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藝術裝置如何成就城市景區景觀照明?

2020-12-03 中藝光影秀

隨著現在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技術通過其新的思維方式、操作手段在城市景區景觀照明中得到了更多的運用。新媒體藝術是科學結合技術,通過數位化合成技術虛擬實境並重構世界,強調交互感應,發掘出其隱秘的美學價值,更為城市景區發展增加一抹亮麗的景色。

當前,在室外常用新媒體藝術裝置主要以3D Mapping投影、水幕全息投影、地面互動投影、體感互動噴泉、燈光、軌道鏡投影跟蹤系統為主。

戶外燈光投影景觀常用裝置有:3D Mapping投影、地面互動投影、體感互動噴泉、軌道鏡投影跟蹤系統四個。

新媒體藝術裝置如何成就城市景區景觀照明?

3D Mapping投影 = 運用裸眼3D和 輪廓映射,融合景觀項目主題創意

其中,3DMapping投影技術作為一種新的媒介近年來得到了廣泛利用,通過定製的特效影像與投影幾何校正和融合技術的配合,給人們呈現出極富創意巧思及視覺震撼力的3D光影盛宴,未來,中藝光影秀將會在多媒體藝術裝置領域,融合各種燈光投影技術做出更多個性化、品質化、特色化的燈光裝置項目,讓遊客在景區有更好的旅遊體驗。

地面互動投影 = 運用仿真和互動體檢

地面互動投影系統是集虛擬仿真技術、圖像識別技術於一身的互動投影項目,包括水波紋、翻轉、碰撞、擦除、避讓、跟隨等表現形式。觀眾通過身體動作來與地面的圖像進行互動,各種特效影像在腳下綻放,帶來一種全新的奇特的體驗。

此外,新媒體藝術在景觀亮化中還有非常多別致的具體應用案例,以前的景觀亮化更多偏向一種單向交流方式。而新媒體藝術之所以能夠成就景觀照明,是兩種融合所擁有的互動性和體驗性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也必定讓大家更容易理解與接受。

此文章由深圳建安中藝光影整理編輯分享,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景觀互動裝置:風靡當下的景觀燈光互動裝置
    風靡當下的景觀燈光互動裝置光與影本身是一種表現的藝術,靜謐,優雅,變幻莫測。無論是單純表達藝術、還是展示科學技術、亦或是倡導環保理念,燈光作為容易直抵人心、影響感知的媒介,能給人們帶來無限驚喜,無論是在世界頂級美術館和畫廊的展覽中,還是在城市景觀設計中,景觀燈光互動裝置儼然發展為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
  • 景石藝術的意境和美感(城市更新,藝術何為?)
    如今,景石几乎可以融入各種城市環境和風景名勝之中,擔當題名點景的重任。只要找到巨石,請人題刻,或作為區名景名,或配以詩詞警句,塗上朱漆、金粉,即成大觀。如此一來,各地的刻石越來越多,體量也越來越大。無論在大廈前、廣場上,還是公園裡、景區中,隨處可見。就其初衷而言,這些景石能夠起到標誌導引的作用,卻常常少了些傳統石景藝術的意境和美感。
  • 全國新媒體自駕遊|「金山」如此多嬌
    金山嶺景區供圖長城網訊(記者 畢雪梅)萬裡長城,金山獨秀。9月22日,遊長城 愛長城——2020長城之約·全國新媒體自駕遊長城的媒體團記者們來到了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金山嶺長城。金山嶺長城因其視野開闊、敵樓密集、景觀奇特、建築藝術精美、軍事防禦體系健全,保存完好而著稱於世,是萬裡長城的精華地段,又被稱為「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 墨西哥城市玩具噴泉模型_2020年墨西哥城市玩具噴泉模型資料下載...
    這裡是既是室外的休閒廣場,同時也是眾多流線的樞紐,因此流暢的線性組織就顯得額外重要。1746 景觀小品:商業活動入口景觀設計,門頭設計, 查看詳情 2019全球景觀案例大盤點——裝置藝術案例 查看詳情
  • ...合肥景觀照明亮化工程,蕪湖景觀工程亮化,南京風光互補路燈製造
    安徽軍潁照明工程有限公司,燈光照亮了城市的夜晚,對於一座城市來說光彩工程不僅能夠體現出城市本身的人文特色,對於旅遊業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動意義。那麼光彩工程設計步驟是什麼?光彩工程設計公司來例舉一下。
  • 城市自然景觀的合理控制與可持續性開發
    傳統的發展觀與可持續的發展觀,二者的根本區別在於如何對待發展與環境的關係,這在發展中國家還存在著不少困難。   2002 年8 月26 日~9 月4 日在南非約翰尼斯堡召開的第三次首腦會議,又推動了當前可持續發展的世界進程。總之,實施可持續發展觀任重道遠。 1.2 生態城市   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在城市發展進程中走向生態化是必然趨勢。
  • 傾影科技集團:互動藝術裝置,許你一場空間「魔法」盛宴~
    藝術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因此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有藝術的身影。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浪潮,互動藝術裝置已經融入現代生活的各個領域,引領公共藝術發展潮流。藝術家們運用互動裝置藝術的獨特創意,表現想像與真實交織的視覺幻境,營造一種特別的視覺體驗環境,並通過與作品的多感官互動而激發人們的聯想,使人們獲得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引發思考。01敦煌壁畫壁畫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其中敦煌壁畫尤為出名。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壁畫也會逐漸褪色。
  • 沃利創意|視覺藝術工程實驗室
    Visual Art Engineering Laboratory視覺藝術工程實驗室 Professional / Through / Focus / 沃利創意,專注成就專業實驗室簡介● 展陳互動裝置、新媒體藝術設計拓展
  • 創意互動景觀裝置
    巨大的屏幕貫穿整個視野空間,在內容中,若干個顯示屏幕變換著不同的位置移動著,並在播放著幻方科技獨家定製的、現場感十足的視頻影像,一個虛擬的視頻空間中存在著另外一個虛擬的數字空間,是整個創意互動景觀裝置的一個特徵,也是構成這種震撼的視覺效果最關鍵的一點,
  • 夜空彩虹 x 成都萬象城2期|「逐光之境「探索先鋒光影裝置
    2020年末,夜空彩虹聯合多名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共同為成都萬象城2期打造了以「創意燈光藝術裝置」為軸的城市公共藝術空間,發現和探討成都這座國際大都市深層的文化與藝術魅力。  這是一場不容錯過的【新媒體藝術燈光節】「逐光之境」,讓你以新視角、沉浸式的方式領略先鋒新媒體光影裝置。
  • 「動想」當代互動裝置展開幕:讓藝術動起來!
    動想——當代互動裝置藝術展,特別邀請國內外19位當代藝術家26件動態互動裝置作品及2個現場互動藝術項目在溫州年代美術館參加展覽,展覽正值溫州大中小學校放暑假,也是年代美術館公共教育的一部分,希望在這樣一個並非「北上廣」的三線城市,有更多一線城市才可以看到的新藝術形態,能讓學生和家長在家門口走進來,參與到「有趣而有內涵」的裝置藝術互動中來,感知不一樣的藝術收穫。
  • 成都動物園照明規劃設計
    成都動物園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動物園,也是成都市唯一一座綜合性城市動物園,位於北二環與三環路之間,全園佔地面積17.73公頃。本案由信達科技成都團隊為動物園做景觀燈光照明設計,主要範圍為東大門、東大門兩大門戶入口和小遊園。
  • 國內首家新媒體藝術中心攜手黃鶯&何在峰打造《十三場夢境》
    《十三場夢境》是幻藝術中心繼《漫步星際一:趙旭視覺藝術》、《漫步星際二:巴日林奇幻之旅》、《未來系列:田曉磊:夜殿》之後主辦出品的第四場新媒體藝術展。本次展覽全新推出了幻境系列的開篇,也是藝術家黃鶯、何在峰及Y&Z跨媒體團隊,迄今為止在全球範圍內首次大規模沉浸式展覽的公開亮相。
  • 有趣的森林景觀叫人流連忘返
    它們由數十億顆粒組成,通過協調運動和彩色照明來思考,計算和交流。華麗的空間編排充滿秩序感,系統控制元素的上升和下降,及群集鎖定。這些形式巧妙地嵌入到建築中,在空間中表現,並展示每個微小元素如何構建優雅、新穎的整體。
  • 你見過用於路燈箱變的景觀式箱變殼體嗎?
    在目前城市建設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節奏下,城際公路網絡的建設也不斷加快,伴隨著公路建設帶來的就是路燈建設工程,更多的路燈照明中意用組合式變壓器、預製式箱變殼體。在城市化建設中,城市道路、公路、街道的美觀性也是城市建設的一部分,路燈的建設也需要具備一定的美觀性。
  • 川音實驗藝術學院以「出山」之名突破藝術邊界
    春熙路LED大屏幕驚現「流動著的繪畫」傳統繪畫如何與科學技術手段相交融?平面的繪畫如何在數字圖像時代突破傳統藝術的界限?當時在整個搭建空間的外圍也進行了mapping投影,數字圖像的再造實現了從平面到三維空間的提升,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呈現出一種超現實的視覺景觀,吸引了不少師生、觀眾的眼球。
  • 如何管控景觀燈光南京景觀燈光監控中心給出答案
    夜景亮化是城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如何更科學更智慧管控景觀燈光?日前,記者從南京江寧區景觀燈光監控中心建設項目發布會上獲悉,該區已建成南京首家景觀燈光監控中心,可以實現全區20多個片區、300個景觀燈配電箱、190餘臺視頻的智能監控,一鍵控制,燈具出現故障自動報警,大大節省了人力。
  • 32個含景觀類的國際設計大獎,你都知道嗎?
    在當下「新冠」疫情肆虐的時刻,思考如何更好地處理人與自然、人與周遭環境的相處關係,更好地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對生態環境的友好,似乎變得更加重要。時代要求我們要站在更長遠、更廣闊的動態視角上去看待景觀設計的生長性、科學性以及可持續性,不斷在文化背景的基底上進行深入探究,通過藝術表達和塑造自然。
  • 庭院石雕燈籠園林景觀石燈籠
    石燈籠是一種東亞傳統照明用具,源自我國。最早雛形是我國供佛時點的燈,也就是供燈的形式,後來傳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地,具有表明「立式光明」的意思。石雕燈籠,不僅起到景觀裝飾的效果,同時也有一定的照明作用。雖然只是幽暗的燈光,但卻是整個庭院中的亮點。適用於、公園、景區、小區、廣場、學校、寺廟、祠堂、室內外裝飾等各類場所。泉州凱巖石業製作的石雕燈籠,採用優質的石質精雕細琢而成,善用千年文化雕鑿工藝的研究、傳承、融合和發揚,使石雕作品承載藝術文化、體現更多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