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市場上對蜈蚣需求量很大 金東農村衍生出「蜈蚣經濟」

2021-01-10 浙江在線

  早春三月,天氣轉暖,田間地頭很多小動物開始活躍起來。一些不在保護動物目錄之列的小動物,因具備一定經濟價值,成為「獵人」的目標,比如陸生節肢動物蜈蚣。眾所周知,蜈蚣有毒,很多人見到都會避而遠之,但因藥用價值較高,不少人將其看成「搖錢樹」。在金東,就衍生出「蜈蚣經濟」,不少村民盯準這個時節,夜裡下地「覓寶」。據了解,每條10釐米長的蜈蚣市場收購價兩元,普通村民忙一晚上大多能換來幾十元錢補貼家用,而「高手」一晚上可捉上百條,月賺數千元不是難事。

  記者 樓盼 報導組 周江徽 文/攝

  帶上「四件套」,就能下地抓蜈蚣

  3月26日晚上9時,記者來到金東區東孝街道楊溪村附近的田間地頭,放眼望去,一盞盞移動的探燈若隱若現,探燈下是出門捉蜈蚣的村民。記者注意到,村民的標配為「四件套」:腳穿膠鞋,頭戴探燈,一手提著一隻塑料水桶,一手拿著20多釐米長的大鑷子。「今晚收穫如何?」「還好還好,肯定沒你多。」……抓蜈蚣的隊伍中,有的是單兵作戰,有的是夫妻搭檔,還有的是全家動員,他們碰頭時還會相互詢問「戰況」如何。

  「捉蜈蚣必須要穿戴好『四件套』。」村民施先生告訴記者,穿膠鞋是為了避免溼滑和蟲蛇叮咬;探燈是為了照明;水桶用來裝蜈蚣,一定要光滑,並放置少許樹葉,避免蜈蚣爬出和相互撕咬;鑷子要長,避免被蜈蚣咬到手。捉蜈蚣技巧雖然簡單,但畢竟夜間作業要注意安全,步要穩、眼要尖,還需留心草叢裡的蟲、蛇等動物。

  村民方女士說,在她印象中,捉蜈蚣的熱潮始於2012年,每當天氣轉暖,天黑後村民就湧向田邊,到處翻找蜈蚣。「一個晚上基本能捉到四五十條。」方女士說,夜間分辨蜈蚣也有竅門,探燈照在蜈蚣背上,會發出隱隱的反光。而且蜈蚣見到亮光,會在草叢中扭動起來,很容易被發現。

  據了解,每年3月到5月是捉蜈蚣的黃金期。村民們說,今年收成不如往年,可能與金華近段時間雨水多、氣溫低有關,蜈蚣數量明顯少了一些。「我捉蜈蚣兩年了,這幾天都是晚上7時出門、10時收工。」施先生說。

  一條蜈蚣能賣2元,有人月賺近萬元

  「蜈蚣抓了銷往哪裡?一條蜈蚣能賣多少錢?」記者問。「蜈蚣越新鮮越好,不能過夜。收工後,我們馬上把蜈蚣送往塘雅鎮含香指定的臨時收購點,並現場結款。」施先生說,現在10釐米以上的蜈蚣能賣2元。如果天氣好,像他這種水平的,一個月可以賺3000元左右。

  當晚11時許,記者跟隨施先生來到含香「臨時蜈蚣收購點」。現場人聲鼎沸,很多村民拎著大桶小桶湧向收購點,排隊等待收購人員清點自己的「戰果」。一名姓葉的村民說,他捉蜈蚣已經5年,從晚上7時一直抓到後半夜,可捉200條以上,月賺萬元不難。他還告訴記者,通常收購價是按蜈蚣長度來定,往年一般要求大於12釐米,價格每條2元左右,「今年蜈蚣少了,不太好捉,所以收購標準降到了10釐米。」

  「我們收來的蜈蚣主要銷往蘭溪的藥材批發交易市場。」現場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收購人員說,蜈蚣是一種常用藥材,很多藥品裡都需要添加,比如治療皮膚瘙癢的藥品,添加了蜈蚣後療效好,沒有副作用,因此藥材市場上蜈蚣的需求量很大。金華以及臨近的衢州等地,收購的蜈蚣基本上銷往蘭溪,因為當地有一個自發形成的蜈蚣批發市場。

  「蜈蚣可以養殖吧?」記者問。「當然可以養,但哪有野生的好?」村民葛小忠說,金東蜈蚣小有名氣,可能是這裡的地理條件適合野生蜈蚣繁殖,早些年就有人專門來收購。「養殖也是一條路,但划不來。一條蜈蚣從養殖到可以出售,需要兩年左右時間,而到野外捉則簡單得多。不過,一年中也就4月和5月可以捉,過陣子蜈蚣就進洞產卵了,到時就捉不到了。」收購人員說。

  記者還了解到,金東部分鄉鎮早在五六年前就自發形成蜈蚣交易市場,源東、曹宅、傅村等地都有人捉蜈蚣、收蜈蚣。

  過度捕捉蜈蚣或會影響當地生物鏈

  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表示,蜈蚣屬於一般動物,沒有被列入野生動物保護名單,可捕捉或飼養。不過,每年5—7月是蜈蚣的產卵期,尤其是立夏後,蜈蚣就進入了產卵盛期,村民們如果大量捕捉,可能會讓蜈蚣數量驟減,或對當地的生物鏈有所影響。

  如果被蜈蚣咬傷該怎麼辦?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黃明偉表示,蜈蚣毒液呈酸性,含有兩種類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組胺樣物質和溶血蛋白質;此外還含酪氨酸、蟻酸、脂肪油、膽固醇等。一般而言,蜈蚣毒性沒有蛇那麼劇烈,大部分人被蜇咬後,可用手擠壓傷處,再用鹼性肥皂水(別用香皂)、蘇打水、3%氨水、4%碳酸氫鈉等清洗傷口,塗抹碘酒、酒精進行消毒。也可以用拔火罐、吸奶器吸出毒液。不過,也有少部分人,對於蜈蚣的毒液反應會特別劇烈,出現紅腫和劇痛,這時就一定要去醫院進行處理。


相關焦點

  • 蜈蚣的生活習性 蜈蚣養殖問答
    其中蜈蚣具有祛風、鎮驚、抗癌、解毒散結,通絡止疼等功效被人們所關注,人工養殖蜈蚣呢,投資少、見效快、易飼養、獲利多,是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致富門路,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這一話題,我們特地請到了河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的王健誠研究員,請他就當前蜈蚣的養殖技術問題給大家做個詳細的介紹,以滿足大家在特種養殖方面的需要。現在王老師已經來到了演播室,王老師您好!
  • 蜈蚣爬「網」賺大錢
    「這幾年,俺靠在小庭院裡搞仿生態養蜈蚣,網上銷售,年獲利20餘萬元。」2月10日,筆者在河南省沈丘縣農村採訪,蜈蚣特種養殖大戶趙振偉自豪地說。趙振偉是個「85」後,高中畢業後就外出打工了。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學會了蜈蚣養殖。2012年春節,躊鑄滿志的趙振偉返回了家鄉。春節過後,他便拿出多年的打工積蓄,辦起了沈丘縣第一家仿生態蜈蚣養殖場。
  • 家鄉養蜈蚣闖出幸福路
    □本報記者巴富強通訊員謝辛凌    「你看看,俺這碼放整齊打包外銷出口的一箱箱訂單保鮮蜈蚣和蠍子,一年能給俺帶來不錯的經濟收入,這些都是俺家的『聚寶箱』啊!」6月11日,在沈丘縣周營鄉趙寨村,遠航蜈蚣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趙振偉一邊忙著給蜈蚣養殖車間噴水、打掃衛生,一邊高興地說。    趙振偉的蜈蚣、蠍子特種動物養殖基地不僅建有一座寬敞亮堂的大型養殖車間,還建有一排排整齊劃一的露天磚砌小垛體,窄窄的垛體間的通道上栽植有桂花等綠化苗木,樹下種著金銀花葯材。
  • 這樣捉蜈蚣,不會破壞生態?
    一兩秒後,它被捕捉者扔進隨身攜帶的一隻敞口塑料壺內,和先前被捕捉的同伴們一起,等待著被處理成藥材……(如圖2)這是記者親眼看到的一幕。那是一個雨後天晴的夜晚,地上潮溼沒褪,有點悶熱,正是蜈蚣大量出巢的時機,附近村民三五成群地出來捕捉蜈蚣。
  • 男子發現商機養蜈蚣,與「蟲」共眠創收益,三年產值上百萬
    蜈蚣為節肢動物,喜棲於潮溼陰暗的地方。人工飼養多模擬自然環境,讓其棲息於腐木石隙下和荒蕪陰溼的茅草地上。蜈蚣為常用藥材,性溫,味辛,有毒。具有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之功能。用於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傷風症、風溼頑痺、瘡瘍、瘰癧、毒蛇咬傷。
  • 農村俗語「蜈蚣雞母蛇」是什麼意思?為何有些蛇會怕蜈蚣?
    就拿蜈蚣,雞,蛇,三種動物來說吧。它們三種動物遇到一起時,既不會湊在一起愉快地鬥地主,也不會一遇到就三國亂戰地打起來。因為他們相互克制,遇到後,一般來說都會相安無事的,誰也不管先動手。雞克制蜈蚣,蜈蚣可以克制蛇,而蛇又可以克制雞。就像我們猜拳時,石頭剪刀布相互克制一樣。1:雞克制蜈蚣。在十二生肖裡,有一個傳說是,因為蜈蚣借了雞的雙角去給了龍。
  • 全身750條腿,常被誤認為蜈蚣,味道很臭,是好東西
    兒時在農村見到蜈蚣的時候總是受到電視劇影響把它們當害蟲除掉。後來才知道蜈蚣有著很高的藥用價值,市場價值很高,有人專門抓來當藥材賣錢,至今蜈蚣價格依舊高昂,有人甚至已經開始從事蜈蚣養殖。蜈蚣是一種多腳動物,爬行非常快,但最怕的就是公雞了。小時候遇到蜈蚣總會抓來餵雞,一是為了剷除這種有毒的蟲子,二是給雞找食物。
  • 在農村裡,有時候看到蛇怕蜈蚣,為什麼?明明是蛇比蜈蚣大多了?
    蜈蚣、蛇這兩種生物,都是很多人所害怕的,它們均是屬於民間所說的「五毒」之一。每年到了端午節以後,五毒就要出來活動了。而為了避免被五毒侵擾,在民間也有很多的習俗,比如房前屋後灑雄黃。估計不少人都應該對於經典的神話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是比較熟悉的,其中的白素貞就是在端午節當天喝了雄黃酒,然後就原形畢露,嚇破了許仙的魂魄。
  • 去農村野外捕捉蜈蚣的很多,啥時候去好,捉蜈蚣有什麼要注意的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蜈蚣作為五毒之一,一直是用途很廣的,雖然人工養殖蜈蚣早已經開展,但由於養殖的數量,以及質量很難跟野生的蜈蚣相比的,野外的蜈蚣個頭大,勁頭足,有的大蜈蚣相當的厲害,就連蛇都不懼怕,經常有人看到蜈蚣在跟蛇打架,蛇雖然個頭很大,但很多時候落敗的卻會是蛇,蜈蚣會靈巧的咬住蛇的頭部,蛇卻不能彎曲過來咬蜈蚣,這種毒蟲也是相當厲害的。
  • 農村野外的蜈蚣是一種毒蟲,雞吃起蜈蚣卻像吃零食,雞不怕毒嗎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由於生活在陰暗潮溼的環境,平時還很難看到這種毒蟲,對於農村養的雞來說,蜈蚣不是什麼毒蟲,而是一點美味食材,就像巧克力那樣的吸引著雞去捕捉。
  • 信陽村民夜捉蜈蚣一季能掙兩三萬 野生蜈蚣銷往外地
    2017月7月24日,在河南省信陽光山縣北向店鄉的集市上,農民將夜晚捉到的蜈蚣,拿到集市上賣。15釐米以上的蜈蚣一條能賣3元錢。收購蜈蚣的張先生說,多的時候一天能收購幾萬條蜈蚣,一季能掙兩三萬。一到天黑,在信陽光山縣北向店鄉、長興鎮鄉,到處都是捉蜈蚣的人,因為不需要太多成本,又能掙錢。村民沿著鄉村公路和山林,漫山遍野抓蜈蚣。每年都是從3月下旬開始捕捉,到5月底,有2個多月的旺季,之後一直到9月份,都還能再捉一點兒。
  • 農村的大公雞吃毒蜈蚣為什麼沒有被毒死
    五毒之一的蜈蚣,卻毒不死大公雞?答案實在讓人佩服說起蜈蚣和公雞,相信大家都認識,也知道蜈蚣是一種具有危險性的動物,它們被人們稱之為五毒之一,而大公雞則是農村一種很常見的家禽,但它們在面對蜈蚣的時候無所畏懼,還會把蜈蚣當成零食吃,感覺是像我們人類吃辣條一樣。小夥伴們,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號稱五毒之一的蜈蚣卻毒不死大公雞呢?今天讓小編跟大家科普下吧!
  • 陳飛紅龍蜈蚣教你如何生財有「道」
    「陳飛紅龍蜈蚣」引進泰國原產地金頭巨蜈蚣,經優選純化雜交技術,培育出的體型大,發育快速、食量穩定、不易染病、免疫力極強、繁殖率高的新型蜈蚣優質品種,其藥用價值高於野生蜈蚣或本地金頭蜈蚣十多倍,採用人工控溫、升溫、保溫等措施,打破蜈蚣的冬眠習性,延長生長期、縮短甚至取消冬眠時間,真正實現無冬眠養殖,使其一年四季都處於良好的生長發育狀態,陳飛紅龍蜈蚣更以其便利的養殖條件為人所津津樂道
  • 農村臥室總有蜈蚣爬行,有何防治的好辦法呢?
    蜈蚣屬於扁長節肢食肉動物,喜歡棲息在陰暗潮溼的地方。多棲息於朽木的石縫下或者比較荒蕪陰暗潮溼的地方,人工飼養蜈蚣多模擬這樣的自然條件利於蜈蚣的生長和繁殖。在我們信陽農村蜈蚣多在板慄山、竹林邊、稻草垛、田野土壤較溼潤的地方。農村的住房為何有蜈蚣出沒?有何防治的好辦法?
  • 它便是「水蜈蚣」,農民不認識,常除掉,殊不知,目前18元一斤
    導語:它便是「水蜈蚣」,農民不認識,常除掉,殊不知,目前18元一斤。很多天沒有到地裡和田裡考察植物了,因為前一段時間很多農民朋友都在農忙,生怕影響到他們。而今天恰逢田裡的人們比較少,所以就趁此機會趕去考察一下,不想才走到一塊水田旁的時候,筆者就見到了一種價值很珍貴的植物。
  • 有人在野外尋找蜈蚣賣錢,而且收入不錯,尋找蜈蚣真的賺錢嗎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現在很多原生態的東西越來越值錢,也催生了很多人工養殖事業,但我們總是認為,不論是什麼,還是野生的好,當然這種說法有人是不認同的,孰是孰非也不是一句話能夠說清楚的,像過去很不起眼的東西,現在價格也是愈來愈高,像農村夏天經常見到的知了猴、蠍子、土元這些都是成為了搶手貨,我們這裡去年居然建立了個蟋蟀群,每天都發著各自捕捉到的蟋蟀,大家一起探討著價格,除了這些常見的昆蟲小動物之外,還有人去專門捕捉蜈蚣的
  • 公雞和蜈蚣打架,蜈蚣身為「五毒之一」,為何毒不了公雞呢?
    經過時間的不斷演變,地球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物種,也正是這些物種的出現才讓我們生存的地球充滿了生機,而在自然界中生物鏈就是為了平衡物種之間的生態環境而出現的。因為在如此多的物種中,有的物種在自己的生物鏈中是很強大的,為了避免這些物種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所以就有了天敵的存在,而這其中公雞和蜈蚣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 農村野生蜈蚣兩元一條,如何在晚上的時候去野外抓蜈蚣呢?
    農村野生蜈蚣兩元一條,如何在晚上的時候去野外抓蜈蚣呢?馬上就要端午節了,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7日,而明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說明距離端午節也就幾天的時間了。而在民間有著「端午到,五毒出」的說法,這個五毒就分別是指蜈蚣、毒蛇、癩蛤蟆、壁虎和蠍子。
  • 陳飛紅龍蜈蚣亮相生財有道 引醫學界矚目
    陳飛紅龍蜈蚣亮相生財有道 引醫學界矚目2011/3/24/8:44    2011年世界醫學界將矚目之光再次投向中華大地,中醫神奇的治標治本療效讓醫學界看到了中醫中藥的強大內涵,本期《生財有道》一經播出,關於陳飛紅龍蜈蚣巨大的醫學藥典價值在坊間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