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我國重慶樂和樂都景區曾經從非洲引進了20頭長頸鹿,這些長頸鹿的年齡都是2歲左右,為了運輸它們,工作人員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準備工作。
我們知道,長頸鹿的脖子非常長,最高可達5-7米,如此高的體型,顯然不適合飛機空運。而且由於長頸鹿體型非常高,所以長頸鹿都是「高血壓患者」,也不適合坐飛機。但是2歲以下的長頸鹿可以使用飛機運輸,只不過在運輸過程中,要格外注意長頸鹿的情緒和心情,在起飛和降落時,長頸鹿會因為受驚而死亡。
事實上,長頸鹿膽子比較小,而且對環境比較敏感,運輸長頸鹿時如果照顧不周很容易造成長頸鹿死亡。一般長途運輸長頸鹿時,會採用空運和海運兩種不同的方式,並且在運輸之前,會訓練長頸鹿在運輸箱中生活一段時間,以免運輸過程中長頸鹿對陌生環境感到緊張。
訓練它們進入運輸箱的過程很艱難,因為長頸鹿對外界環境比較敏感,一開始它們看到運輸箱中的胡蘿蔔以及草料會很心動,但它們不敢走向前。在這種情況下工作人員會使用它們愛吃的植物引誘它們一點一點地進入到運輸籠中。
如此往復地訓練一段時間後,長頸鹿就能夠自己進入到運輸箱中,能夠適應運輸箱的環境,此時才能夠將長頸鹿正式運輸。
長頸鹿的運輸會選在每年的立秋之後,然後到第二年的五月之前。這是因為夏天溫度較高,暴曬會加重動物中暑,而高溫環境也比較容易滋生微生物,讓長頸鹿生病。
在正式運輸時,飼養員們只會將長頸鹿餵到半飽,這是為了防止它們暈船暈車,也可以避免它們發生較大的情緒波動。長頸鹿的運輸箱上端留有開口,長頸鹿可以通過這個開口看向外面的世界,這是因為長頸鹿待在密閉環境裡容易抑鬱和受驚。
當船隻進入到我國,並靠岸後,海關會對長頸鹿進行相關的檢疫,檢查它們有無疾病,有沒有攜帶致病性微生物等,經過檢疫合格的長頸鹿,會從船隻轉移到車上進行運輸。
車子在運輸長頸鹿時,要儘可能地做到駕駛平穩,不能出現急剎車以及急啟動的狀態,否則會引起長頸鹿不適以及恐慌。一般情況下,運輸長頸鹿的車速不能超過80公裡每小時。
長頸鹿體型很高,而在運輸沿途中可能會有電線桿等阻擋住它們的腳步,所以在運輸長頸鹿時,司機會密切關注周圍的電線桿,一旦發現有較低的電線,工作人員就會用相應的挑杆將電線調高,或者是投食長頸鹿喜歡的食物,讓長頸鹿低頭時伺機通過。
比如:北京一隻長頸鹿小魯被送往安徽淮北動物園,之所以選擇它,是因為它最聽話也最老實,在經過立交橋或者限高欄時,飼養員會發出命令讓它低頭,如果它不低頭,那麼飼養員會餵它好吃的零食,小魯比較貪吃,給點好吃的它就低頭了。
因為要格外注意沿途的限高、電線等,所以司機不能開夜路,在夜晚時,會妥善將長頸鹿安置好,儘量給它們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路上飼養員也會注意它們的食物以及飲用水問題,儘量照顧著它們的情緒。
雖然現在我們有了更好的手段運輸長頸鹿,但運輸長頸鹿依然是高危活動,在南非曾經有一輛車運輸長頸鹿過程中,遇到了立交橋,導致長頸鹿被擊中腦袋而當場死亡。
等到了動物園之後,飼養員們會讓它們熟悉一下周圍的環境,儘量不去打擾它們,也不會在周圍發出較大的動靜。接下來飼養員們會讓它們熟悉一下原有的種群,讓它能夠儘快融入到這個大家庭。
全世界之所以將長頸鹿從一個國家運到另一個國家,從一個地方運輸到另一個地方,其實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它們。在一些動物園中,有些長頸鹿個體較少,近親交配係數較大,需要引入新的個體來改善種群的基因。再者是因為如果所有的長頸鹿都生活在同一個地方,那麼當種群爆發一場流行疾病時,對長頸鹿種群而言是致命打擊,而分散養殖長頸鹿有利於物種種群的保護。最後是因為,長頸鹿作為動物園中的寵兒,能夠為動物園吸引一定的客源,拉動經濟園的經濟效益。正是因為以上原因,所以長頸鹿才會被運來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