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0後到00後
終於放寒假了,看到女兒帶回來的寒假作業,又看到熟悉的三排字:1.作文6篇;2.練字20頁;3.《寒假生活》。
「多麼熟悉的內容,陪我多少年風和雨」。我的記憶瞬間被拉回到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但80後馬上又跳出來說,他們小學時也是一模一樣的!再問90後,說「也是一樣的呀」。
原來,無論歲月怎樣變遷,假期作業始終還是那老三篇啊!
只是,和我們當年不同,90後、00後在說到這些作業時,一臉淡然:「不覺得有好惱火啊,關在屋裡卯起做個兩三天就完了,實在做不來就問爸爸媽媽,不然耽誤了旅遊行程他們比我還著急。」是哈,哪像我們60、70後,父母忙於工作和生計,加之文化有限,實在無力指導我們的作業,可以說,我們的假期作業,無論你是學霸還是學渣,都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做出來的,就算想和同學作弊通訊都不支持。於是,也就衍生出了許許多多至今難忘的假期作業故事。
1.每天一篇日記
70後
為完成每天一篇日記,
有同學硬生生把《紅樓夢》抄完了
我們班是直升班,初中高中都是一個班主任。於是,我們班的假期作業,也就實現了「五年一貫制」(高三那年因為假期要補課,沒辦法布置假期作業):1.每天一篇日記;2.每天一篇小字;3.《寒假生活》或《暑假生活》做完。這「老三樣」,五年從來沒變過!此外,數學老師還會抱來一大疊捲紙讓我們回家做。
你說,每天一篇日記,作為一個初中生,而且是生活在農村,哪有那麼多內容可寫嘛!真的,為了完成這每天一篇的日記,我硬是連每天家裡吃了什麼、我的親戚又咋子了,我家的雞又怎麼啦,樹上的葉子又落了,院子裡的小夥伴誰跟誰又鬧矛盾了……總之,我感覺自己已經把身邊的一切都寫盡了,就差沒寫爸爸媽媽吵架爺爺一個碗扔過去了(如果不是知道家醜不可外揚的道理,我一定會把這個也寫進去的!)。而且這些東西,這個假期寫了下個假期還要寫,沒完沒了,簡直要人命啊!
於是,令人震驚的一幕出現了:開學前,看我還在急慌慌地趕作業,班上一個跟我很要好的同學神秘地打開了她的日記本—我的個媽呀,她抄的《紅樓夢》!整整一個暑假,她居然把120回的《紅樓夢》抄了三十回,每一回分成兩天抄。為了抄得更像模像樣些,她還煞有介事,每天總在開頭寫道:「×年×月×日 星期× 晴 今天,我又看了《紅樓夢》,真是太好看了,內容如下。」然後就照著書抄。抄到差不多的時候,還很有文化地來一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明天分解。」我當時那個震驚,豈是如今「跪了」這兩個輕飄飄的字能形容得了的,那一刻,我的目光絕對是從她的腳趾頭看起,然後一點一點地順著她的腿、身子最後落到她的頭上,腦子裡只有一個感慨:尼瑪這還是人嗎!
從那以後,我們班就掀起了抄名著的高潮。據說幾年下來,《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史》都被人抄了個遍。而我另闢蹊徑,抄的是當年《今古傳奇》上的《玉嬌龍》。(瓣瓣)
80後
我的小學日記,居然被初中的她抄了三年
說到假期作業,對我這種懶貨來說,幾乎是毫無壓力。能做就做,做不完就抄。但是在我十幾年的學生生涯中,記憶最深刻的居然是遭遇了另一個比我還懶的奇葩。
話說小學六年級那年,我們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布置了一個長達一年的作業,就是周一到周五,每天寫一篇日記,長短不限,內容不限。
於是在那漫長的一學年裡,我扎紮實實寫了至少一兩百篇日記。因為當時我好歹也是班長,所以就算再沒得說的也要努力擠出一兩百字來。
不過這事過了就過了,小學畢業時這本日記也就散落天涯不知所蹤了。
直到很多年之後,我上高中時,一個小學隔壁班的女同學H和我成了閨蜜。一次聊天中她突然說起,其實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幫了她幾年的假期作業!此話怎講?原來H小學時雖然和我不同班,但她有個遠房親戚和我同班,我那本日記本居然是畢業時被她親戚順走了。然後又被H順回了家。那時,H已經上初中,無奈假期作業總有「日記×篇」這一項。於是,H,一個堂堂初中生,為完成假期作業,開始抄我小學的日記,並且一抄就是三年!(薇子)
湊字數,我痛得不停地叫『啊好痛啊!啊好痛啊!啊真的好痛啊好痛啊!
作為一名小學時期成績優異、連任班長、中隊長和學習委員的好學生,對完成假期作業這事從來都是以「一馬當先」的勢頭在進行。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班主任,通常都由語文老師擔任,於是每個假期語文作業都最多,除了《寒假生活》或《暑假生活》,還得完成每周一篇的周記(300字)、小作文10篇(500字)、大作文5篇(800~1000字),以及背誦優秀文章×篇。而所有這些內容,都會在報名那天,搞一個正兒八經的「檢查儀式」。怎麼個檢查法呢?全班分成四大組,每兩組交換作業,按照班主任的命令開始逐一進行:首先,看你手上這位同學的《生活》每一頁有沒有都寫上答案,沒有就按「沒完成」處理;其次,數每一篇作文或周記的字數,標點符號不算,字數不達標的依然按「沒完成」處理;第三,有沒有家長籤字,籤字的內容是否按老師要求寫明了諸如「背誦、默寫、聽寫的內容是否完成」之類。凡是檢查結果是「沒完成」的同學,輕者勒令馬上補充完整,重者請家長。
在這種高壓之下,作為班幹部的我當然不敢掉以輕心。可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小學生,物質生活極不豐富,哪有現在的孩子那麼多的玩耍旅遊經歷嘛。在「我的爸爸」、「我的媽媽」、「我的七大姑八大姨隔壁二舅舅」、「愉快的一天」、「記一次難忘的經歷」、「某某書讀後感」都寫完以後,瞎編亂造湊字數就開始了。所以每次老師拿到大家的作文都會跟我們分享「我家的魚兒閉著眼睛睡著了」、「我高燒到89度了,媽媽守在床邊照顧我」、「我痛得不停地叫『啊好痛啊!啊好痛啊!啊真的好痛啊好痛啊,哈哈哈!(李子甜)
2.完成20篇小字
70後
龐中華太「賊」了
每年寒暑假,跑不脫的是大字小字。大字,就是毛筆字,照著學生字帖,每天在大字本上寫一頁,共20個字。小字,就是鋼筆字,照著生字表或者自選的字帖,每天在小字本上寫一頁。但是,小字本的格子密密麻麻,一排十一格,一頁大概十五六行。一天一頁小字,著實是道坎兒!
多年來,我一直希望將小字本換成格子更大更少的寫話本甚至拼音本,但作為一個乖娃娃,我一直有賊心沒賊膽,多年來未敢嘗試。我只好在自選的字帖上下功夫,看是不是可以藉此減輕總工程量。我找到一本《龐中華鋼筆字帖》,翻開一看,大喜過望!這本字帖是按照字型筆畫由簡到繁排列的,開始就是「乙」「土」「大」……這個比語文書上的生字表簡單多了—就選它!然而好景不長,十多天後才知道龐中華的厲害了—簡單的字寫完後,後半冊全是平時難得一見的筆畫超級複雜的字,不寫一二十劃根本寫不完!但我又不敢又從頭開始寫,只好硬著頭皮寫完。(吳江)
80後
恨不得拿蘿蔔刻個「的」
因為年年都要練字,我們那個年代的學生早就練就了一手握三四支筆同步抄寫的神技,關於這一點,老師自是一清二楚。所以有一年,當老師又要求我們每天一篇小字時,我和周圍的同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臉不以為然,但正在我們得意昏了的時候,老師接下來的話卻把我們打暈了—「這次練字就不抄字帖了,全部抄我們這學期要求背誦的課文」,那一刻,我們深深體會到了什麼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樣一來,我們「雙向四車道」的高速寫字功夫完全無用武之地了!而課文當中,出現最多的字就是「的」和「地」,真的,當時都恨不得拿蘿蔔刻個「的」和「地」,抄的時候空著,抄完了按空位一個一個地蓋上。
而好不容易放次假,當然不可能每天拿來做作業喲,何況我從小崇拜「草船借箭」中在第三天凌晨才動手「借箭」的諸葛亮,所以總在開學前幾天才開始瘋狂「還貸」。
抄課文有好枯燥,學齡兒童都知道。怎麼辦?經過多年實戰經驗,我後來總結出一個「戰法」:用小腦不用大腦。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戴上耳機,打開收音機,一邊聽廣播一邊抄課文。等到這個地球上的廣播都歇著了,窗外也漸漸有了曙光,揉揉已被鋼筆壓成三角形的右手食指,惱人的練字作業也大功告成了。(唯可多)
3.寒假生活
70後
初中到高中,從來沒完成過
關於假期作業,我最深刻的記憶就是—每次都沒完成,每次都不敢進校門!
自從被那些腦殼超爛的同學發明了「日記就抄名著,小字就一隻手夾三隻筆同時寫『一的辦法後,我基本上就沒再為日記和小字操心了。但以我當時的成績,我真的不能獨立完成《寒假生活》上的數學題啊,完全做不來,有的甚至連題目都看不懂!
怎麼辦?涼拌!一個差生,怎麼可能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和決心呢?所以,我總是會拖到再過兩天就要開學了的情況下才開始趕作業。那兩天,我真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在趕作業」,就算蚊子飛到我鼻子尖尖上我都騰不出時間打它一下。可是,就算這樣,做不來的還是做不來,好多題目下面還是空白一片。
所以,每次開學,我都是帶著這樣的惴惴不安一步一挪地向學校邁近。路上只要碰到同學,都會空前熱情地打招呼:「哎,作業做完沒有?」如果對方說沒有,我的心情就會特別好,心想:哼,就算等會兒被罰站至少也有伴了!但大部分時候我都沒有這麼幸運,通常是見到一個同學就說「快,把你《寒假生活》給我抄一下!」然後也不管什麼場合,就算旁邊只有一堵牆,我也會壁虎一樣立馬趴上去,也不管人家做對了沒有,反正只要有字,我都會奮不顧身一通抄。
但就算這樣,不管寒假還是暑假,也不管高中還是初中,我的假期作業都從來沒有一次是做完了的。而結局一般都是:班主任馬起個臉,朝我努下嘴:「來,你站到邊邊上來,作業都沒完成,你還好意思坐在位置嗎!」但站著站著,放學了,我作業的事兒也就不了了之了。
90後
有些題,大人都做不來!
凡是上過學的都知道,有一本冊子,寒假時發下來就叫《寒假生活》,暑假時發下來就叫《暑假生活》。但無論這個「生活」每年怎樣變臉,無論它被設計得多麼親切,依然難以換取我們的好感。我一直納悶:「寒(暑)假作業」就「寒(暑)作業」嘛,叫什麼「寒(暑)假生活」嘛,未必你換個馬甲別人就不曉得你是作業了嗦。
《寒假生活》裡,總有一些適齡兒童完成不了的任務,擺明了是考家長的。記得小學時有一年的《寒假生活》裡有道題:「下列四個圖形,哪一個是一筆不能畫完的。」對於不知道「七橋問題」和「歐拉」總結的奇點偶點的娃兒,要解此題,真的就只有盡力嘗試每一個圖形「一筆畫」。人多力量大,我當時還發動了博聞強識的姑媽、么爸「共克時艱」……最終,還是有兩個圖形沒法一筆畫完。這道題,成了我當年直到開學前都一直遺留的問題,至今記憶猶新。(麼麼噠)
時代終歸在進步,所以,
除了「老三樣」,現在還會有一些有意思的作業
1.為家人做一道菜。菜名是什麼?怎麼做的?拍下照片開學後與同學分享。
2.寒假難免會出去旅遊或回老家過年,收集當地春節習俗。
3.拍下你看到的有意思的對聯。
4.做一個有序的寶貝,整理自己的房間、書櫃,拍下照片。
5.找個外國人,與TA合張影。