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導,國家林草局、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通知,向社會徵集有關《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修改建議,擬提升超400種野生動物的保護級別,大家比較熟悉的長江江豚也在其中。
你對長江江豚知多少?
與長江江豚相比,大家可能更熟悉海豚。在很多人眼中,海豚是可愛而聰明的動物,它們會主動與人們親近,也擁有獨特的溝通方式,甚至,它們還懂得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對於長江江豚,根據百度百科的資料來看,它們為脊索門哺乳綱鯨目鼠海豚科江豚屬生物,與海豚所屬的目、科等都不相同。
從外形上來看,長江江豚給人的感覺也是憨厚而可愛,它們的身體長度約1.2米,個別能達1.9米甚至2米,它們的身體顏色多為鉛灰色或灰白色。壽命方面,長江江豚大約能活20年。另外,長江江豚比較活潑,喜歡在水中竄來竄去,對人類也大方而熱情。不過,令科學家十分痛心的是,長江江豚常遭捕殺,2018年時僅剩1000餘頭。
除了長江江豚,還有哪些動物也被升級了?
2013年,長江江豚便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同時,長江江豚也是《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I中的瀕危物種。在我國,專家也建議提升長江江豚的保護等級。由此可見,長江江豚的生存情況不容客觀。那麼,除長江江豚外,還有哪些動物也有機會被提升保護等級呢?
通過《新京報》的報導,筆者看到了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等。其中,筆者最關注的是黃胸鵐。政府之所以考慮提升黃胸鵐的保護等級,是因為它們曾遭瘋狂捕殺,它們的處境讓人十分擔憂。在2004年公布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黃胸鵐僅被定義為近危動物。到了2017年,黃胸鵐的等級已提升為「極危「,我們不難想像黃胸鵐在這十幾年間遭遇了怎樣的追捕與獵殺。
為何要提升野生動物的保護級別?
在6月初,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決定將穿山甲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月,國家計劃大規模調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範圍。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正旺表示,自1989年至今,只有2003年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進行過細微調整,今年的調整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動物種類、數量等都有較大變化。
對此,張正旺坦言,許多利慾薰心的商人對野生動物趕盡殺絕,調整名錄意在更好地保護遭遇生存危機的野生動物,不希望它們成為人類的犧牲品。只有不斷調整與完善保護名錄,不斷地完善相關法律,才能將違法者繩之以法,才能讓野生動物們擁有良好的生存環境。
如若不及時調整名錄內容,則意味著對某些動物的保護力度小,重視程度弱。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便給了某些人可乘之機,他們受到的處罰會小很多。從長遠來看,這不利於生態與自然的發展。
參考資料:
新京報6月19日文章《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長江江豚或成一級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