歡歡喜喜過個「中國年」。  「春運」  春節「民族大移動」  與公曆新年的「新正」相對,農曆春節在韓國被稱為「舊正」。
  • 上海人的春節,年味都在圓檯面上
    供圖/圖蟲·創意-風物君語-每到春節整個上海空了一半繁忙都市氣息散去老上海小市民的底子就顯露出來這種市民氣息也延伸在年夜飯的飯桌上▼作為「魔都」,上海的飯店裡預定年夜飯也不乏一些國際化的菜供圖/視覺中國「魔都」年夜飯其實並不「魔性」,即便是在周璇唱《夜上海》的年代,滬上大佬杜月笙家裡也就吃吃普通菜式。杜的秘書胡敘五回憶杜公館過年,「無非是鹹肉風雞,時鮮蔬菜,再加幾盤熱炒,一個暖鍋」,「所供餚饌,家常菜倍覺有味,若用上海參魚翅,反不是吃年夜飯的格局」。▲上海一家飯店推出的年夜飯套餐菜單。
  • 故宮年味帶回家:「故宮文創」新年新玩法,為春節年味添把料!
    春節是中國人最熱鬧的一個節日,從古至今都是一樣的熱鬧,對於有著600年歷史的故宮也一樣,不管是從古至今,只要到新年,都是比較熱鬧的,充滿著新年的氣氛。但是今年的故宮卻與以往的故宮不同,今年是故宮首年面向公眾開放,並且每天限流8萬遊客參觀,根據網絡顯示餘票基本上都是剛出就被搶購一空。
  • 2018年春節送什麼 網易味央年貨禮盒成國民新寵
    (網易味央年味年貨禮盒)值得一提的是,這兩款年貨禮盒是網易味央根據消費者春節期間具有代表性的場景打造的,包羅了醬肉、香腸、醬豬蹄等多款首次對外公開售賣的「年味」。目前,網易味央嘿豬禮盒、年味禮盒已在網易考拉海購、網易嚴選、京東、網易四季商城等電商平臺同步上線,限量發售。兩款禮盒9種單品 滿足多種年味需求此次網易味央推出的「嘿豬」禮盒和年味禮盒是針對廣大消費者的春節待客、聚餐、茶歇聊天等需求「量身定製」的,每一個產品都能找到相對應的過年場景。
  • 無錫景區年味十足 一個"鼠"於你的精彩春節
    春節臨近,年味漸濃,無錫各大景區已迫不及待換上新衣,誓要以最光彩照人的一面迎春節。既然是鼠年新春,景區喊出口的「過年標語」都離不開這個鼠字。  遇財神、搶紅包成春節標配  「搶紅包」早已變成春節期間最火爆的全民遊戲,掃福集贊環節,更是多不勝數。無錫各大景區自然也不能落後。黿頭渚、三國水滸影視基地和惠山古鎮景區都有「搶紅包」的活動。
  • 為什麼現在過年沒什麼年味了?
    年味年年有,年年有不同。每年過年的日子是永遠固定的那麼幾天,但是每年過年的味道會因為時代的變遷和年齡的增長而感受到不同。一,在時代變遷下所感受到的年味是什麼?1,在以前那些物質匱乏、貧富差距不大、但情感純真的年代,年味就是能吃好、穿新、可以在年底12月24日到新年1月15日長達二十餘天的過年期間讓親情、友情、愛情變得更緊密、更融洽。2,在當今物質變得豐富、可貧富差距變大、情感已不再那麼純真的年代,年味就是分散在不同地方謀生的一家人在年底到月初的很短幾天內盼望著團圓又害怕分離的短暫重逢。
  • 湖州史上最全「年味地圖」 春節帶上它去嗨
    ,街頭巷尾的年味也愈發濃鬱起來。那麼,春節期間,哪裡有好玩的年節習俗?哪裡有好吃的特色年貨?哪裡又可以領略到別具特色的鄉村年味?最近,有市民搜羅了湖州鄉村過年節慶活動和特色年貨,並繪製一張「年味地圖」。這不,這張地圖瞬間在朋友圈裡傳開了。
  • 2020年春節檔影片一覽!強片如林,總票房能否超越2019年春節檔?
    春節檔一直是一個熱門的電影上映檔期,在這個時間充裕、闔家歡樂的節日裡,不少的家庭會選擇到影院觀影,促成了春節檔票房的大熱。在8部大片扎堆的2019年春節檔,一共取得了103億元的票房成績,而中國2019年全年的總票房為642億元,春節檔佔了將近六分之一,不可謂不強勢。
  • 中國的「年味」數不盡,春節可不要吃太胖哦!
    這些年,那些年,你記憶中的春節,是怎樣的味道?如今時代在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傳統的過年體驗也隨之淡化,但形式無論怎麼演變,歸家團聚的人們圍坐在一起辭舊迎新,享用餐桌上豐富的美酒佳餚,依然是中國人春節文化中最重要的儀式感。 中國人的春節裡都吃些什麼? 這些「年味」都有什麼講究和寓意?
  • 春蹄聲陣陣尋年味
    春蹄聲陣陣尋年味梁文杏 蘇鵬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春節不僅僅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佳節春節是一次回歸,馬年春節的回歸,帶著質樸,帶著溫暖,它意味著我們對最初的意義的重新追尋,也意味著對更好的未來的再度憧憬。歸來,是為了更好的出發。春節是一個開始,讓我們在闔家團圓中凝聚力量,在聲聲祝福中振奮精神,懷揣感動和溫暖,用真情照亮自己,照亮他人,照亮每個人的夢想。——編者 中國自古有俗語:「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 老一輩領導人如何過年也是一面鏡子
    毛澤東等老一輩領導人與群眾一起過春節、給群眾拜年、帶頭弘揚節儉、廉潔過年的良好風氣,也是一面明鏡,經常用來照一照我們的言行,無疑具有震撼和純潔心靈的力量。 體恤民情,與民同樂,是我國年節文化的優良傳統。
  • 春節期間有些什麼習俗,從老一輩傳承下來的,就是為了討個好意頭
    春節期間有些什麼樣的習俗,從老一輩傳承下來的,就是為了討個好意頭春節裡面我們是有很多的規矩習俗是要遵循的,那麼春節也是作為我國很重要的節日之一,然後很多人會非常講究,因為這寓意著新的一年裡帶來好運。那麼其實我國的春節初一到初五是不可以搞衛生的,因為很多人會覺得新年有很多的福氣,如果搞衛生會把財運給帶走,那麼初六才可以開始搞衛生。還有就是初三初六和初九必須要多點出去走親戚或者是找一些其他的活動的,因為這三天是可以多走動是對財運是有好處的。
  • [荊楚年味]京山橋米 一碗白米飯帶來的幸福感
    編者按:  臘八一過,就拉開了春節的序幕。過年前家裡置辦年貨,特別有儀式感,花生瓜子、香腸臘肉、水果點心……一樣一樣買買買給備齊了,在這準備的過程中,年味濃了。  年味,從一份暖心的年貨開始。家鄉的哪些食物最讓你掛念?記憶裡那些熟悉的味道還在嗎?你打算準備哪些年貨送給親友?  即日起,荊楚網聯合京東開展系列報導,找尋傳統的荊楚年味。濃濃年味,在家鄉,在心裡,也在京東年貨節的購物清單裡。
  • 農村圖片記憶:老一輩說,只有經歷過以前的苦,才知道如今的幸福
    老一輩的人說:在村裡最苦的並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而是當的顆粒無收,最怕的是水災、旱災,挨過餓的人嘗到吃不上飯的滋味,如今老一輩憶苦思甜,不在為吃喝發愁,不在為衣食住行發愁,在農村雖然比不上城市的生活,但和過去比,那是幸福的生活在上個世紀的人,在農村總是害怕下雨,但是又期待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