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圖片記憶:老一輩說,只有經歷過以前的苦,才知道如今的幸福

2020-12-07 宇小谷

老一輩的人說:在村裡最苦的並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而是當的顆粒無收,最怕的是水災、旱災,挨過餓的人嘗到吃不上飯的滋味,如今老一輩憶苦思甜,不在為吃喝發愁,不在為衣食住行發愁,在農村雖然比不上城市的生活,但和過去比,那是幸福的

生活在上個世紀的人,在農村總是害怕下雨,但是又期待下雨,因為住的都是土坯房,每到陰雨天,房子總是漏雨,可是缺水的話,田裡的作物又長不好!

80後的人還有些記憶,小時候總是牽著牛,幫著父母去種地,一天種不上幾畝地,用鐮刀割麥子,用鎬撬棒子,每到收秋的時候,手上總是慢慢的水泡,捎著水和乾糧一天不回來,所有的莊稼都是用牛車拉到家裡。

這個手推車大家並不陌生,在農村很少看到它的影子,這是老一輩常用的工具,推著它種地、趕集、交公糧(還有挑著擔子去交公糧的)、做買賣、那時的苦可想而知,不能忘卻的回憶是對老一輩的尊重,他們受過太多的苦和累,很多的老人為此積累了很多疾病,感懷過去,感恩現在。

生產隊的場景,老一輩是記憶尤深,年輕一代再也體會不到種地的艱辛,甚至都不會種地。想當然的以為放到土裡就會長!

你能體會那個年代的幸酸嗎?

和老一輩聊天,他們總是侃侃而談,說起以往的生活和現在的對比,真是天壤之別,生活好了,是現代人的福氣,從不奢望什麼,餓不著就行了。當是每一次說起來的時候眼裡都是放著光的!

相關焦點

  • 農村有種毛毛蟲,很多人小時候都被蟄過,如今身價倍增人人搶著吃
    不得不說現在城裡的小孩子個個都是嬌生慣養,經歷過的東西比農村的小孩要少得多了。以前農村的小孩看起來更像是散養的,每天都是到處去外面野慣了,有時候玩著玩著就爬到樹上去了。不過有時候在樹上卻被毛毛蟲給蟄得叫苦連天,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呢?
  • 它以前是農村的「柴火樹」,沒想到藥用價值高,今成致富「寶樹」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很多人都說,現在無論是世界的哪一個角落,都會有城鄉結合的區域出現,其實這句話說的相當有道理,因為每個國家其實都有農村這樣的比較落後的地方出現,而整個世界都在發展著,因為不是同步的富裕,所以落後的農村肯定是會有的。
  • 農村一種扁平的小魚,因肉太苦而被嫌棄,如今逆襲成為觀賞魚
    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對一種扁平的小魚有沒有印象,它身上有著五顏六色的鱗片,個頭不大,以前農村人嫌棄它肉太苦捉到也不吃。這種魚的學名叫做鰟鮍魚,在鄉下一般叫它「彩圓兒」或者「四方皮」。在野外釣魚時最怕小魚鬧窩,而這個鰟鮍魚就是鬧窩鬧得最兇的一種。有時想釣個大魚結果卻被它們攪和了,所以這個傢伙的名聲很差,而且跟其他小魚不一樣,它的肉比較苦,農村人不喜歡將它炸了吃。
  • 農村俗語:「當家才知柴米貴,養兒方知父母恩」是什麼意思?
    導讀:相信有很多的小夥伴不止一次的聽過這句俗語:「當家才知柴米貴,養兒方知父母恩」。現在不管在農村還是在城市,很多的老人不止一次的對子女念叨過這兩句話,卻不知這句話有多少的心酸和感恩。小編小時候一直在農小編小時候一直在農村生活,知道老一輩人和現在的年輕人不管是在日常的生活中
  • 20年前卯足勁生男孩,如今娶媳婦又抱怨女孩少,老一輩人淨想好事
    如今回老家,總能聽到老人抱怨娶媳婦難的話。確實,細數整個村子裡光未婚的男青年就有10多個,而嫁進來的新媳婦卻只有兩三個。可見,當今社會男孩女孩的比例嚴重失調!要知道,男孩一過30歲基本上找媳婦就變得難上加難,再加上劉華又沒有正兒八經的工作,不過就是服裝廠打工的一員。不僅2個姐姐隔三差五的介紹對象,就連父母也是逢人就託關係介紹女孩,可幾年下來依舊沒有女孩願意嫁進來。如今,劉華年紀一天天變大,而同齡結了婚的男孩基本上也都當了爸爸,為此劉華的父母日夜焦慮不堪。
  • 老一輩人用過的老式農具,認識一半厲害,全部認出才是地道農民
    你用過嗎?老播種機,隨著農具機械化的發展,這些原始笨重的工具必然被淘汰,也是老一輩人的記憶情結。圖中老式推車子和筐子是以前農村常用的工具,現在的手推車大多數鐵質焊接的。圖中手動玉米脫粒機,我小時候還用這個幫家裡面脫棒子粒,我記得當時我搖那個搖的我手都酸完了。採高粱掐穀子的工具,你知道叫什麼名字嗎?
  • 俗稱「土豬子」,以前是農村一大害獸,如今養殖品千元一隻
    導讀:俗稱「土豬子」,以前是農村一大害獸,如今養殖品千元一隻以前農村的野生動物很多,在當時看來,很多動物都是農民的天敵,因為它們專門偷吃農民的糧食,導致糧食減產。過去農村的人口數量多,糧食少收一點都會影響大家吃飯。
  • 為啥農村老一輩人說「尾巴彎不起來的狗不能養」?
    為啥農村老一輩人說「尾巴彎不起來的狗不能養」?關於「尾巴彎不起來的狗不能養」的說法在很多地方有流傳,類似「咬人的狗不叫」這種說話,一般是以前的農家人經過無數年的識犬經驗,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一定有他們那一輩人的道理,不過這個說法的依據是啥呢?
  • 只有體驗過的才知道,為什麼說農村的長舌婦非常恐怖?
    農村,一個鄉情很濃的地方!農村不同於城市,很多人的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都是左鄰右舍、親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扯著耳朵腮都動,有道是「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在農村鄰居之間不往來是做不到的,有的村子小,大家同住在一個村子裡,幾乎所有的人都認識。
  • 人情如紙薄,只有經歷過低谷才懂世態炎涼,看完沉默了
    只有經歷過低谷的人,才懂得什麼叫做人情如紙薄。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落魄一次你就懂了。利益面前,沒有永遠的朋友。有一位年輕人,春風得意的時候,對一個朋友特別好特別大方,幾乎有求必應。但後來因為公司資金鍊斷裂,只能宣布破產。欠了一屁股債,年輕人只能放棄家裡的一切遠走他鄉,臨行前,他給曾經最好的那位朋友發簡訊。
  • 魚的記憶只有7秒?難道魚的傷悲只有水知道……
    「聽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看見,轉身,遺忘。所以,在那方小小的魚缸裡,它才會興致勃勃地遊來蕩去,永遠都不會覺得無聊……」詩意的語言瀰漫著淡淡的憂傷,這也是我時常想擺脫往事羈絆,忘掉那些不開心的最浪漫的託辭。但,魚真的那麼「傻白甜」,它的記憶真的只有7秒嗎?NO!NO!
  • 農村俗語「三大寶、四大喜、四大苦、四大綠」說的都是啥?
    在農村,勤勞的農民們不僅擅於種地,在勞動的過程中,農村人還喜歡總結,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和閱歷,通過簡練的語言告訴給後代,讓下一代人可以少走彎路,更快地走向致富之路。其中有一句農村俗語叫做「三大寶、四大喜、四大苦、四大綠」,這些說的都是啥呢?又蘊含什麼樣的道理呢?
  • 農村一種野花,它的果實常被農村娃當玩具,如今10元一斤成稀罕貨
    對於這些野生植物,筆者一直都是非常喜愛的,因為筆者的童年沒沒少跟野生植物打交道,相信不少90年以前的農村娃也是如此。那時候農村生活不如現在,既沒玩具又沒零食,於是這些野生植物就成了不少農村娃的玩具和零食,如狗尾巴草、蒼耳就是常玩的玩具,三月泡、八月炸、拐棗就是常吃的零食。
  • 曾經農村泛濫成災,兒時當零食,如今40元一斤,市場火爆
    導語:曾經農村泛濫成災,兒時當零食,如今40元一斤,市場火爆 曾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應該對農村都比較了解。特別是幾十年前下鄉的參加勞動的青年,體驗過農村生活,享受過農村美好的環境,如今回味起來依舊會津津樂道。
  • 農村老一輩常說的「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蘊含怎麼樣的道理?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在小編農村老家,是老一輩人常說的,就是「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句話蘊含怎麼樣的道理。「馬驢同槽,瘦馬不瘦驢」,說的就是養殖方面的知識,大家都知道在之前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會養上一兩頭牲口,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卻一個農村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好幫手,農田中的犁地、耙田、拖車等體力活都得靠它們,牲口養好了,不僅可以減少自己的體力勞動,更可以給自己帶來更大的財富,所以,農民們就算再苦再累,也要把牲口照顧好。
  • 小時候農村「雙搶」時節能讓人脫層皮,艱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
    記得在小時候,再過差不多十天,農村種植兩季水稻的地方就進入了一年中最忙碌、最辛苦的「雙搶」時節了。所謂「雙搶」,就是搶早稻收割和晚稻插秧,「搶」字生動體現了勞動的緊張程度。「雙搶」在每年的七月進行,是一年中天氣最炎熱的時候,在酷暑中進行緊張的生產勞動,其辛苦程度不言而喻,這種辛苦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有體會。「雙搶」從開始收割田裡的早稻開始,草帽和鐮刀是這項勞動的標配。那時候,水稻收割仍然以手工方式為主,用鐮刀收割好水稻後,還要徒手將割倒的水稻聚攏到一起進行綑紮,便於運輸。這項工作需要2人以上合作才能完成,一般是全家有勞動能力的男女老少一齊上陣。
  • 只有農村90後才吃過的兒時零食,網友:最後一種花100塊我也吃
    儘管現在的生活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落後的農村,不像城裡孩子有各種新鮮零食,只有這麼幾種專屬於90後的零食。儘管現在已經消失了,但是對於90後來說,成為了永遠的童年記憶。1、冰袋夏天解暑神器,2毛錢一個,比冰棍解渴。小編記得小時候夏天帶著一個冰袋去上路,路上美滋滋。
  • 農村茅廁邊的「草莓」,老人說蛇爬過不能吃,如今才知價值好珍貴
    大家好,我是【農村小滿】,關注我帶你看更多的農村趣事和相關的「三農」知識。鄉間荒野上生長著許多野生植物,其中有一種在過去特別為鄉下娃所喜愛的品種,即野果。相信許多鄉下長大的朋友,在童年的那會都會吃過不少的野果吧,你覺得和現在的野果比起來,味道怎麼樣?許多朋友都會說,野果很好吃。不過,野果並不只是美味如此簡單,最重要的是,它們還不需要花錢,而且相對於以前的鄉村生活條件,野果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點心,自然受到了鄉下娃和老一輩農民朋友的喜愛。然而,一些野果由於生長環境的問題,一直被人誤解。
  • 為何老一輩人說黃鼠狼不能殺?科學證明,還真不能殺
    為何老一輩人說黃鼠狼不能殺?科學證明,還真不能殺 網羅天下趣事,縱觀八方奇聞,人們常說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黃鼠狼在我國的農村可是過街喊打的角色,因為它們會偷偷潛入農民的圈舍中,偷吃家裡養殖的雞,這就使很多農戶白白蒙受了損失,對於這種動物,人們都特別憤恨,並想辦法讓它們吃點苦頭,可為何老一輩人會說黃鼠狼不能殺呢?
  • 明知道農村生活苦,農民依然願意留在農村,這是為什麼呢?
    農村的文化教育和診療標準十分差,一般來說,農村僅有最基礎的衛生站,院校早已基礎看不見了。衛生站只有醫治一些普遍的小問題,假如真得了哪些重大疾病,就必須到城市裡就診,十分不方便。沒有院校,孩子教育便是個問題,農民為了更好地讓小孩接納文化教育,就只有入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二、農村種田不掙錢,農民沒法保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