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將成為人類的第二個家園,這已經不再是一個幻想。在2022年左右,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就將發射第一艘載人登陸火星飛船。預計到21世紀中期,人類就將在火星建立永久的居民點,未來將有數十萬乃至上百萬人口在火星生存。
那麼,未來人類移民火星之後,主要的食物來源是什麼呢?
火星上沒有地球的大氣層,人類也只能生存在特製的火星建築物內,解決人類的吃飯問題就成了大事情。在火星上,能源可以使用豐富的太陽能,還有風能,核能等,火星的南北極有大量的冰存在,可以作為人類所需的水源,而氧氣可以通過二氧化碳轉化而成。火星上有足夠的建築材料,足夠人類建築所需。
目前比較棘手的問題,就是食物來源了。短期內,在火星上進行大範圍的農作物種植和飼養牛羊等,還不太可能。人類未來除了在地球進口食物以外,在火星上能夠生產的只有在溫室內栽培的少量農作物了。至於動物蛋白質來源,可能是實驗室生產的人造肉,以及人類在火星上建設的昆蟲牧場了。在火星上,飼養昆蟲可能是一種可行的辦法,因為同樣體積的昆蟲可以提供比肉類更加豐富的能量和蛋白質,比如蟋蟀和螞蚱等。
我們可以幻想一下未來火星人的一日三餐:早上一起床,是一杯富含營養的蟋蟀粉衝劑,中午飢腸轆轆的時候,可以吃一隻珍貴的馬鈴薯人造肉漢堡,到了晚上是狂歡的時間,有一頓烤螞蚱大餐在等待著你。
未來火星人的生活,是不是有點羨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