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首次發現

2020-09-22 江南都市報

9月20日,

江西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東源站工作人員採集到一隻獵蝽

經江西省林學會高級工程師丁冬蓀

鑑定為白斑素獵蝽Epidaus famulus,

是馬頭山保護區昆蟲新記錄種

白斑素獵蝽

據專家介紹,白斑素獵蝽體長18mm左右;身體細長,體色淡褐和紅褐,小盾片以及前翅革質部分密布大小不一的白色絨毛狀小斑點;前胸背板連同外緣角一共有四個尖刺。

另據消息,

該保護區工作人員

日前在昆蟲資源調查時

發現一種灰蝶科Lycaenidae蝴蝶,

經國家林草局防治總站孫淑萍教授

鑑定為臺灣灑灰蝶

該種在江西從未記錄過,

為江西新記錄種。

臺灣灑灰蝶

臺灣灑灰蝶,本種翅黑褐色,雄蝶前翅中室端有1個暗灰色橢圓形性斑;後翅臀角突半圓形上有1個新月形橙色斑紋,有2個尾突,其中位於cu1脈端的短。翅反面褐色,中橫白帶斷續靠近翅外緣,前後翅的白帶皆在Cu2脈處斷折為二,前後翅外緣部位各有1列邊緣鑲著灰白鱗邊的黑斑,其中以前翅2a室的黑斑最大,可作為與同屬近似種識別的依據。

來源: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許南平

編輯:陳杰

聽說

點分享

相關焦點

  • 江西首次發現!
    推薦閱讀點擊文字可直接跳轉閱讀↑↑↑首次發現!白斑素獵蝽Epidaus famulus馬頭山保護區昆蟲新記錄種驚喜不止這一個臺灣灑灰蝶Satyrium formosanum (Matsumura,),在江西從未記錄過日前江西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昆蟲資源調查時發現了它系江西首次發現
  • 江西首次發現!
    首次發現!日前江西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昆蟲資源調查時發現了它系江西首次發現江西馬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昆蟲資源調查時發現一種,為江西新記錄種。
  • 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白天發現豹貓覓食活動
    大江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黃思農報導:10月28日,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山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野外取回紅外相機時發現視頻中有一隻皮毛花紋如豹子般美麗,邁著矯健的步伐,在樹林中覓食的動物,經工作人員仔細辨別發現是豹貓。
  • 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白眶鶲鶯
    記者從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近日保護區科技人員在進行鳥類調查觀測時,在保護區發現兩隻上體綠色、下體黃色的鳥類,經研究,確定此物種為白眶鶲鶯,在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首次發現。據介紹,白眶鶲鶯,雀形目柳鶯科鳥類,頭頂灰色或藍灰色與黑色相間,眼圈白色或黃色,上體綠色,下體黃色,腳黃色。
  • 江西九連山保護區首次發現白眶鶲鶯 快來看看它長啥樣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記者從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近日保護區科技人員在進行鳥類調查觀測時,在保護區發現兩隻上體綠色、下體黃色的鳥類,經研究,確定此物種為白眶鶲鶯,在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首次發現。
  • 江西這地有重大發現!
    江西這地有重大發現!2019年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學家的專家學者宣布,他們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江西:九嶺山保護區首次監測到雌性白頸長尾雉
    近日,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提取紅外相機監測信息時,發現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紅外相機視頻顯示,這隻白頸長尾雉為雌性,整體呈棕褐色,上體滿雜以黑色斑,背具白色矢狀斑。「拍攝到雌性白頸長尾雉在九嶺山保護區尚屬首次,同時拍到白頸長尾雉和黃麂一起覓食畫面極為珍貴。」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璪都保護管理站副站長劉光選說。對野生動物進行長期監測是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日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江西景德鎮發現「雌雄同株」南方紅豆杉
    江西景德鎮首次發現一株雌雄同株的南方紅豆杉,十二月一日,當地林業專家向中新社記者表示,這一發現可能將改變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術界對南方紅豆杉僅有雌雄異株的觀點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240餘枚,也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
    、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這也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從此結束了福建省「沒有恐龍」的歷史。這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由多個足跡組成),也是目前中國範圍內發現的最大的恐爪龍類足跡。
  • 江西發現全球最神秘的鹿科動物,央視也報導了!
    江西發現全球最神秘的鹿科動物,央視也報導了!▲黑麂正在覓食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教授級高工程松林介紹作為全球最神秘的鹿科動物黑麂,能夠拍到這些畫面是非常珍稀和寶貴的。黑麂屬於中國所特有的全球瀕危物種,種群數量較少。目前,也只在浙江、福建、安徽和江西四省交界山區分布。由於黑麂性情膽小,遠離人類活動的區域,所以逐步逐步地向森林退縮,也造成它的總群量很少,人類能夠觀察到黑麂的機會比較少。
  • 九連山發現黑翅鳶 刷新江西鳥類新記錄(圖)
    新聞熱線0791-86849275廣告熱線0791-86847125 九連山發現黑翅鳶刷新江西鳥類新記錄(圖) 大江網26日訊[記者 吳躍軍]報導:今天,記者從省林業廳獲悉,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鳥類專家在江西省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黃腹角雉野外調查時
  • 白虎、白犀牛首次亮相江西南昌
    新華社南昌五月九日電 江西南昌動物園日前迎來了兩位「尊貴」的客人——白虎和白犀牛各一隻,「五一」期間市民們紛紛來到動物園爭相一睹為快。  白虎在自己的新「家」裡不停地來回走動,白色的虎毛間雜著一些褐色的斑紋,額頭上的「王」字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它不時對慕名而來的觀眾們低聲吼幾聲,或用自己粗壯的四肢刨著水泥地面。
  • 中國發現面積最大最多樣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亦系福建首次發現...
    中新網福建新聞1月12日電(記者 林春茵 張金川)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2020年11月7日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首度發掘就有240餘枚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中國迄今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 浙江首次發現中國特有物種崇安地蜥 斷尾求生是絕活
    雷祖培是泰順烏巖嶺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處處長,他發現了中國特有珍稀物種——崇安地蜥。  人工拍到斷尾崇安地蜥  中午12點左右,在烏巖嶺保護區的一條上山林間小道邊,科考專家們邊啃麵包邊休息。  突然,眼尖的雷祖培無意中發現,7-8米開外的巖石上,有一條從來沒見過的奇特蜥蜴。
  • 江西九嶺山首次拍到雌性白頸長尾雉
    江南都市報訊 全媒體記者許南平攝影報導:11 月 24 日,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璪都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劉光選告訴記者,該站科研人員在察看提取的紅外相機監測信息時,驚喜地發現拍到一隻雌性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在九嶺山保護區尚屬首次,此外還拍到白頸長尾雉和其它野生動物在一起覓食極為珍貴的場景
  • 專家解讀江西新增20種鳥類-江西新聞網-中國江西網首頁
    灰翅鶇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封雲報導:鳥類是有益於人類的,它們是維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以及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江西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生態發展起到了「築巢引鳳」的作用,引來了從未見過的鳥來到江西境內,即首次發現的灰翅鶇種類刷新了江西省鳥類新紀錄;經過有關部門重新分類,在江西新增了20種鳥類。那麼,灰翅鶇這種鳥當時是在哪個地方發現的?新增20種鳥類屬於什麼級別?記者採訪了相關部門。
  • 圍觀丨寧夏又發現稀有野生動物,北方地區首次發現!
    據六盤山林業局消息,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安裝在林區的紅外相機拍到了我國稀有野生動物--毛冠鹿,這是我國北方首次發現該物種。主要棲息於我國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廣東、湖南、湖北、四川、雲南等地高山或丘陵地帶的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灌叢中,經常活動於海拔1000-4000米之間的山上。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也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 浙江省首次發現最名貴蝴蝶,珍貴程度堪比國寶大熊貓
    近日,浙江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斑喙鳳蝶調查項目組在寄主植物——深山含笑上發現6粒蝴蝶的卵,通過仔細對照參考文獻、比對鑑定和諮詢專家,確認為金斑喙鳳蝶的卵。在浙江省尚屬首次發現。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專家:相信還將發現恐龍骨骼、恐龍蛋...
    東南網1月12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在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福建首次!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
    福建首次! 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記者在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我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