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尬聊的這種海洋生物,有一個大名鼎鼎的遠親「長江江豚」,可自己卻一點兒不被人所知,海豬、豬魚、江豬是民間對它的叫法。它又被稱作「東亞江豚」,俗稱也叫海水江豚,是種國家瀕危二級野生水生保護動物,在IUCN物種名錄中被列為瀕危(En),數量呈下降趨勢。東亞江豚喜歡生活在近岸淺水域及鹹淡水交匯水域,其主要分布於臺灣海峽以北的東海、黃渤海及韓國和日本的北方海域。
提起東亞江豚,在網上可以查到很多「江河衛士」大海守望者任增穎發布的信息。從2012年11月23日正式關注至今,任增穎對東亞江豚的命運特別關注持續了八年,也傷心無奈了八年。根據任增穎的完全不科學的保守估算,每年山東沿海黃渤海海域,東亞江豚不明原因死亡數量在500-1000頭區間。這些數字讓她那樣揪心,卻又有種深深的無力感。任增穎甚至慨嘆,或許只有發生更大的悲情事件,海水江豚的命運才能吸引到一些人來關注。
比報導更慘烈的是現實
採訪中,任增穎告訴我們,媒體報導中偶然會見到有遊客、漁民發現東亞江豚擱淺、死亡的新聞,但現實卻更加嚴峻。2013年7月,有漁船船長曾告知她,他們一次出海行程,就扔掉了18頭已經死亡的東亞江豚。2014年12月24日,有當地的志願者緊急聯繫到她,發現4頭已經曬乾的東亞江豚。更別說,至今還能在網上看到視頻的,2013年11月份,在煙臺金水橋附近那頭被用極其專業的手法剝的只剩下一張豚皮的東亞江豚。2019年,僅僅截止到3月23日,任增穎就收到了31例海水江豚死亡案例。「雖然我從未見過真實的東亞江豚,都是在第二現場,甚至第N現場,但每當有漁民朋友、志願者告訴我,在哪裡發現東亞江豚,我都會第一時間聯繫當地的漁政部門、宣傳部門、媒體。時間長了,大家給我起了一個綽號『護豚女神』,都習慣發現江豚先和我報備,可現實卻總是那樣灰暗、殘酷。」
《海邊驚現死亡江豚 慘遭扒皮》
海水江豚也是江豚
最令人尷尬的是,許多人不認識、甚至不知道有東亞江豚這種物種。曾有媒體誤將渤海裡的「東亞江豚」的死亡現場,當作「長江江豚」死亡新聞進行刊發、轉載,並引起社會轟動。看著報導中死亡「東亞江豚」的慘狀,任增穎很有些欲哭無淚。因此,「海水江豚也是江豚」成為任增穎「八年如一日」的宣傳口號。「我想做的是,至少讓大家知道東亞江豚的存在,再通過搜索關注了解東亞江豚,然後才有保護東亞江豚的可能性。時至今日,如果在網上檢索東亞江豚,都沒有非常準確、科學的研究報導,這可能正是東亞江豚不被大眾認知的關鍵吧。」除了在近岸海域廣泛宣傳「海水江豚也是江豚」,任增穎還常常在被學校邀請進行濱海溼地保護科普教育的講臺上,為中小學生們普及東亞江豚相關知識,講解東亞江豚面臨的生存困境。
不好吃也不能吃
其實,除了自然死亡,有時近岸死亡東亞江豚是遭遇了漁民「誤捕」。在捕魚作業過程中,東亞江豚一旦撞進漁網內,很難掙脫,就會慢慢窒息而死。而在漁民看來,東亞江豚既是國家二級瀕危保護動物,同時也真的不好吃,幾乎不具有任何經濟價值。早先,市場上曾有把東亞江豚偷著當魚賣的非法行為,標價一斤5元,還趕不上一斤蛤蜊的價錢。也因此,在漁民口中,東亞江豚才會被稱為「海豬」。所以,一旦發生誤捕東亞江豚,最常見的做法也許是直接扔回海裡去。「這個東西不好吃,又沒有經濟價值,我們船艙空間有限,它那個頭太大了,200多斤,就直接扔海裡行了。」這是漁民給任增穎的解釋。
為什麼不認識東亞江豚
作為一種洄遊生物,東亞江豚的洄遊路線至今仍未被確定,可以說是神出鬼沒。這與我國海岸線較長,一旦展開調查研究,可能會出現投入大、產出小有些關係。但結合長期觀察和數據分析,任增穎推測,黃河入海口河海交界的地帶可能是東亞江豚的繁殖地。而在山東半島,幾大沿海城市母親河的入海口,二十年前,大多都是東亞江豚出沒的絕佳觀測點。這是因為東亞江豚喜歡生活在近岸淺水域及鹹淡水交匯水域,也因此東亞江豚的種群生存情況才會被當做海水汙染狀況的風向標之一。現在談起這種「海豬」,漁民們很多嘆息,在河道裡很難見到了。
可公眾普遍對東亞江豚缺少認識,這本身也會對東亞江豚的救助、救護造成不當影響。比如,許多人不知道發現東亞江豚應該如何救護,應該撥打哪個救助電話,甚至不知道不能輕易搬運東亞江豚,以免對其造成二次傷害。而這些都將是公益項目「東亞江豚守護者計劃」宣傳科普的重點。
採訪中,任增穎多次重複一句話—— 「海水江豚也是江豚」,希望社會各界能像重視「微笑天使」長江江豚那樣關注海水江豚,希望海水江豚也能得到國家二級瀕危野生水生保護動物的待遇,得到社會各界應有的重視和保護。
東亞江豚守護者計劃
我們將在整個山東半島展開東亞江豚種群調查,為希望保護東亞江豚的您,提供更多的參與保護方式。您可以成為我們的「東亞江豚守護者」,無論在何種渠道發現何種形態的東亞江豚,都可以立即聯繫我們。聯繫電話:0532-84840708。
我們還將邀請業內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研究如何更好、更科學地觀察、保護東亞江豚,並將研討成果逐步應用到我們的「守護東亞江豚」項目中。
我們知道,
當我們幼小的身軀,
一動不動地躺在漁船甲板上。
心痛的人會繼續心痛,
無動於衷的人會繼續無動於衷。
……
爸爸媽媽經常追憶以前的美好時光,
可惜我們沒有辦法去體驗了。
雖然,我們可以在淡水裡和海水裡生活,
但是,我們已經找不到回到入海河道嬉戲的路了。
我們甚至看不到原來的海岸帶。
……
——2018年10月15日年「任增穎 信筆塗鴉」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