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造濟南』,建設工業強市,需要一批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叫得響的企業做支撐。」濟南二工具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志民在9日下午舉行的濟南工業強市動員大會上表示,濟南二工具機集團將瞄準「打造國際一流工具機製造企業,造世塑界知名品牌」戰略目標,在國際舞臺擦亮「濟南製造」的名片。
創新、人才等是領軍工業企業「秘訣」
當日,濟南啟動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以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全力打響「智造濟南」品牌。
「將重新打造中國重汽黃河品牌汽車,讓黃河品牌成為濟南市在全國的一張亮麗名片。」山東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在發言時透露。
據譚旭光介紹,今年上半年,中國重汽克服疫情影響,各類整車銷售20.1萬輛,同比增長27%;實現匯總營業收入774億元,同比增長22%;利潤總額同比增長48.4%,主要經濟指標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科技創新支撐了產品競爭力持續提升,這是我們上半年銷量逆勢增長的重要原因。」譚旭光表示,2019年中國重汽研發投入19億元,同比增長41%;今年預算研發投入25億元,同比增長32%,由於上半年盈利能力大幅增長,已確定下半年再增加10億元研發投入。從明年開始,連續5年中國重汽每年的研發投入將達到50億元。
「我始終認為,買設備不如買技術,買技術不如買人才;人才不是成本,而是最大的資本。」譚旭光表示,山東重工和中國重汽集團今年要在濟南地區招聘全國重點高校畢業生1200人,其中博士40人以上。
齊魯製藥集團總裁李燕同樣表達了對人才的渴求。
「人才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齊魯製藥今年計劃新增招聘1450人,其中畢業季校園招聘近800人,大大超出往年。」李燕表示,建設工業強市時不我待,大有可為。齊魯製藥將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協同供應鏈、產業鏈發展,帶動全市上下遊企業共同成長。
據介紹,1-6月份,齊魯製藥濟南地區實現主營收入92.2億元,增長24.9%;研發投入9.94億元,增長82.1%,佔比10.8%;出口2.73億美元,增長12%;繳稅7.1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98億元。投資21.9億元的齊魯動保化藥製劑園、17億元的安替製劑園一期等項目將於今年陸續完工。
真金白銀投向工業
「圍繞建設先進位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高地,濟南推出了工業強市19條政策措施,將真金白銀打造一流的產業發展生態。」濟南市工信局局長汲佩德表示。
據介紹,濟南將著力突破信息技術創新、新能源汽車等17條重點產業鏈,集中攻堅中國算谷、中國氫谷等重點項目。到2022年,培育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與高端裝備2個5000億級產業集群,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2個2000億級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千億元以上企業3家,百億元以上企業15家,十億元以上企業100家,過億元企業800家,每年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0家。到2025年,工業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元。
「將加大對工業投資支持力度,實施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補貼『零門檻』申報,對普通技改項目給予實際設備投資額10%的獎補,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汲佩德表示。
據悉,濟南將對整生產線、整車間和整工廠的智能化改造項目,分別給予設備投資(含軟體)12%、15%和20%的獎補,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還將建立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梯度培育庫,進一步支持企業上臺階,每新上一個百億元臺階獎勵200萬元,每新上一個10億元臺階獎勵50萬元。
汲佩德透露,濟南將對新獲批國家級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的企業,給予最高500萬元扶持。新獲批省級研發機構的企業,給予最高100萬元扶持;新獲批市級研發機構的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扶持。到2022年,全市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1000家。
加快推動電力市場化交易,對高新技術等高端前沿產業,可不受電壓等級和用電量限制。適時延長國家降低工商業電價5%政策期限,對先進位造業和數字經濟領域企業實施差異化電價補貼政策。每年設立不低於20億元的工業發展扶持資金,優化完善市級先進位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運行機制,提高精準性和及時性。(經濟導報記者 吳淑娟)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